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進入談資比名牌包更貴的社會

01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談資比名牌包還要貴的社會

我們想像一個場景,在某次聚會上,你遇到兩位女士。其中一位女士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是談吐不俗,居然引用了上周《經濟學人》雜誌對英國大選的分析。而第二位女士的包一看就是名牌,但她更關心最近電視劇里某個人物的八卦。

好,請問,這兩位女士誰的社會地位更高呢?

要是放在十年前,誰的包貴,大概率誰的社會地位就高唄。不是有這樣一句俗語嘛,「女人看包,男人看錶」。要判斷一位女士的財富狀況、收入水平,看一眼她背的包包,基本上就知道得差不多了。是不是大牌?是不是限量款?是不是剛剛發布的新品?同樣的道理,怎麼判斷一個男人的社會地位呢?看他戴一個什麼價位的手錶。

但是在今天,答案可能就正好相反了。大概談論《經濟學人》的那位女士的社會地位高。不僅僅是學識高,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她的經濟狀況也大大超過談論電視劇八卦的那位女士。

02

為什麼呢?

因為用炫耀性的消費來區分社會階層,這個方法已經失效了。你看隨著生產力提高,各種高端消費品都在向大眾普及,再貴的名牌包,中等收入者努努力也能負擔得起。背一個名牌包,並不意味著你就是一個有錢人可能你只是一個喜歡買名牌包的都市白領。

那麼今天區分社會地位的是什麼呢?

是談資。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表面上看,買一本《經濟學人》雜誌花不了多少錢,一年才100多美元。但是,想要成為一個看《經濟學人》雜誌的人,是非常花錢的。你得上過大學吧?你得花時間學習很多高級的英文辭彙吧?你得有這樣一個社交圈子,看完《經濟學人》雜誌可以找得到人聊天吧?

所以,《經濟學人》上的談資就要比名牌包值錢。

03

談資,本質上是什麼?

借用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的一個概念:「談資,實際上是凝結在一個人身上的文化資本的體現。「

布迪厄說,我們在劃分階層的時候,通常只考慮到一個因素就是財富狀況,也就是一個人的經濟資本。但其實財富狀況並不是決定社會地位的唯一要素。

文化資本,即那些非正式的人際交往技巧、習慣、態度、語言風格、教育素質、品味與生活方式。這也在決定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但是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經濟資本可以迅速獲得比如繼承遺產、中彩票或者突然做成一大筆買賣,致富的速度可以非常快。但是文化資本就不同了,不僅積累起來非常慢,而且幾乎無法僥倖獲得。

布迪厄講了一句話,「文化資本,就像肌肉發達的體格,或被太陽晒黑的皮膚,極費時間,而且必須由投資者親力親為才能獲得。」這是文化資本真正殘酷的地方。

有錢可以買一身的名牌服裝,但是只有健身才能練出好身材。

有錢可以擁有一個裝修豪華的大書房,但是真的讀過這些書就難上加難了。

有錢,身邊可以立即圍繞一幫狐朋狗友,但是有一個高質量的朋友圈,就不是馬上能辦到的了。

談資這個東西,說起來好像很虛榮,但其實是你文化資本的體現。

04

文化分層

孔子有一句名言:「不學詩,無以言。」

詩,就是指《詩經》。奇怪的是為什麼不學習《詩經》,就不能張嘴說話了嗎?在當時,《詩經》和日常語言不一樣,說話的時候能引用《詩經》,是混跡上流社會的必備技能。《詩經》就好比近代歐洲的法語。過去在歐洲,英語和俄語都是普通人講的,而法語才是上流社會的通行語言。所以為什麼我們讀像《戰爭與和平》等等小說,俄國人和俄國人講話會經常蹦出一句法語。

因為當時說法語,和春秋時代引用《詩經》,和我們今天談論《經濟學人》一樣,這些本質上都是你的文化資本,是一個階層區別於另外一個階層的標誌。

05

文化逆襲的助力

在傳統社會,經濟資本是基礎文化資本,是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東西,所以經濟資本還是根本性的。但是為什麼有學者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談資比名牌包還要貴的社會,也就是文化資本反客為主,反而變成更基礎、更重要的東西呢?

這是網路效應的結果。

在傳統社會,人際關係網路是相對固化的。你沒有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通常就不會獲得更高級的人際關係網路,文化資本也就無從積累。在一個開放社會,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的人際網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人際網路對一個人的賦能效應也大大提高。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一個人的財富狀況通常是他社交圈的平均數。即使他暫時還達不到,從大概率上講,他終將會達到。

前幾年網上有這麼個段子,嘲笑那些狂熱的年輕創業者說他們。

用小米手機,穿凡客T恤,泡貝塔咖啡,聽創業講座,宅在家裡看耶魯公開課,知乎果殼關注無數,BAT公司大格局了如指掌。肉夾饃只吃西少爺,煎餅果子必須黃太吉,逢人便談互聯網思維等等——如果你符合以上描述那麼,你應該還在每天擠地鐵。

這是個段子,可能也是個事實,但是我反正不敢小看這樣的年輕人。他們的有些行為顯得很可笑,但是這些行為的本質是什麼?是在試圖擺脫自己原先的社交圈進入更有財富效應的社交圈。這種努力即使不足以讓他們創業成功,也總是會好過他們原先階層中,那些不求上進的人。

傳統社會有一個假設:任何一個人只要在自己原先的基礎上,踏踏實實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但是,現在的開放社會進入更好的網路,讓你更能事半功倍。

很多知識有的時候看起來也只是談資。並不是這些知識和談資,本身能讓你兌換成多大的利益,而是你在追求這些知識和談資的時候,體現出你在提升並鞏固自己的社會圈層。

談資,只是你即將獲得更大價值的一種體現。

多次登上《時代周刊》的愛讀書的中國男人,

他不僅實現了鳳凰男的人生逆襲,

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運行軌跡。

編者按:本文觀點來自於Aeon網站上6月7日的一篇文章《炫耀性消費已經結束了,現在都是無形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s over .It』s all about intanglibles now)。作者是南加州大學的公共政策教授伊麗莎白· 科瑞德 · 霍凱特尼(Elizabeth Currid-Halkett)。

經過萬維鋼、羅振宇改編,徐小傖整理。

推薦閱讀: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資本來襲,小生意人的利益誰來保護?
我為什麼勸你不要過度糾結於技術細節?
錢都去了哪些城市?資本也用腳投票

TAG:名牌包包 | 文化 | 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