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傘到底要不要拋開樁?

共享雨傘是個被質疑的共享項目。比起大哥共享單車的人見人愛,共享傘承受著更多的是質疑。前段時間,某無樁共享雨傘公司在投放之後,不見蹤影,一傘難覓。在杭州還直接被城管沒收。原因是共享雨傘具有「租賃」屬性並且以盈利為目的,隨意投放在馬路上,違背了《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禁止在道路兩側護欄、電杆、樹木、綠籬等處架設管線,晾晒衣物,弔掛有礙市容的物品。」

該公司創始人還就這事評論,「下回放桶里」。沒想到還真有人聽進去了,這不最近另有一家共享雨傘公司發布了一些列公關文。從公關文里,我們發現,他們家的共享雨傘還真把雨傘「放在桶里」了,放在了一個籃子里。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發現,市面上的共享傘呈現了「有樁」和「無樁」的兩種形態。

讓我們對比下:

有樁的方法論:

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佔領熱點地標,用人流帶動使用率。

有樁傘的投放過程更像是一次商業地產的選址。

還傘的場景——快到箱子里來

使用體驗———在固定的時間遇見固定的它,使用完後,你會向朝聖者般找到你們初次 見面的地方。

無樁的方法論:

自由自在,遍地開花————用戶在哪我在哪,沒有用戶想不到,只有傘沒投放到。

無樁傘的投放更像是一場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的養成計劃。

還傘的場景——快把傘收起來

使用體驗————在想到它的時候,你就能遇見它。當你合上傘的那一刻,它就為你停止計費。至於它的歸宿,最好是下一個主人的手。這確切地符合共享的精神。

共享雨傘公司的商業收入來源是:用傘租金;廣告收入。這兩點都容易想到。

有人認為無樁傘,隨借隨還,必然導致損壞率高,用戶在使用時,必然經常出現的情況是:開一把發現壞一把。其實不然,合理的產品設置和優良的產品做工是可以有效避免用戶開一把壞一把的窘迫,更是一家有良心的共享傘企業的承諾。為用戶提供穩定可期的服務,最終保證傘的使用率、使用壽命,也是給廣告主提供一份承諾。這一點,我們來自廈門的「SK傘」給出了很好的答卷。過硬的傘骨,智能物聯網的晶元,GPS實時定位,反向傘的設計,都是貼心周到的設計。

選擇無樁傘的好處,一方面可以迅速投放,獲取市場知名度;另外,可以極大地降低成本。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有樁傘的固定模式也有「固定」的煩惱,首先,借傘不同於借書,借書看完還書是借書人的習慣,共享傘作為新興的習慣,用戶心裡的那個「嫌麻煩」就讓用戶止步於傘樁前。其次,歸還地點的有限性讓用戶體驗處於「麻煩」的階段。假如用戶不換視為購買的情況一直存在,那麼「共享傘」不共享,豈不是讓有樁傘成為商場的自動售傘機?

當我們回望共享單車初出茅廬的時候,我們也聽到質疑之聲。有樁和無樁,智能鎖與非智能鎖的辯論,至今仍沒有定論。正是看到這些,我們「SK傘」從一開始就選擇「無樁先行,有樁跟進」並存的形式,自主研發智能物聯網傘,從一開始就夯實基礎,確保將來用戶的使用穩定、持續。


推薦閱讀:

共享雨傘一夜消失,結果馬雲都驚呆了……
First Principle Reasoning
共享書架,共享智慧,共享讀書心得(ShareYourInspiration)
共享健身這條路行得通嗎?
面對付費or免費,知識技能類分享經濟該交出什麼答卷?

TAG:共享 | 分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