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一款比Word更匹配你才華的工具
【微軟辦公套件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我們以為這就是展現才華的正確姿勢,我們用Word處理文檔,用Excel處理數據,用PPT作演示。偶爾碰到複雜問題,感覺思路受限制時,便會拿出張空白A4紙,列出要點,再勾勒出相互關係,算是給思路畫張圖。這隨手畫的思路圖有個更準確的名字,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以大腦最易於理解和接受的分杈結構表達信息,能幫助我們迅速把握主旨、理解各要素邏輯關係、帶動全面思考,其重要性遠在微軟辦公套件之上。為了更好地理解思維導圖到底有多麼重要,我們還是從人類思維活動中最基本的讀、寫和學習的運行方式說起。
從閱讀、學習和表達中發現大腦的運行方式
閱讀、學習和表達是人類獲取知識、傳遞知識的常見活動,深入分析這些過程,我們可以窺視大腦的結構,發現大腦的運行方式。我們是如何閱讀的
閱讀可定義為一個從文字中捕捉作者思想的過程。這個過程可進一步分成三個階段:
識字:認識所有文字
提取關鍵字:分清主謂賓定狀補,理解反問、倒裝、互文等修辭手法。理清邏輯關係:理解不同關鍵字之間的邏輯和層次。比如:我們小時候讀過的「曹沖稱象」,關鍵信息最終會以這樣一種形式存儲在大腦。
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可定義為一個不斷完善對事務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可分成三個階段:獲取信息:上述閱讀過程在理清邏輯關係後,就算是從文字中獲得了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完成了學習的第一步。
關聯比較:將新獲得的信息與已有信息比較,如果二者相同,就會強化已有信息;如果二者相關,就會完善已有信息;如果二者不同,就會設法求證。完善存儲:將關聯比較後的結果進行加工調整,並存入大腦,最終完成學習過程。
比如:我們聽到「盲人摸象」的故事時,獲取到的信息是:大象的腿粗得像柱子,耳朵大得像簸箕,肚子寬得像堵牆。接下來,我們會將這些信息與「曹沖稱象」中的大象關聯比較,這些信息都是描述大象具體有多大,與原來信息並不衝突。於是,稍作調整後,我們將「盲人摸象」補充儲存進大腦,獲得如下記憶:
我們是如何表達的
表達可定義為以語言、文字、繪畫、行為等形式展現自己的知識、想法和情緒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樣可分為三步:明確主題:從記憶中選取想要表達的對象。
確定結構和關鍵字:明確如何表達主題,說什麼,不說什麼,哪一部分先說,哪一部分後說。組織文字修飾完善:將各個關鍵字以適當的形式連接起來。比如,上圖中的大象,我們可能會以這樣的方式描述:
大象是一種特別大的動物,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一桿秤可以稱得起它。它的腿粗得像柱子,耳朵大得像簸箕,肚子寬得像堵牆。腦細胞的結構
我們之所以會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存儲和更新信息,源自於我們腦細胞的結構。人腦約有1萬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看起來都像超級章魚,中間有個身體叫細胞體,圍繞細胞體有上千根觸鬚叫細胞突起。如果再放大一些,這些觸鬚的周圍布滿蘑菇一樣的突起,叫做突觸和神經鍵,每個突觸或神經鍵都包含一些化學物質,它們是人類思維過程的主要信息攜帶者。一個神經元細胞的突觸或神經鍵會與另一個細胞的神經鍵連接起來,當一個電脈衝通過大腦細胞時,化學物質會通過兩者之間微小的、充滿液體的空間傳遞過去,由此完成信息的傳遞。
投射到我們的學習過程,「曹沖稱象」的故事就像神經元細胞的細胞體,而故事中的各種細節就像是細胞突起。神經元通過突觸相互聯接傳遞信息,我們通過將新老知識相互關聯來更新知識圖譜。
每個神經元細胞與其他神經元之間可能產生高達2後面28個0的連接,知識之間也會隨著我們思維層次的提高,新知識的加入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新連接。
我們將「盲人摸象」與「曹沖稱象」中的大象關聯;也會將砸缸的司馬光、七步成詩的曹植和曹沖關聯,因為他們都是讓我們羨慕嫉妒恨的神童;當物理課上學到浮力F=ρ液gV排時,我們會立即想到這就是曹沖稱象的原理了!
思維導圖是一種更適合大腦理解的表達方式
文字表達的缺陷
今天,我們大部分的知識都經由文字傳承。人類最初通過簡單的線條表達內心思想,然後是畫在洞穴中的壁畫,隨著文明的發展,圖畫簡化成符號,再進一步演化成有順序的字母和筆畫,到今天,我們採用數字、字詞、句子、邏輯作為文明表達的基石。
文字的出現使得人類智力可以跨越時空,後人可以學習前人的知識,相隔萬里的人們可以通過文字交流。有了文字,「曹沖稱象」和「盲人摸象」的故事才能流傳至今。
但這種表達方式也有其缺點。首先,在書寫時,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運用主、謂、賓、定、狀、補、語法、標點、句式等一系列知識,才能將想表達的關鍵字以合理的形式嵌入到一大堆修飾性元素中。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字詞的選擇、標點的運用、句型的構造,都需要反覆推敲揣摩,才能準確地傳情達意,易於理解。
文字的書寫費勁,文字的閱讀理解也費勁。這種表達方式既淹沒了關鍵字,也淹沒了關鍵字之間的邏輯關係。我們需要通讀上下文,才能將關鍵字從一排又一排大小一致,顏色一致,看起來很相似的文字中挑選出來。而理解不同關鍵字之間的主從關係、歸納關係、演繹關係,準確還原作者的本意,則更為艱難複雜,很少有人能真正完美地掌握這一能力。
作為一種傳遞知識的載體,書寫和閱讀的最終目的無外乎將信息從一個大腦傳遞給另一個大腦,更準確地,是傳遞給大腦的神經元細胞。正如前面「曹沖稱象」的例子中展示的,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是以與神經元細胞結構相似的枝枝杈杈存在於大腦,我們所獲得的信息,最終也會被整理成枝枝杈杈的結構,才能被大腦理解和接收。如果信息能直接以這種枝杈結構傳遞,表達時就無需將思路翻譯成文字,閱讀時,也無需將文字翻譯從思路,準確率和效率都將大大提高。這種由關鍵字組成的,類似樹杈的分枝圖就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更適合大腦理解的表達方式
思維導圖是由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博士根據大腦的使用習慣發明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充分借鑒了神經元細胞的結構,採用大腦最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達信息。與傳統文字表達方式相比,思維導圖具有以下特點和優勢:
特點一:主題突出以一個位於中心的關鍵字作為主題;
主題通過若干發散的線條與子主題相連;
所有主題和子主題都只包含關鍵字。
優勢:
由於只使用了關鍵字,書寫時,我們不再需要關注語法、句式、標點等非必要因素,可以節約95%以上的時間。
同樣,閱讀時,我們也不再需要從一大堆不必要的文字中搜尋關鍵詞,可以節約90%以上的時間。
思維導圖主題和線條構成的空間感和結構感還能激發大腦的活力,比密密麻麻的文字更易記憶。
特點二:邏輯清晰
多個子主題具有某些共性時,提取其共同點合併(歸納法),原子主題相應下移一級;
多個子主題間具有因果或推理關係時,以其結論作為關鍵詞合併(演繹法),原子主題按邏輯關係展開;
保證同一主題下的多個子主題屬於同一邏輯範疇;
子主題之間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重要性順序進行排序。
優勢:
內容完善的思維導圖是標準的金字塔結構,幫助我們迅速掌握作者傳遞的信息,準確理解各要素間的邏輯關係。
清晰的邏輯結構還有助於激發大腦的完整性傾向,引發無限聯想。
思維導圖的應用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員工迅速掌握龐雜的知識,理解複雜問題,一經問世,就受到企業界的廣泛關注。IBM、微軟、甲骨文、惠普、波音公司、通用汽車、施樂、3M、強生、滙豐銀行、高盛、摩根大通等世界著名公司都將思維導圖作為員工的必修課。波音公司的經典案例
波音公司負責大型客機的生產與維修,工作極其複雜,應用思維導圖後,工作效率的提升十分明顯。比如:對於「波音747機型設計」這樣的大型項目,如果按照傳統方法組織,需要6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通過使用思維導圖,波音的工程師們最終在6個月內就完成了設計。波音公司還將傳統的飛機維修手冊繪成一張25英尺的思維導圖,從而將維修知識培訓的周期由一年以上縮短至幾周。典型應用場景
第一類場景:分析複雜問題
思維導圖將與核心主題相關的所有子主題按邏輯關係整理排列,建立結構清晰,易於理解的金字塔結構,特別適合分析複雜問題。
思維導圖幫助個人完成對複雜問題的分析
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難以決策,或是描述複雜事物時難以下筆,原因在於腦子裡的想法太多,太亂,找不到主次,理不清頭緒。
此時,我們可以將問題放在思維導圖的中心,將與之相關的想法列出來環繞四周,再按邏輯一點點歸納整理。屬於因果關係的,將原因作為結果的子主題,屬於並列關係的,同列為共性的子主題。當所有想法整理完畢,主次明晰,分析全面時,結果自然明晰。
思維導圖引導團隊完成對複雜問題的討論
我們之前介紹過,「六頂思考帽」是最有效的團隊討論方式,而思維導圖是與之匹配相優秀的記錄方式。
思維導圖只記錄一個個的關鍵字,因此,每一個團隊成員的發言,都會被自動拆解為事實、機會、風險、創意、情緒等零散的信息,不再存在你的觀點或我的觀點,避免了無謂的爭辯。
這些打散的信息,被分門別類歸入到各個思考帽分枝。討論過程中,可以方便地移動、分解、合併,帶領團隊完成共同學習和決策。
此外,由於思維導圖只呈現關鍵字,團隊成員可以迅速通覽全部信息,避免了顧此失彼或就同一個問題反覆討論。關鍵字之間清晰的邏輯關係,也能激發團隊的全面思考和突破創新,更快找到解決方案。
思維導圖幫助團隊完成複雜項目的開發
前述波音公司747機型的設計是思維導圖幫助分析複雜問題的典型案例。大型飛機結構複雜、零部件多、技術先進、可靠性要求極高,還涉及數量驚人的協作部門,思維導圖能幫助團隊實現合理分工的同時,清晰理解工作間的相互影響。
總之,越是關係複雜,涉及部門多,協調困難的事情,應用思維導圖的幫助就越大,效果越明顯。
第二類場景:知識管理思維導圖是由關鍵字組成的、邏輯清晰的、具有空間感的、符合大腦認知習慣的知識表達方式,方便大腦的快速識別和理解,特別適用於知識管理。
對於個人知識管理,思維導圖完美匹配邊干邊學的快速學習模式。
在面對新問題時,我們往往需要融合從同事、專家、客戶、供應商、書本、網路等各個渠道獲取信息。如果採用傳統的方式做筆記,記錄費時間、查閱費時間、理解費時間。由於效率低下,在獲取新知識時,我們常常不得不先記錄新知識,再與之前的筆記對照消化,學習中的獲取、關聯比較和完善存儲過程被割裂。
如果採用思維導圖記錄,效率就會大大提升。記錄時,我們只需關注包含信息的關鍵字,查閱時,相關信息一目了然,結構清晰,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一氣呵成完成與現有知識的關聯與比較,形成屬於自己的知識。
思維導圖的發散結構和酣暢淋漓的思考過程還能激發大腦的完整性傾向,帶領我們完成對問題的全面思考。
與個人知識管理相比,企業知識管理涉及的人員多,內容雜,難度大,思維導圖的優勢更加明顯。
傳統的企業知識管理花費大量的精力收集、整理、完善、定稿,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由於無法及時更新,導致知識陳舊,實際使用的效率並不高。
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大幅減小企業知識庫的開發難度,實現知識庫與實際業務的同步更新,使企業擁有緊貼實際工作,科學準確的知識庫。
同時,思維導圖關鍵字醒目,邏輯清晰的特點,降低員工獲取知識的難度,增強使用意願,使知識庫真正在日常工作中用起來,起到積累企業財富,提升員工能力的作用。
前述波音公司通過將傳統飛機維修手冊繪成一張25英尺思維導圖,將維修知識培訓的周期由一年以上縮短至幾周的例子,就是思維導圖在知識管理領域的典型應用。
第三類場景:全面思考
思維導圖能激發大腦全面理解事務的熱情,實現全面思考。
大腦本身具有完整性傾向
大腦具有完整性傾向,每個攜帶信息的神經元細胞突起都希望能跟其他的細胞建立聯繫,因此,小孩總有 「十萬個為什麼」,沉迷於小說和連續劇情節的我們總是沒日沒夜。在面對思維導圖的主題時,大腦也會千方百計,搜腸刮肚,希望實現360度無死角的認知。思維導圖能激發更多聯想思維導圖的發散結構,總是吸引我們注意結構的邊緣,鼓勵我們再畫出一枝分岔;對歸納子主題的思考,鼓勵我們窮舉其他同類項;對演繹主題的分析,則吸引我們把推理過程弄得更加嚴密;不同主題之間的參照和類比,還能給我們提供許多參考借鑒,開拓思路。這些要素,會不停地激發出新的想法,思維導圖再迅速將這些想法歸入到合理位置,完善對問題的認識。這個過程每完成一次,大腦就得到一個「強化理論」的正向激勵,從而越轉越輕鬆、越轉越痛快,在達成全面思考後仍會意猶未盡。
比如:當我們以「會議」為主題,引出第一條線,並標上「時間」時,我們的腦子裡就會立刻蹦出「地點」和「人物」,如果你了解過「5W1H」,你會迅速拓展出WHAT/WHO/WHEN/WHERE/WHY/HOW六項。當你聚焦於WHEN「時間」項時,你會進一步分解出「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與此同時,你也一定會聯想到WHO也應該進一步分解為「召集人」、「主持人」、「參加人」等。
思維導圖不適合做什麼?
思維導圖重點突出,結構清晰,特別適合整理思路,可以完全替代PPT,也可以替代用於自己閱讀的筆記,會議交流的文檔。但思維導圖無法表達豐富的情感,也無法帶來抑揚頓挫、酣暢淋漓的閱讀感受。因此,我在寫這篇文章時,使用思維導圖來收集素材、整理思路,但最終呈現的,仍然是一行行的文字。這很痛苦,也很浪費時間,但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思維導圖是不是一定要畫圖?
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東尼·博贊要求,在繪製思維導圖時,盡量手繪,少用文字多用圖畫,多用曲線,因為直線是生硬的曲線才是自然的,注意線條粗細變化,使用更多的色彩,使思維導圖能通過辭彙、圖形、數字、邏輯、節奏、色彩、空間感等方式全面刺激大腦。理想的思維導圖畫風是這樣的,大家可以感受下:
東尼·博贊的觀點當然是正確的,特別是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時,如果我們能親手將所有的知識整理成這樣的一幅畫並手繪出來,必定是印象深刻,再複習時只需掃一眼就能立刻回憶起每一個細節。
手繪的帶有大量精美圖畫的思維導圖當然精彩,但我們可能並不擅長畫畫,日常工作時也沒有足夠時間慢慢畫,此時,使用導圖軟體繪製的只包含關鍵字的思維導圖就可滿足大部分需求。
大部分時候,我們使用思維導圖是為了快速理清思路,使用的方便快捷是第一位的。我們希望,一個想法剛冒頭時就能準確記錄,如此才能跟得上靈感的思如泉湧。各個分枝可以隨意分解、合併、調整和移動,如此才能匹配思路的大開大合。MindManager/Xmind/FreeMind等導圖軟體都能很好地滿足這些要求,可以作為日常的辦公軟體。
在使用軟體時,每個組織可以定義一系列的導圖模板,既可以傳播優秀的管理思想和模型,也能便捷導圖的使用。
比如: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六頂思考帽」的模板,包含思考帽的六個分枝,每個分枝都繪上思考帽圖片,再將線條修改成對應的顏色。當需要對某個主題進行「六頂思考帽」分析時,我們直接將模板連接上主題即可。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規範了「六頂思考帽」的運用,便捷了導圖的使用,還豐富了內容的表現形式。組織成員只要看到帽子圖片或線條顏色,就知道這一組主題的含義。
更精美、表現形式更豐富的思維導圖能帶給大腦更多的刺激,使印象更深刻,記憶更持久。因此,在製作重要課程的培訓材料時,我們仍然有必要引入更多的插圖和色彩,以提升培訓效果。
小結一下
我們書寫、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以及神經元結構都表明,大腦更習慣接收導圖型信息。
思維導圖是比文字更易於理解的表達方式。
思維導圖適用於分析複雜問題。
思維導圖適用於團隊思考。
思考導圖適用於知識管理。
思維導圖能激發全面思考。
思維導圖不適用於情感的表達。
手繪的帶有大量圖畫的思維導圖更精彩,給人的印象更深刻,但日常工作中使用導圖軟體繪製的,只包含關鍵字的思維導圖就可滿足大部分的使用需求。
註:
閱讀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啟動大腦》等書籍能更完整地理解思維導圖;
東尼·博贊反覆強調圖畫的重要,而對主題間的邏輯著墨不多。在我看來,思維導圖對思路的整理意義更大,感興趣的可結合閱讀《金字塔原理》、《六頂思考帽》、《思考的技術》等書籍加深理解。
企業在推廣思維導圖時,應該使從董事長到一線員工的每一位成員都熟練掌握,否則思維導圖就無法成為組織的通用語言。
推薦閱讀:
※思維導圖有什麼用?
※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第二課 用導圖做分類和規劃
※思維導圖|頑斗坊思維導圖第二期結業
※《軟體需求》讀書筆記(1~4)思維導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