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了,鳳姐還是炮灰

七年了,鳳姐還是炮灰

六七年了,我一直很避諱,用公開的方式談論鳳姐,迄今為止,我寫的唯一一篇關於她的文,是2010年的《炮轟媒體:羅玉鳳不過是可憐的炮灰》。之所以不談論,是因圍繞在鳳姐四周,永遠都是套路。

套路的存在,讓我看不清羅玉鳳。看不清一個人,即意味著一切談論,都是偏頗甚至錯誤的。這套路或許源於鳳姐,但是根子卻在媒體。

在《公眾輿論》一書里,李普曼用二戰勝利了的消息做例子,告訴人們當今世界信息在傳播過程中,靠得是中介人媒體。正是因為中介人的存在,一切真相都披上了一層外衣。

即使在信息口口相傳的年代,很多原本的事實,在經過多張嘴的交替接龍後,也變得面目全非了。所以事實是事實,但信息不是,它是經過了傳播的「擬態化事實」。

鳳姐自招親伊始,其信息的傳播就是荒腔走調的。基於「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規則,鳳姐與媒體的合謀,使兩方各取所需。其後從出國再到成為某網站的簽約作者,你了解的鳳姐,永遠是媒體編織的鳳姐。

至於真實的鳳姐是什麼樣的,她實際生活的又如何?公眾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於是,你發現了一個啼笑皆非的現象:前一秒還在嘲諷她的個體,下一秒立刻黑轉粉。不依據事實的信息傳播,侵蝕著公眾的邏輯判斷和是非意識。這不,與以往反轉的劇情一樣,當鳳姐式的感動還沒冷卻,鳳姐文章代筆就甚囂塵上了。

每一次劇情反轉後,人們都對當事人大加撻伐。在我看來,這是徹頭徹尾選錯了對象,真正需要討伐的,是媒體。如果不是媒體為其搭台,她會有其後的戲文套路嗎?如果不是媒體炒作,她會被天下人熟知嗎?

人們或許都聽說過普利策獎,但不是新聞專業的人,或許不知道,這項嚴肅媒體獎的創立,是出於贖罪的目的。在那之前,報紙媒介為了爭搶讀者,採取的措施正是類似鳳姐出道的模式。事實原本在傳播過程中就會發生誤差進而走樣,如果再進行一番人為的裁剪和編撰,只能與事實漸行漸遠。傳統小報的套路,正是如此。運營者深諳傳播之道,明白大眾的G點在哪裡,稍微使點手段,就能讓社會嬌喘連連,高潮不斷。

原本人們以為,互聯網以及現在自媒體的出現,人人成為傳播者,信息不需要再經過傳統媒體這個中介人,那就一定會改變傳統媒體時代的糟粕。但頻繁反轉的劇情、越發隱蔽的套路、再加上信息流通的更加便捷,反倒促使信息傳播泥沙俱下。

究其根源,是自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一樣的。自媒體只是擴寬了傳播渠道,但是並沒有改變「信息流量大者為王」的本質。尤其現在自媒體基於閱讀個性的推薦方式,使得很多運營者都在挖空心思抓取公眾的眼球。當套路愈發貌美,誰還關心素顏的真實呢?

鳳姐的臉是不堪的,但她以及依附與她的媒體,套路深情款款,因此鳳姐雖非現實美女,卻不折不扣是套路美女。如今曾高調跟鳳姐合作的某網,看到劇情似乎向不利於自身的局面發展,便慌不擇路地解套,無奈當初系的是死扣,反倒越解越緊。

其實套路被扒皮後的嘴臉,大眾之前已看過無數次了,因此解不解套,已無所謂了。不過某網急不可耐的與鳳姐切割,還是讓我堅信一個觀點,不管鳳姐通過套路的運作得到了什麼,她永遠都處於被媒體利用的地位。從開始的相親是如此,到現在的代筆事件發酵也是如此。

有用的時候,被當成搖錢樹;沒用的時候,就變成炮灰了。

這就是鳳姐最真實的遭遇,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她的選擇。畢竟想利用媒體得到什麼,就得付出什麼。但不管怎麼說,是媒體的介入,放大了她。公眾從信息流里看到的鳳姐,只是一個虛幻的影像。至於她真實的想法,最想要什麼,是否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誰知道呢?誰又在乎呢?

當你在鳳姐微博里黑轉粉,進而把她奉為勵志姐的時候,那不是鳳姐贏了,那是套路媒體贏了。而你所崇拜的,只是你內心想要的而已。

因此最後我還是那句話:「醫生!求求你了,給套路媒體看看病吧,他們病的不輕!」

推薦閱讀:

內容營銷的四個字
在抖音里流行的手機屏幕滾動文字製作分享
如何做好自媒體運營?新手要留意這幾點!
有什麼對自媒體的一些建議?
﹝噠次B站UP推介會﹞扒一扒B站美食區的幾股泥石流(霧

TAG:羅玉鳳 | 媒體 | 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