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蛋子到老兵油子 |美國種族簡史

美國種族簡史

[美] 托馬斯·索威爾 著 沈宗美 譯

要談種族簡史,繞不開種族歧視問題。我們通常會簡單地把種族收入、職業、教育等方面的差異歸咎於種族歧視,索威爾卻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觀察視角。

與特里·安德森的《美國平權運動史》不同,《美國種族簡史》的著重點落在了種族差異的原因上,而非種族歧視問題的解決方案。

托馬斯·索維爾(1930-)

書中,索威爾全面梳理了來自歐洲(愛爾蘭人、德國人、猶太人、義大利人)、亞洲(華人、日本人)、非洲(黑人),以及拉丁美洲(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的美國人的移民歷史,包括種族構成、代際差異和生存現狀。

其實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

  • 為什麼移民?難民,舉家遷移,如猶太人、愛爾蘭人;僑居,試探性質,如義大利、日本、墨西哥。還有主動移民和被動移民,前者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後者如黑人,早期被販賣至美國。
  • 為什麼成功?就整個種族而言,最重視教育的德國人和猶太人起飛了,但教育並非始因;更重視實用知識的義大利人和日本人靠的是苦幹,而非職業。語言優勢也沒想像的那麼重要,同說英語的愛爾蘭裔至今也談不上崛起。索威爾給出了他的答案:人文資本差別

很顯然,索威爾直接否定了上個世紀60年代發起的平權運動的歷史依據。

他認為,那種將種族收入差距基本上看做歧視的結果而不是由人文資本差別或年齡、地區分布及其他因素差別所造成的流行觀點,不僅不符合歷史事實,也違背現實經濟狀況。

換句話說,種族差異是必然,歧視並非主因。

歧視當然並不罕見,無論是種族與種族之間,還是種族內部,都存在歧視。最常見的,來的早的總是歧視來得晚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要確定種族收入差別達到何種程度才能表明歧視的存在,本就是一個複雜而難以判斷的過程。而且,造成種族收入差距的原因不只有歧視,年齡、地區分布、生育率等也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人文資本差別則被索威爾視為這一差距的始因。

人文資本不僅僅指技術能力,還指經驗、社交、信心、沉著、個人精明及組織有方等一系列人的因素。籠統地說,就是文化適應程度。

在美崛起的少數族裔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肯干、節儉以及取信於人的品質和眼光,使平凡的職業變成發家致富的渠道,將「卑微」的工作變成了生意,將汗水變成了資本。比如,猶太人的成衣製造、日裔的園丁工作。

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文化適應程度越來越高。

而隨著整個種族的起飛,在居住區、職業選擇、領導力量方面,或在學校或其他組織里,往往會出現一個種族取代另一個種族的現象,即索威爾所說的種族承繼模式。

同「人文資本」一樣,「種族承繼模式」同屬經濟學範疇,可以理解為:一個文化適應程度高的種族在取得經濟進步後,向上流動所空出來的居住區域、工作領域等被一個文化適應程度低的種族填補和承繼。

移民美國的每一個種族,都遵循從底層向上流動,從集中走向分散的種族承繼模式。索威爾認為,這才是種族差異的根本原因,歧視更多是伴生現象。

從這個角度上說,平權運動中所謂的「歷史補償」,僅僅停留在了道德層面。

1964年的索威爾

正如索威爾在書的結尾所寫:

「這部歷史不是一出簡單的道德戲劇。它是一個由許多相似模式和深刻區別所構成的故事,是一個由痛苦、自豪和成就所構成的故事。」

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移民到美國的種族,就像軍營的新兵蛋子,沒吃點苦受點委屈,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老兵油子,自豪感和成就感無從談起啊。

——————————

題圖:電影《藩籬》


推薦閱讀:

2/1 【美國歷史上的今天】美利堅聯盟國 (C.S.A) 是什麼鬼
3/4【歷史上的今天】他的當選,讓國家陷入內戰!
歷史昭示輪迴,葛底斯堡實乃共和黨之福地
論一隻十八世紀的網紅--托馬斯*潘恩

TAG:美國歷史 | 種族歧視 | 美移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