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是在修什麼?
本文是廖睿歆女士在孫博創建的「獨立旅行設計師」 微信群分享。
獨立旅行設計師群是一個熟人邀請制的社群,無論是Founder,還是業餘旅行達人,傳統旅行,亦或互聯網,大家每晚在此隔空相聚,以「設計旅行」之名,探索「向內行走」。
分享人:廖睿歆
曾在北京從事高端訂製旅行,也曾擔任過三本生活方式類雜誌的編輯總監。90年代初上小學三年級的她獨自乘坐大客車從一個城市去另一個城市看望媽媽,成為人生中第一次個人旅行。隨著年歲增長,獨自旅行已成為她的生長基因,成就了她人生中幾段重要際遇。因為愛大山,被美國朋友稱為「Miss cool cold weather snow Millie」的她亦在喜馬拉雅雪山下邂逅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結為伉儷。回歸日常生活,樂於發現生活美學的她與朋友一起發現、探尋慢生活、慢旅行的方式,成為一名「SlowFan」。
本次分享時間:2016年12月7日 10PM
分享人坐標:成都
2015年12月11日,她去到1700歲、因「佛法西來」而得名的西來古鎮,跟隨一位法師體驗了一場為期十五天的禪修之旅。在整個建造禪修營期間,一起蓋房子、做傢具、縫布藝、開荒種地;一起吃飯喝茶、唱歌跳舞、靜坐修鍊;一起動手、動腦、用心、用情;一起進行一場身心洗滌、靈魂放牧的約會。在一件件日常小事中找到自己的覺知,打開了另外一雙看自己的眼睛。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緣起
(牧燈在安藤忠雄先生設計的日本天空教堂)
2015年夏秋之際,在一個公益組織舉辦的演出活動上,我邂逅了生命中的心靈導師——牧燈師父。那天,她是嘉賓之一,那是師父出家後首次在公眾場合演講。她提及到會在四川的西來小鎮建造一座具有全新設計理念、融入現代生活的精神殿堂——西來禪寺。在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她以一顆赤子之心,打動日本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先生(曾獲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獎,日本第三位獲得者)擔任總設計師。聆聽的當下,我期盼著師父在演講中提到的西來禪寺早日建成。隱約覺得,這座禪寺會是一個了不起的存在。 一張師父面朝天空,迎著萬縷陽光的照片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那是整個生命都在發光的美。沒曾想不久後,我來到了她的身邊……
(西來古鎮)
臨近年底的一個夜晚,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鏈接,「來嗎?在西來禪修營,開始共建一座安藤忠雄設計的禪院」。看完心裡蠢蠢欲動,我所好奇的人向我打開了一扇門。以前工作中設計過和禪修相關的旅行,但一直沒有一段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讓自己完全投入一次禪修的學習。兩年前,好不容易有時間將印度靜修體驗提上日程,卻因簽證止步於加德滿都。一年前,在泰國清萊一個小村莊的河邊木屋檐下,一位剛從印度修行歸來的僧人告訴我他此行最大的感受,「生命就是從一個零走向另一個零」。他說,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花一些時間去冥想,看向自己的內在,會找到自己生命的獨特之處。到現在我還能記得那日閉上眼所感受到的陽光、流水、鳥鳴、稻香、清風、落葉……只是不明白,生命,到底所為何來?西來,會讓我找到這個答案嗎?禪修,又是修什麼呢?帶著好奇與嚮往,我填寫了報名表,期盼成為第一期八個學員之一。
2015年12月11日,幸運的我來到了念想中的西來。如夢初醒
(第一期建造禪修營的學員們開始建設西來禪院)
從禪修營回到日常生活中,我發現自己原來是帶著腹中的新生命一起修行。而孕育生命這一場人生初體驗,歷經幾道迷途,無比困頓。我嘆言生命怎麼總是無常。師父告訴我:「正因世事永是無常,所以要一切坦然接納,才能享用生命恆常的平安喜樂。孩子是父母生命里最美的鏡子與學校,珍愛與她的緣份吧。她將讓你再次學會愛與成長。」師父送我的話,讓我不至於迷了方向,丟了自己。
(靜心喝茶)
2016年11月下旬我帶著三個月大的寶寶第一次在建造禪修營結束後返回西來去看望師父(多「建造」二字,是需要集合每一個來到這裡的有緣人的力量,將一座百年老房改造成為師父的家&西來禪寺籌備處)。在親眼見到那個到處是泥巴的大工地在八期學員和義工的親力親為下變成那麼優美的禪院,心裡既歡喜又震撼。這一次回望每天都會激起我的一些思考。在孫博發出「向內行走」的議題後,正逢師父通過公眾號寫了第二封信,讓大家從「心」出發。這是我第一次一遍又一遍的去看師父的話,看得我淚流滿面,陷入了深深的自省中。我一次次地走入自己內心,看到自己那麼多的不足,那麼的粗糙,那麼的浮於日常表面,那麼的混沌,我為自己感到羞愧。自己識人的偏見、刻板,自己以為的虛偽和狹隘,實則是自己內心的負面帶來的呈像。 在禪修營期間,我自認為很用心的去唱一首歌,時隔一年,我再唱那首歌,才第一次在歌聲中感受到自己的愛,歌詞里的愛,人與人之間的愛,那是會讓人熱淚盈眶的愛。
(與水為鄰)
現在才有更深刻的體悟,那十五天的旅程是多麼的珍貴,它給了我一次向內觀察自己、凈化身心、時刻保持正念去面對生活中所有因緣的勇氣,給了我灑在心頭的一束光,照亮人生前行的路……
禪修中的三件事
在西來的每一天,晨練、晨誦、抄經、坐禪、行禪只是一天中小部份功課。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在廚房、菜市場、工地,干著打掃、做飯、洗碗、開荒、蓋房子、手工的活兒。閑暇之餘,喝喝茶,唱唱歌,跟過日子沒有什麼區別。而這就是師父的用心:生活中的修行最真實,日日無小事,借事可練心,從這些貌似我們早就已經「會」的事情里開始真正地活著。很多學員的分享里都提到,來到這裡才學會了如何走路,如何呼吸,如何微笑,如何唱歌……
(開荒種地)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在所有舉止言行所表現出來的心念中,放下陳舊的觀念和狹隘的思想,撥開層層疊嶂,去與最真實、最純粹的那個自己相遇。
(小鎮布施)行禪
帶著覺知走路
(晨練)在禪修的第三日,開始學習行慢禪。初期的狀態,無法平衡自己的身體,東倒西歪 ,路都不會走了。想保持身體平衡,呼吸亂了;調整了呼吸,身體重心又不穩了。如果閉上眼睛,更是不知道會走到哪裡去了,身體緊張、無法放鬆。腦子裡無數個念頭上上下下。
(清洗)
睜著眼睛行走,有了觀感,卻丟掉了身體向內的感覺。只有閉上眼睛,感官集中,專註於呼吸,才能感受到行走真的可以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緩慢行走,起吸落呼之間,這個宇宙彷彿只有自己,雖然能聽到周遭的嬉笑聲、打鬧聲、汽車聲…但他們好像在另外一個世界裡,那時的自己獨立於這個世界之外,只存在於自己的心。
(待建造的百年老房)
看到師父的行走,猶如行雲流水,一步一腳印,一步一生蓮,優美、靜定。反觀平日的生活中,我們都是帶著身體的慣性行走、呼吸,這是不需要意識就能辦得到的事情。在這裡漸漸學會了帶著覺知的走路,覺知到自己的十個手指,覺知到與大地貼合的腳掌,合著自然的韻律,協調四肢的力量,行走逐漸平衡。從行慢禪到行快禪,無論身體的快慢,心和覺是靜定的,始終觀照著自己的身體。
坐禪
直面身體的疼痛
坐禪真的是門太高級太高級的課程,我離及格都差得很遠。
(學員、義工分享交談)在自己體驗真正的坐禪之前,聽聞有人因為太疼會坐哭;有人會坐得大汗淋漓、渾身發抖;有人會坐著坐著睡著了;有人坐完紅光滿面,身體通透……
(禪院一角)
一直到禪修的第八日,師父才開始教我們坐禪。在坐禪開始前,我既有些興奮去體驗自己對身體的未知,又因為傳聞所言,略略有些憂心自己是否能夠堅持下來。師父在我們開始之前,言及要在疼痛中也能放鬆自己的身體,安靜的去看著那個疼痛,不要被疼痛所控制。靜靜的,靜靜的,去觀視自己的身體、心靈,獨立於這具身軀之外。即便是前期經過了短時間素食調理、晨練功法的鋪墊,第一堂坐禪課,僅僅半個小時,身體的疼痛就將自己擊敗,無法忍受。所謂的超越自我,通過一個簡單的坐禪,就暴露無遺。疼痛會逐漸加劇,從你可以感受到它,到無法忽略的去忍耐,再到忍不住……絕對的安靜中,就連稍重的呼吸聲都會顯得格外突兀,當意念完全被身體的疼痛所牽引時,一分一秒都格外難挨。
(老房初展新顏)
「一晚禪坐,當時間逼近尾聲,疼痛愈發劇烈,身體不斷顫抖,就在放棄的邊緣徘徊時,禪堂外傳來穿透牆壁,穿透肉體,穿透靈魂的歌聲,是師父在給我們唱歌。我無法找到形容詞來描述那種歌聲,語言顯得太蒼白無力,歌聲似乎是從一個充滿金光的大千世界而來,我的疼痛似乎瞬間消失了,身體變得放鬆而輕盈,我的內心被歌聲輕輕敲打,我覺察到自己的眼淚不知何時已經悄悄地滑落。禪坐的意義在於,直面身體的疼痛,並且不被它所控制,守住自己的內心,保持靜定,心念不動,掌控精神世界。當你做到了,那麼物質世界,又有何是你不能掌控的呢?」
是啊,正如同修分享給我的,當你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在,那麼物質世界裡的煩惱、慾念又再有何干呢?
清掃
有的人知道,有的人做到,極少人堅持做到
(趕集)
我們原本在禪修營期間是要住鎮子上的小客棧,師父為了讓大家住的環境更好些,多方協作,為我們在抵達的前一天找到了兩棟別墅。當我入住的時候,乾淨的屋子,寬敞的房間,整潔的廁所讓我覺得總體還不錯,略略嫌棄了一下兩棟別墅之間的庭院太過雜亂。卻未曾想自己所滿意的背後有多少人在為之奔忙,更想不到乾乾淨淨的廁所都是師父一個一個打掃乾淨的。師父在晚飯後告知我們,這兩棟別墅已經荒廢了四年半,她和義工將其中一棟打掃了整整兩天。為了讓我們體會一下別人的付出有多不容易,知道一棟幾年不掃的屋子會臟成什麼樣、臭成什麼樣?於是,我們禪修的第一天,全體打掃另一棟別墅。
(烹飪禪食)
這個別墅是帶著入住生活痕迹被拋棄使用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地上的灰有多厚,天花板和樓梯扶廊上有多少蜘蛛網,角落有多少各種小小動物的屍體,外露的陽台積了多厚的淤泥,廚房各處的頑漬有多可觀。作為重災區的廁所,馬桶、蹲坑、小便池在這幾年的風化里是怎樣的斑斕;還有中間庭院及四周滿是青苔的泥垢和蔓生的野草雜從……
戴上口罩、手套,繫上圍裙,拿著分發的工具,我們硬著頭皮幹了起來。一位男學員邊拖地邊說:「這一小會兒把我一年的地都拖完了」。我打掃了房屋兩側的樓梯後就開始主攻廚房,幾年不用的冰箱,裡面食物還有留存,還有下面冷凍室化開的水,那酸爽……輪到廁所時,我默默的把牆壁及地板弄乾凈後就轉移場地了。所有學員都自行避開了那個雷區,想著,總有人會去弄的吧。當我清掃完屋子,走到院子里時都驚呆了:地磚的模樣露了出來,可以安心下腳了。經過一天的清掃,這棟屋子也終於現出生機。看著乾淨、整潔、明亮的屋子,內心竟有一種幸福感。體會到師父和義工們歷經了怎樣的辛勞,也看到了自己想要做的和實際做到之間有多大差距。
(禪院一角)廁所最後由一位跟隨師父修行時間最長的義工打掃乾淨的,那些地面上的糞漬是用小刀一點點刮乾淨的。事後分享,她直言一開始自己嫌太臟並不想打掃,也想著總有別人做,但發現別人與她的想法一樣,人們習慣逃避,如同在生活中面對麻煩和問題,所以她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並清掃乾淨,讓我們這些逃兵頓時無地自容。
師父在我們打掃結束後發問:「一棟四年半年不清掃的房子有多臟你們知道了吧,但你們用了幾十年的身體從未得到清理會是什麼樣? 你們總把自己的外表打理乾淨整潔,但清楚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有多少污垢嗎?」
(禪院一角)一位同修學員當日的感悟這樣寫道:「今天,我們清掃一棟年久無人居住的別墅,裡面布滿塵埃,屋頂結滿蜘蛛網,角落沉積污垢,整個房子陰鬱頹敗。我們用掃帚掃去灰塵,用抹布擦去蜘蛛網,用清水洗刷污垢.....我們十個人用了整整一天,將一棟別墅清掃乾淨,每個人都疲累而又欣喜。當晚師父讓每個人分享一天的感悟,輪到我時,我的眼淚毫無預兆地不停流淌,哽咽無語凝噎。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心就如同這個大房子,年久無人打理,覆蓋污垢,落滿塵埃。清掃房屋,就如同清掃自己的內心,使它恢複本來的潔凈與明亮,只有先清理乾淨原本的污穢,才能騰出空間去承裝生命中本應感知的愛和美。我的心輕輕地被喚醒,慢慢地敞開,一點一點地回歸和接納。」
(喝茶)
這一天的感悟分享,幾乎人人都提到了清潔,但著眼點各不一樣:
·釋放自我,得到清凈; ·幸福感在細微專註處; ·感受到師父的慈愛與陪伴 ·做事情要細心,日常小事也不可粗糙; ·人跟人之間的關愛流淌(勞作中互相搭力,為對方著想); ·清掃也需大智慧,細心、規劃、認真 ·克服內心的短板,生活中想要避免的事物往往還是要面對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要總站在自己的視角出發,要多為他人考慮; ·在打掃中自我審視,觀察自己(她幹得不耐煩時把椅子踢倒,但隨後立即扶起,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椅子如果是人,它也會疼,並像椅子道歉。師父說,這就是她自己的覺知); ·看到驚喜的變化——自己帶頭去做了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庭院的地面清掃大家都未主動去做,直到一個女生去鏟泥帶動了其他人同心協力)。更加一層遞進:引領者時時刻刻都要以身作則,以身示範;這堂功課讓我們明白禪修不在一個什麼所謂的禪修營里,而在自己一點一滴的起心動念中,一個個尋常小事中。當你回到本來的生活中,心的修鍊才剛剛開始。一個人真正的品質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感和修養及細節的堅持,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保持自己端正的言行和正念。師父說,有的人知道,有的人做到,極少人堅持做到,一時的高潔只是表現,一世的踐行才是品德。
成為自己的主人
在與師父有限相伴的時日里,師父以她的智慧給我們打開了一扇可以讓自己不斷啟悟、不斷自省、不斷發現的心門。師父說:「世界上最偉大的廟宇不在別處,而就在自己的內心。」禪修,即是一場向內探尋的旅程:修身乃至修心。 如果一個人能看護好自己的心靈,無論在世間經歷多少喜樂沉浮,他/她亦能夠認真、自如的活在當下。外界帶給我們太多的紛擾,我們不可能脫離世俗的絆羈,我們甚至連身體的生老病死也無可掌控,唯有自己那一顆真心,能夠為短暫的一生護航,保持覺知,有質量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牧燈在蘿蔔地上為學員開示)
到底什麼是修行呢?並非一定要在遠離喧囂的深山、曠野、寺廟,其實它就在我們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中。誠如師父言:「所謂修行,修是修正,是不斷獲得生命的正見,認知和完善自己;行是行動,從知道再練習做到,不斷訓練自己的身心,一切都要通過實際行動活出來,要知行合一。修行,是要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一個鮮活、靈動,在所有時光里從不困頓而知足安樂與完善覺悟的人。」
外在所有的轉山轉水都是為了找尋回家的路,生命中總有那麼一天我們終將朝向自已的內在,學會走向自心的寧靜,找到那把探尋生命內在源泉的鑰匙。透過欣賞內心的風景去尋找生命中的善、美、喜、樂, 能夠對緣如鏡,對物有情,對人如我,對事如夢。
我願我目光所及、雙手可觸、心靈相通、思念所屬的人們,幸福,此生與愛同在。不知為何會愛上
且不舍離去的地方
在邀約安藤忠雄先生出任總設計師後,西來禪寺將於2017年完成一期建築設計,預期到2021年全面落成。從籌建的第一天,牧燈師父便將寺廟建造開放給大眾。為更多渴望找尋內在和平安寧的人們提供學習生活的空間。
一座具有現代革新水準的寺廟,一定仍然保有著佛陀及聖賢修行的精神,功用不能完全落入只是形式上的燒香磕頭及各種法事。一個真正的禪寺,應當是一個莊嚴美麗、直指人心的樸素空間,一個著力將禪的「活在當下」的生命藝術透過各種鮮活方式授予世人的學校,一個全然圍繞令人心安住、放鬆寧靜、知足自省的生活道場,更是一個能夠包容各種宗教信仰,與世界廣結善緣的精神殿堂。
(禪院一角)
未來的西來禪寺,將誕生在一片肥美的蘿蔔地上。如上師對牧燈師父所說:「它將優雅而實用,看起來不像一座『寺廟』而是一個眾生的家。寧靜的禪茶院、席地而坐的電影院、音樂廳,留白的展覽空間、美味素食館、舒適的閱讀屋、咖啡廳……它旨在透過園林環境、建築外觀、空間設計、室內陳設、日常參觀遊覽或參與深度的靜心體驗,從所有細節上『潤物細無聲』地帶給每一個人心的滋養和對生命的領悟。它將是一個讓人來了,不知為何會愛上且不舍離去的地方。」
(禪院一角)
看似共建一座外在的寺廟,而真正的意義是,透過內心共同對生命追求的聚合與分享,讓大家彼此互為明鏡,從而開啟每個人內在世界那座永恆喜樂的殿堂。
也想成為旅行設計師?
歡迎私信我
推薦閱讀:
※恐飛者坐長途飛機是種什麼體驗?
※瑪吉阿米,一位活佛的緋聞故事
※通常何種情況下會被拒簽呢?
※和小小少年少女認識地球。一家四口的斯里蘭卡旅程實拍記錄|斯里蘭卡小眾旅行攻略
※帶著寵物去旅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