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中的努斯與羅格斯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傳統西方哲學認為,理性是人的天命之性,而努斯和邏各斯是構成理性的兩端。所謂邏各斯,原指話語,代表著理性的規範性和確定性,是西哲中的語言學精神。努斯,指靈魂,即有生命的自動的東西,代表著理性的能動性和超越性,是西哲中的生存論精神。二者對立統一構成了傳統西方哲學的精神源頭。

米派首次提出了「始基」概念。始基有建築師的意思,一方面表達出產生萬物的衝動,一方面也代表著給萬物帶來規範的力量。但是感性的無定型者如何產生萬物?於是有了畢派的「數」。數是無定型始基的反面,以完全形式化的可以數的定形作為世界的本原,雖然使萬物具有了確定性,但是數卻過於僵硬缺乏自身的能動性,很難解釋感性事物的千變萬化。

赫氏是第一個執其兩端的哲學家。有一定分寸永恆燃燒的活火與其他始基不同,它能自我定形,所以它的不定是自由決定的;同時並非無秩序的變化,而是有一定之規,所以是能動性和規範性的統一。他講過「我們存在又不存在」創立了古代辯證法。愛派相反地以「是者存在,非是者不存在」立論,確立了超感性「一」為邏各斯的原則,否認了變,拉開了與感性世界的距離。然而火本身並沒有脫離感性事物,火的能動之源又是什麼呢?安那克薩哥拉在愛派之後,提出了形而上的努斯,捕魚自然物質相混合,自發自在地安排這個世界,支配種子的運動。努斯具有了努斯的形式,但是為什麼要安排一個機械運動的世界呢?蘇氏以目的論的方式解決了該問題。

蘇格拉底把人的內在目的性貫徹到自然哲學中,德行是人之為人的本性,善即好的狀態是物之為物的根本。物的運動是為了達到善的狀態,以實現自己的本性。善作為目的,已經被潛在擁有著,是物的能力,所以包含了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原則。蘇氏通過定義的方式追問物本身,以反思的辯證法認識至善,然後實踐中自然趨之向善,提供了柏拉圖理念論的原則。柏拉圖發揮了蘇氏的精神,倒為名相的理念論貫徹了邏各斯的規範性,只能以理性把握的理念世界卻造成了與感性世界的對立,無法解釋感性世界向著理念的變化。亞里士多德是蘇格拉底的完成。事物的潛能在每個階段中實現為實體,是邏各斯與努斯的統一。
推薦閱讀:

蘇格拉底與西方哲學精神
蘇格拉底的經典自辯,人類史上光榮的一頁
第二節 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手段為目的服務-馬基雅維利《君主論》讀書筆記
《哲學家都幹了什麼》筆記

TAG:古希臘哲學 | 西方哲學 | 蘇格拉底Socr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