臨兵斗者皆陣列於前(中) 市場如戰場 待敵之可勝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孫子兵法·軍形篇》

公元383年(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前秦天王苻堅舉百萬之眾伐晉,晉軍八萬於淝水迎擊。12月,東晉精銳北府軍渡河突擊秦軍,秦軍大敗,前軍主帥、苻堅唯一的親弟弟符融死於亂軍之中,百萬大軍土崩瓦解。

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戰後,前秦實力大損,鮮卑、羌族等被征服民族紛紛起兵謀反,苻堅為羌族將領姚萇所殺,強大的前秦短短兩年便走向滅亡。

(淝水之戰中,晉軍追亡逐北)

苻堅敗亡,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因素進行解釋,但違反「待敵之可勝」這個兵法原則,是這次軍事進攻失敗的直接原因。

伐晉之前,苻堅的弟弟符融、太子符宏均反對伐晉,理由是「時機未到」,宰相王猛病逝前也曾告誡「晉不可伐」。首先晉主並非昏庸,且內有謝安、桓沖等能臣,外有長江天險,伐晉很可能徒勞無功。前秦應該修內政、積財富、備兵革,立於不敗之地,然後等到東晉出現暴主、內亂等「可勝」之機,再起兵滅晉。可惜苻堅聽不進去,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硬上,終至敗亡。

投資也是這樣,先要做好保護措施——「先為不可勝」,然後耐心等待投資機會出現——「待敵之可勝」。

巴菲特曾在《你的遊戲策略是什麼》中說道,「投資是世界上最棒的遊戲,因為你永遠不必急著揮棒。你只需站在本壘板上,投手以47美元投給你通用汽車,以39美元投給你美國鋼鐵!沒有人會被三振。在這裡沒有懲罰,只有機遇。你可以整日等待你喜歡的投球;當守場員懨懨欲睡時,你便可以快步上前一擊命中。」

在這裡巴菲特告誡投資者:等待投資機會的到來,而不是追逐投資機會,通常你會做得更好。對此我深有體會,當我拋開自己設定的買入條件,而去追逐市場熱點、企圖賺快錢時,市場總是給我當頭一棒——還好不是像苻堅那樣丟了性命。

(大多數遊戲都像棒球那樣,到你的點,就必須得出擊,否則會受到懲罰。麻將也一樣,必須輪流摸牌、打牌,但投資不一樣,沒有人能夠逼你買進,你可以一直摸牌,直到摸到你想要的那一張。所以說投資是最棒的遊戲,你只需要一點耐心)

總結下來,資本市場的「攻」就兩層意思,第一,耐心等待投資機會;第二,選擇合適自己的投資機會,果斷出擊。

從上篇我們知道,資本市場的「守」需要很多技法,比如止損、控制倉位、分散投資等;但「攻」更多的是要求「心法」,技法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如果無法控制好情緒和心態,再好的技法也無法貫徹實施。

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心法雖有差異,但大體是相通的,下面我們就聊聊進攻中最重要的幾條「心法」。

一、人貴有自知之明。

《道德經》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什麼叫不自知,說個小故事。在日本戰國時代,著名武將「相模之獅」北條氏康,有一次同兒子北條氏政出征,吃晚飯時發現北條氏政一會兒去加飯,一會兒去加湯(日本戰國時代物質匱乏,軍營中通常都是吃菜湯泡飯),加飯嫌湯少,加湯嫌飯少,往返多次。北條氏康很不高興,覺得兒子吃了這麼多年飯,連自己的飯量都估計不清楚,典型的沒有自知之明。果然,後來北條氏政錯誤估計形勢,與太政大臣豐臣秀吉敵對,導致「小田原討伐戰」,北條家族滅亡。

這種連自己吃幾碗飯都不清楚的情況,現實中是很常見的,比如單位、學校中的食堂,大量食物被浪費,估計大多數都是這些「不自知」的人乾的吧!再說一個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小時候與小夥伴到山上玩,發現很多形狀獨特的石灰石,有些小夥伴就撿了很多,準備拿到家裡裝飾魚缸和水池,結果走到半路背不動了,一路走一路丟,走到家的時候已經基本丟光了。這也是典型的「不自知」。

什麼叫自知,也說個大家都知道的人物,那就是清末四大臣之首的曾國藩。他知道自己不是聰明人,更沒有古代名將的韜略,但有個優點就是勤奮刻苦。因此,他在與太平軍作戰時,「結硬寨,打呆仗」,靠一種工兵式、呆板單調、漫長艱苦的戰術收復了大清國的半壁江山。

(進攻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時,湘軍挖了幾個月的地道,然後埋上炸藥,炸塌太平門城牆,攻陷天京,完全沒有任何投機取巧。雖然少了機變和權謀,但卻是最符合曾國藩的戰術,也應了古話「大巧不工」)

唯有自知,才能明白自己的水平高低、優勢與劣勢、性格特點等等,才能根據這些個人條件去捕捉合適自己的市場機會,而不是像苻堅那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硬上」,胡搞蠻幹,導致失敗。可以說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心法,只要做到這一點,投資業績大抵不會差。從經驗來看,虧損嚴重的投資者,通常是因為高估自己,投資於與自己能力不相稱的品種,無法駕馭,從而造成虧損。

如何做到自知,古人的做法是「三省吾身」,即多檢查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有什麼過失,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多反思,多總結。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投資者。下面是幾個投資者應該自問的問題,回答得越明確,就越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越容易捕捉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機會。

第一,自己的性格如何。對一個投資者來說,選擇什麼樣的投資策略,跟自己的性格是有很大關係的。如同玩RPG遊戲一樣,玩家初次進入遊戲時都要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比如弓箭手、騎士、巫師、野蠻人等等,然後根據職業特點升級發展。投資者初涉資本市場時,通常也要選定一個基本投資類型——或趨勢型投資者,或震蕩型投資者,或周期性投資者,或價值型投資者。這些基本類型當然也可以通過排列組合形成數量龐大的變種。

一般來說,心理穩定、好冒險的投資者比較適合趨勢型;勤奮努力、行事謹慎的投資者比較適合震蕩型;邏輯理性、擅長分析的投資者比較適合價值投資型;有大局觀、視野開闊、知識廣泛的投資者比較適合周期型。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投資者應當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加以調整。

每一種投資類型都有自己的投資邏輯,投資者應當按照自己的投資邏輯選擇投資機會,沒有投資機會時要耐心等待。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四處出擊,這樣看似效率高,其實很容易失控。

第二,自己的投資水平到了哪一步。從小學到大學,通常需要16年,即使是學霸也不例外,只有個別有獨特經歷的人會少個4、5年,就算這種人,學習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不會從幼兒園直接上大學。投資也一樣,需要長期學習、研究、實踐,才能逐漸進步,達到較高水平。一般來說,從初學者到熟手,大概需要2、3年;從熟手到形成完善的操作系統,大概需要3、5年;從單一操作系統到兩個以上系統,並對不同投資類型充分了解,能夠針對不同投資品種分別使用的,又需要3、5年。如果比較聰明、悟性好、努力,時間可以稍微縮短些。

清楚了自己的投資水平,就可以選擇難度相適應的投資品種、投資機會,如果脫離個人能力範圍,可能會出現以下一幕。

(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秦武王嬴盪舉鼎失敗,還把自己砸死了。這也是典型的「不自知」造成的悲劇)

第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如何。這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通常各個券商的網站都會有風險測評功能,自己測評一下就大概知道了,另外也可以參考拙作《如何利用複利效應達成理財目標(二)》中風險與收益預期的內容。不過,這種測評只能了解一個大範圍。涉及到精確的品種、倉位等,還是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確定,同時,大量的實踐也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上限。

這裡說一下自己的經歷,我初次投資期貨時,倉位控制在30%-40%,考慮到還有嚴格的止損措施,這個倉位應該不算高。經過半年的實盤操作,一直在虧,自己不斷修改策略、修改程序和參數,進行大量的歷史數據測試,仍然在虧。後來只好清倉,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問題不是策略不對,也不是參數需要調整,而是倉位過高,導致心理容易波動,心態失衡後就頻繁人工干預策略,進退失據,造成較大虧損,心態進一步惡化,懷疑策略失效,更頻繁的干預策略,造成更大的虧損。經冷靜思考,把倉位降到20%以下,終於擺脫了上述惡性循環。

心理失衡除了上述癥狀,不敢操作、不敢看賬戶,甚至不願提及持倉品種也比較常見。比如一個女股民,融資買的股票大跌,快到平倉線了,證券公司打電話叫她平倉,要麼補充保證金,她回電話說已經不敢看賬戶了,隨便證券公司怎麼處理吧,這樣做不僅會讓公司幫她割肉,還會對個人信用造成不良影響。

建議各位投資者,投資時最好不要觸及自己的心理承受上限,萬一觸及造成心理失衡,應該儘快平倉,然後冷靜思考下一步行動,切不可為了快速扳本而放大倉位、孤注一擲。也不要放任賬戶不管,聽天由命,「鴕鳥政策」的後果有可能是接到強制平倉電話。

二、客觀看待機會。

資本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機會,A股每天都有幾十隻股票漲停,各個熱點板塊也是此起彼伏,妖股層出不窮。像期貨這些高風險品種,更可以說每個小時都有機會。機會如此之多,但投資者真正能把握住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何篩選掉大多數難以把握的機會,「客觀看待機會」就是一面最重要的篩子。

所謂「客觀」,就是在判斷投資機會時,不以個人的好惡、意念為標準,而是以在捕捉機會之前就已經確定的,有具體的衡量、比較、選擇條件為標準。

人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的,總有主觀的因素在干擾判斷。作者在這裡並非想展開一場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的哲學思辨,只是提供一些能夠提升客觀性思維的有效方法,供投資者參考。

第一,先因後果,而不是先果後因。不少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機會時,往往憑感覺,或是他人的建議來決定是否參與,可以說買入理由並不充分。買入之後,再開始竭力尋找利好消息,而忽略利空消息,甚至把利空消息當利好消息對待,也就是「因為我買了,所以我覺得這股票好」、「別人都是一把爛票,是因為我沒買」,這顯然是不客觀的。

正確的方式是,在面對投資機會時,不預設看法,先對該機會的收益和風險進行分析,判斷是否合適自己,再決定是否介入,而不是買了之後再去找理由。

第二,從多個角度審視,而不是一個。在學生時代,恐怕每個人都被老師教導過,要多個角度看問題,才會客觀。該方法也適用於投資,從作者的實踐經驗來看,三個角度較為合適,分別是「看多、看空、看平」,少了不能準確定位,多了難以操作。

(還記得大學時的工程製圖嗎,一個零件通常要幾張視角不同的圖紙才能描述全貌,一隻股票通常也要3張圖紙才能描述全貌,分別是「多、空、平」)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多、空、平這三張圖紙的製作方法,跟流行的企業戰略分析方法SWOT很類似,先構造一個2×3的矩陣,第一行是基本面的多、空、平,第二行是技術面的多、空、平。然後把相應因素填進表格里,如,出現均線金叉可以填進技術面的多;企業經營穩定、業績長期良好可以填進基本面的多;企業申請減免稅收,但申請尚未通過,可以填進基本面的平;企業被卷進訴訟,而且敗訴可能較大,可以填進基本面的空;股價跌破前期支撐平台,可以填進技術面的空。如此等等,矩陣填完後,你也就對該股票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後再根據填寫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是否買入,或是觀望,或是賣出的結論。該結論有很大的主觀性,但與「拍腦袋決策」相比,要客觀得多,有效得多。

三、機會出現後,果斷出擊。

孫子云: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所謂「不失敵之敗」,就是在機會出現後,迅速抓住機會。另外《孫子兵法·九地篇》還有「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投資老手都知道,市場出現機會後,如果你動作比別人慢,估計別人吃肉,你只能喝點湯,搞不好還會成接盤俠,站在高高的山崗上。

對於各種類型的投資者,比較容易放跑機會的有趨勢型和周期型。先說趨勢型,趨勢型的特點是勝率低、賠率高,勝率通常只有20%--45%,平均30%,也就是說平均虧兩次才會賺一次,運氣不好的時候連虧7、8次也很正常。虧的次數多了,容易出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態,再出現機會,猶豫觀望,恰好這時候市場開始一大波趨勢行情,投資者只能幹瞪眼,捶胸頓足,發誓下一次一定嚴格執行投資策略。但一波大行情之後,往往又是無休止的震蕩,虧的次數多了,又挺不住了,又停止趨勢策略,這時候又出現一大波行情......

可以說,只有能夠忍受反覆打臉、反覆折磨的投資者,才能捕捉到趨勢性機會,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趨勢型投資者。

再說周期型,周期型的特點是操作頻率很低,勝率賠率都高。由於操作頻率低,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操作幾次,很多人在漫長的等待中喪失了對市場的敏感,「手中無股,心中也無股」。等到某天打開網頁,頭版頭條上出現「股市暴漲,開戶數劇增」的消息,再打開大盤K線來看,都漲了一年半載了,心頓時涼了半截,等下次波谷出現的機會,估計得3、5年吧。

可以說,只有能做到「手中無股、心中有股」的投資者,不操作又能保持對市場的警惕,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周期型投資者,這個難度比忍受反覆打臉更高。

對於其它類型的投資者,捕捉機會相對要容易些,但也必須樹立嚴格執行操作紀律的決心,才能較好的把握住機會。如果出現喪失良機的情況,千萬不要因為懊悔心理,拋開買入條件胡亂操作,如前所述,資本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機會,耐心等待下一次機會就好了。

以上便是「待敵之可勝」的三個心法,可能有些朋友會問,多數時間在待機,會不會很無聊啊?孫子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勝敗之機其實在戰爭之外,只要在和平時期加強德治(修道)和法治(保法),做到社會穩定、政治昌明,那麼取得戰爭勝利是預料中的事。對投資者而言,在大多數待機的時間裡,可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應當加強學習,用小倉位進行實盤訓練,在心法(修道)和技法(保法)上不斷提升自己,那麼,當機會到來時,也容易把握住。

本篇討論了投資中的「攻」,上篇討論了投資中的「防」。對投資者而言,尤其是初學者,除攻防之外,還有一點必須留意,請關注下一篇《臨兵斗者皆陣列於前(下)資深百夫長》。


推薦閱讀:

我花了幾k+購買長投課程,賺回了10倍+的投資收益
投資最重要的事:做趨勢的朋友
堅定「余錢投資」理念,遠離借錢、加槓桿投資
恆泰善信:財富因勢而生,為道而停留,借術而集聚

TAG:股票 | 投資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