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敦煌壁畫:反手撥弦自在彈,盛唐流韻裊千年

任何藝術都來源於現實,因此也一定要反映現實。儘管敦煌壁畫以表現佛教內容為主,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中,一定要附會許多中國人所熟悉的場景。

開鑿於中唐的112窟,據說是個袖珍小窟,僅能容得五人,所以連個特窟都不是,常人無緣進入。

但它又是個名窟,名氣大到無人不知——原因就是在這方小小洞窟里,藏了一幅最最著名的反彈琵琶樂舞圖。

南壁 觀無量壽經變(伯希和攝於1908年)

在洞窟南壁東側的觀無量壽經變中,平台上有六人樂伎呈」八「字形分坐左右:

在伎樂中間,有一舞伎合著音樂,屈身吸足,舉琵琶至頸後,左手按弦,右手撥弦,正作反彈琵琶舞。

她!無疑是眾人之中最光彩照人的那一個!她高髻雲鬢,面部豐腴,肌膚瑩白,眉眼顧盼生姿,神情溫婉雍容。她手持琵琶翩翩翻飛,天衣裙裾搖曳生姿,項飾臂釧叮噹作響。突然,她、舉足、頓地、出胯、旋身、雙手猛然後舉——霎那間,時光凝固,眾生靜默。

《絲路花雨》劇照

《絲路花雨》中英娘所跳的「反彈琵琶舞」出自莫高窟112窟中反彈琵琶樂舞圖。1978年,《絲路花雨》主創團隊就著燭光(當時文研所沒有電燈)仔細地描繪一百多幅敦煌舞姿白描圖,逐個仔細地分析和觀察,越來越清晰地感到了敦煌舞姿的風格是那樣獨特、別緻,那樣富於民族的、傳統的特色。經過無數的白天與夜晚,漸漸地,眼前的白描舞姿活了起來,動作連了起來……

通過反覆修改,巧妙地把古絲綢之路、敦煌莫高窟壁畫與劇中人物的命運勾連在一起,編織了一個神奇的唐代戲劇故事。英娘是唐代舞者,「神筆張」是莫高窟畫師,兩者結合,一下子找到了敦煌壁畫舞姿與戲劇人物故事契合的表現空間。不管怎樣,反彈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個永恆的符號。

112窟整幅壁畫中,人物造型豐腴飽滿,線描寫實明快,流暢飛動,一氣呵成,天衣飄颶。敷彩朱、綠、黃、黑、白,鮮艷厚重,滿目的金碧輝煌。

最為奇特之處,該窟人物的肌膚銀光閃爍,為五代重修時塗布的雲母粉。

敦煌城標——反彈琵琶像也如此。

反彈琵琶,敦煌藝術的代表形象之一。莫高窟有十多幅壁畫中的樂舞場面都繪有此舞姿。在這些從唐到西夏不同時期的壁畫中,舞伎們姿態動作千變萬化,而背身反彈琵琶則是其中特色最為鮮明、最令人叫絕的舞姿。


推薦閱讀:

去敦煌鳴沙山露營,怎麼個流程?價格大概多少?(檸萌旅行原創)
截肢後,我用一條腿走遍了中國
【盛典民俗】綻放的花鈿風情
常書鴻:若有來生,我還是要守護敦煌
敦煌飛天劇院,小城裡的大風景

TAG: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