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行為默契:一個分清左右的好方法

當我剛剛開始有了與人互動的意識後,大人們經常會用一種頗有儀式感的行為與我交流,那就是:

您好,再見。

這兩種行為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而且每次說話的時候,大人們一定會配合著手勢,此時,無論大人們是不是左撇子,都會很默契的達成一致,用右手來互動握手與拜拜。原因在於,這個世界已經形成了人類默認的禮儀形式,右手握手與右手再見。

那麼為什麼說這些呢?

因為,一個孩子時期分不清左右不適合強制訓練,而應該用最生活的方式讓他們形成肌肉記憶與行動意識。這些根本不需要可以的記憶,只是語言與行為的一直互動就可以了,慢慢,自然融為一體。

我先說一說我的意識形成,很小的時候都會有類似的互動,大人用右手表達姿勢,此時孩子最願意的就是模仿,所以每次只要大人說你好,我都會下意識的伸出右手。再見也是右手,這是潛意識形成的行動默契,科學講屬於肌肉記憶。在會語言交流之後,家人會告訴孩子這個是右手,於是我就把右手和所謂的握手,再見聯繫在了一起,所以不需要刻意記憶,只要有人提右手或右,我的右手肌肉就會有意識反應。這就很像大路上突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一樣,你會下意識的應答一個道理。

之所以很多孩子分不清,有自身方向感差的原因,還有就是沒有找到潛意識肌肉記憶的方法。我這麼有自信的說這種方法,不僅是我從小受用,而且對於現在的孩子一樣,無論男女。有一套極其可行且有趣味的實驗,百試不爽,可以說百發百中。

操作如下:

面對剛有互動性孩子(當然越大越有效),舉起你的右手搖擺,嘴裡唱著:「呦呦,切克鬧」。當成像說你好似的互動,當他一旦形成肌肉記憶,你只要喊右,她(它)的右側行為便會出現反應,如此,左右自在分曉。

人的很多行為都不需要太刻意的去記憶,只要找到入口,思維便會與行為連成路徑。

好,伸出你的右手,讓我們嗨起來吧!呦呦,切克鬧

推薦閱讀:

TAG:潛意識 | 肌肉記憶 | 方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