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mpster Diving 撿資本主義垃圾
著名藝術家白雲女士總結過這樣的生存哲學:"挖資本主義牆角,薅社會主義羊毛。這是一個撿資本主義垃圾吃的故事。
夜晚十點,餐館裡的人們還在觥籌交錯吃著夜宵。餐館隔壁的超市燈火通明,但是細看裡面已經沒有任何人影。隨著最後一個下班的超市員工在後院的回收站清空最後一桶垃圾,鎖上最後一道門後遠去,他們便出來覓食了。
打探一下四周,聚會的人們還沉浸在各自談笑,便可以低調而坦然的走到超市後院。習慣性的無視「No trespassing(禁止通行)" 的標誌打開後門,便可以看到一排擺放整齊的分類垃圾箱。一個個打開蓋子查看,你最終總會找到一個箱子里裝著一堆還冒著冰箱寒意的新鮮果皮,通常蓋子上面寫著「compost only(堆肥材料)」。經驗老道的人往往在此時露出了笑容,他們知道這一箱看起來毫無用處的垃圾下面,總有一些被浪費的可食用的寶藏。
這件事是真的。
一個普通的夜晚,我找到過三捆的90%完好的胡蘿蔔,20顆毫無損傷的小蘿蔔,四粒蘑菇,三顆青椒,一個牛油果,兩個蘋果和一個大茄子。這些蔬菜水果可以供應我兩頓飯,沙拉,水果,炒菜… 我不需要花一分錢,也不用費腦筋決定吃什麼,只需要接受這免費的「饋贈」。
有一次,我還找到過成箱的大黃。我從來不會在超市裡買這些看起來像粉色芹菜的東西,但當我在垃圾桶里發現他們的時候,我知道某種命運安排我嘗試它們,做出了最酸甜可口的派。我知道哪裡的門最好進,哪裡最容易有驚喜。我發現有一個貼心的店家甚至會專門用黑色袋子裝上當天出爐沒有賣出去的麵包留在後門的空垃圾桶里。還有一件神奇的巧合,當你翻完垃圾後總能在附近找到一塊神秘的抹布用來擦手,並且在需要容器的時候找到合適的袋子。
我只是一個嘗鮮者,通常因為心虛或者怕麻煩,只是把最表面的果皮撥開。那些資深的,甚至100%投入的前輩們,總是不受那些淺層的遮蓋和誘惑干擾。他們是Dumpster Diver,像潛水員一樣直接扎入深海,為了那些「找到過一隻完整西瓜和椰子」的傳說。
大多數情況下最底層並沒有更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從下而上的搜刮回收所有被浪費的食材是他們的樂趣。在這一點上來說他們和那些探索深海沉船寶藏的真正的潛水者並沒什麼不同。
「撿垃圾」這個習慣似乎在小時候就在父母的呵斥中變成了碰不得的low事兒。何況,從食品衛生和安全的角度來說,但凡能買得起超市專櫃里的商品,何必要撿這些被淘汰下來的「二等貨」呢?
實際上在美國的食品系統中,浪費的比例比正確處理的要可觀許多。比如說最受Dumpster Diver歡迎的Whole Foods,是美國食品超市裡的最高端,一向以販賣昂貴的有機食品著稱。然而他們為了保持品牌高端形象,也因為消費群體比較小眾,總是會把大量盈餘的品相稍次但是滿足食用標準的食物直接扔掉。
與此同時,佔美國人口99%的相對低收入群體只能在相對廉價的超市購買質量稍差的商品,或者領食品券換取。這樣下來,大量的食品被生產然後浪費,飢餓的肚子沒有被填飽,商家卻總是能持續賺錢來繼續他們的浪費型供應鏈。
Dumpster Diver的群體其實很像公路上常見的搭車族。有沒受過教育又窮困潦倒得靠拾荒和露宿街頭生存的邊緣人物,還有受高等教育啟蒙並選擇叛逆生活方式反抗主流社會的潮流青年。
我其實並不屬於任意一邊,總是在「撿便宜」和「拯救浪費" 之間做典型的物質與理想的徘徊。但真正讓我安下心來成為一名Dumpster Diver的是因為一次在WEF音樂節當志願者的經歷。
在三天音樂節最後一天的午夜,垃圾堆埋回收小組的志願者還在通宵的工作,為了滿足音樂節的綠色環保目標。雖然送來的垃圾桶都有標註相應的垃圾類型,但裡面的垃圾都是混著的,而我們還是需要把所有垃圾倒出來重新檢查分類。
當時在倒最重的一個垃圾桶的時候,需要5個志願者一起使力。成功之後大家紛紛圍過來查看到底是什麼垃圾重得這麼費勁,卻發現一整個桶內裝滿了快餐車拋棄的還熱氣騰騰的多餘的豆泥和米飯。我至今都記得當飢困交加的我們和這無法食用又徒增工作量的浪費的強烈對比。同時,我們為之努力的「環保」也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諷刺。
說實話現在我每次光顧dumpster時也沒有完全心安理得,因為畢竟是法律上違規的行為。我總是準備著一個被抓住時辯解的藉口:「我是一個學者在研究食品行業的浪費現象」。同時很多一時爽快撿回去食品都沒有珍惜然後造成了二次浪費。
我想到幾年前看一個電視節目里有一個來自香港的公益組織者說他們把超市裡面剛剛淘汰但還處於保質期內的食品捐給街頭的流浪者和貧困家庭。當時這樣的項目收到的各種關於食品安全和社會歧視的抨擊,和我現在目睹和經歷的情況如出一轍。
這項活動因為本身處於灰色地帶,很少在媒體上被宣傳討論。無論是對是錯,我希望把這篇發表出來至少可以讓人們正視現存的問題,從而開始討論如何改進這個不是最優的解決方法。
Dumpster diving可能發生在美國任何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因為那裡有足夠多而好的「貨源」可以掘取,而參與規則也因為所在地區有不同的版本。
我聽說的版本是:
1. 不拿尚有價值的貨品。比如空牛奶瓶這種超市自己會回收使用的,與「盜竊」區分開來。
2. 不從沾有動物油(肉奶)的垃圾桶里取物。適合的垃圾箱應該只裝用於堆肥的果蔬類食品。如果在箱子里發現其他垃圾,尤其是油炸食品,這樣的裡面的蔬菜如果表面有輕微損壞便很容易發生腐敗,危險性更高。
3. 如果垃圾的溫度偏高,謹慎選擇。 這些垃圾箱每天都會被專人清走並打掃。如果整體溫度偏冷說明裡面的compost比較新鮮,還沒有發生腐敗反應。如果溫度偏高的話這個標準因人而異,有經驗的人一摸便知,還有的人接受程度比較高但會額外注意挑選完整的蔬果。
推薦閱讀:
※多倫多-紐約 美鐵Amtrak 97/64次國際列車
※全美最貴大學TOP50匯總!
※權力的轉移Powershift 閱讀碎片(一)
※美國的空軍一號是什麼?
※站在《戰爭與和平》的岔路口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