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小報 Issue.58 夜場向左走,日場向右走。

20160419

香港拍賣觀感,標題即結論。

整體成績,香港這次極其不錯。蘇富比31.39億港元的成交,同比2015年秋拍的26.69億港元上漲17.6%,環比2015年春拍的26.94億港元上漲16.5%。保利香港12.95億港元的成交,同比2015年秋拍的9.23億港元上漲40.3%,環比2015年春拍的10.98億港元上漲17.94%,且則創下成立4年來的最高紀錄。

十幾個點的漲幅,對互聯網企業來講根本拿不出手,但放在這兩年的拍賣行,已經不啻一個奇蹟。要知道,也就是兩個月前,倫敦蘇富比剛剛遭遇重挫——相比2015年2月大拍下滑40%,倫敦佳士得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最近打了雞血的菲利普斯實現了小幅度的增長。

差點忘了邦瀚斯,這家老牌拍賣行在倫敦的市場份額已經萎縮到個位數(2月份倫敦現當代藝術板塊的大拍,邦瀚斯僅佔2%,而後起之秀菲利普斯已擴大份額到7%),但在4月的香港春拍,邦瀚斯卻借一個「思源堂」古玉專場斬獲1.78億港元,頓時揚眉吐氣。

形式是否真的一片大好呢?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把數據攤開就很清楚了,救場的主角,是億元大件。保利2億的吳冠中,蘇富比2.4億的張大千、2億的彩鑽、1億的永樂瓶子,如果去掉這幾件,增長立馬扯平。

當然,事後的「如果」沒有意義,但下一次呢,誰也拿不準下次還會不會有大件定乾坤。中國藝術市場進入億元時代已經六七年,億元拍品的井噴期和5000點的股市一樣短暫。

即便如此,自香港佳士得第一個啟動夜場模式後,一線拍賣行幾乎全線跟進。在現當代藝術板塊先後有保利、蘇富比、嘉德等開闢夜場,內地拍賣行更率先將書畫夜場變成常態,香港拍賣行如今也很可能將步入雙夜場時代。

對大拍賣行而言,總業績的漲跌幾乎完全取決於夜場的成敗。比如2月份倫敦大拍的下滑,沒別的原因,就是沒徵集到頂級的印象派大件(千萬英鎊級別),而原本徵集到的當代板塊的大件又不幸遭遇撤拍。

迄今為止,香港蘇富比已經舉辦了6次夜場,除首個夜場開門紅拍到11億以外,之後的5個夜場在每下愈況的大行情下一直維持在6億港元的規模,且在與佳士得夜場的爭鋒中以4勝1負大比分領先。今年春拍同比甚至實現了小幅的增長,雖然付出了夜場名單大換血的代價,但大方向上,蘇富比力保夜場的戰略始終固若金湯。

但抱歉,日場就沒這個待遇了。

以蘇富比的二十世紀、當代藝術、東南亞3個日場為例,2013秋、2014春、2014秋三季中,三個日場的總規模還維持在3個億的規模,最高達到3.5億,是夜場的一半,而到了最近三季,日場總規模從2.6億到2.24億再到1.89億,勾畫出一條清晰的滑落曲線。單論二十世紀和當代藝術日場,曾經都達到過1.2億港元的規模,現在都已下跌四五成,最高跌幅達到66%。佳士得日場趨勢一致,從2014年就先於蘇富比失守3億港元,圍繞2億港元上下擺動。

量價齊跌,日場件數也在收縮。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日場的件數一般在200件左右,2016年春拍下降到136件,「現代亞洲藝術」(二十世紀)也從約150件逐漸下降到100件。香港佳士得將東南亞日場混入「二十世紀」和「亞洲當代藝術」兩個專場,兩場加起來在2013-2014年之間達到550-600件的規模,2015年回落到500件出頭,佳士得今年3月的First Open辦公室小拍,87件的作品量相比2015年的135件也明顯回落。

如果說日場像俄羅斯方塊,不斷在做減法,夜場就像貪吃蛇,不斷在做加法。

2008年春香港佳士得首次推出夜場,一場只有26件拍品,到2015年春拍,佳士得夜場件數達到94件。香港蘇富比2013年秋拍,首個夜場一共62件,到2015年秋拍,夜場達到98件。時間上,好比一部90分鐘的電影,變成了三個多小時的導演加長版。

不能簡單的說夜場的爆棚,是靠日場在輸血,但夜場吃掉了一部分日場精華是肯定的。也不能簡單把說日場的失寵,歸罪於夜場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一盛一衰,折射的是市場日益加深的兩級分化。

藏家需求上,挑食的頂尖藏家越來越少踏足日場,夜場這道滿漢全席已經填不滿胃口,在相同層次上,有越來越多西餐可以選擇。

拍賣體驗上,日場一坐就要一整天,在注重體驗經濟的今天,確實談不上吸引力,上座率越來越低是不爭的事實。朋友圈的圖片固然有角度問題,但這次香港的確沒有颱風。

內部驅動上,和夜場相比,大拍賣行沒有做好日場的強動力,即便傭金已經提高到25%,但邊際成本還是太高。以主次而論,做好了日場,還是要愁夜場,而做好了夜場,日場供貨不愁。

日場業績凋敝,頂尖買家撤出,拍賣行動力不足,日場的未來在哪裡?

夜場的特點,是高單價、小圈層、賣方市場、寡頭壟斷、長線資金。日場則要反其道,價格下沉、客群做大、買方市場、多極化、中短線資金進出自如。夜場講究的是居高臨下,日場要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不去照搬夜場的玩法,日場才可以有很多種玩法。在夜場和日場之間,存在足夠的彈性去容納更多的玩家。成交額和單價,日場可以遠遜於夜場,但在交易量和活躍度上,日場可以把夜場遠遠甩開。

一個有啟發性的事實是,夜場和日場高價榜單上的名單往往大面積重合,成功的藝術家都知道,一輩子不能只有代表作,藝術家也懂的道理,做拍賣的人應該更明白。

與夜場劃清界限,置之死地而後生。

ArtJeffNews No.058

信源:阿特姐夫


推薦閱讀:

誰買走了香港春拍4件過億天價藏品?
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91):聊聊怎麼賣畫
@博雅藝術講——商業大佬的藝術資產配置意味著什麼?
活性 | 伊甸園裡,初嘗禁果需要幾個步驟?
會毀掉橄欖核雕的6個毛病,您有嗎?

TAG:藝術品市場 | 藝術品交易 | 藝術品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