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沒規模化種植所以國產大米價格不高---農民這鍋背不背?
專家說沒規模化種植所以國產大米價格不高---農民這鍋背不背?
——
最近,一條《江蘇米為何只賣東北米一半價?》在網上熱傳,文章指出,東北新米在江蘇市場銷售一公斤10元,本地的米每公斤5元,而造成的這種價差的並不是因為質量。
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江蘇大米品質上並不比日本米差多少,有幾個品種甚至比日本大米還要好,要想打破江蘇大米優質不優價的尷尬,只能通過「改變生產經營分散的局面,推廣區域化種植,提倡加工企業專業化,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大力扶持,打造一批江蘇的知名農產品品牌」。
什麼?對,你沒有看錯,在專家看來,分散經營是改變目前我國大米市場質優價不優的一項重要舉措。
糧油關注小編表示,這鍋農民朋友絕對不能接!
首先,最簡單的一條,多大叫規模化經營?就日本的耕地面積,在規模化也不可能一人幾千畝地吧?事實證明,日本從來都是農業小規模經營,只不過他們有一個農協部門會給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支持。資料顯示,2011年日本銷售農戶的平均經營耕地面積擴大到2. 02 公頃,最高的北海道也不過是2.22公頃,但是這種規模化的背後是因為日本農業人口大幅降低!沒人願意種地所致。
就這點的規模能叫規模經營?看看我國東北地區幾百畝的承包,你看到東北產的糧食和日本一個價了么?還不是東北的大米運出去轉一圈變成進口米才能賣上高價?
其次,糧食質量真的沒差異么?凡是種過地的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像三個月的催熟豬永遠不可能有家養的黑土豬的味道。日本農民從事生產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追求質量。以稻米為例,一般每畝產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產大米無論在外觀,還是在口感上都屬上乘。所以日本農產品不但銷路暢,而且價格優。
再看看這幾年國內的糧食收購價格,不管農民種的質量好壞,到賣糧的時候基本都是一個價!對,就是一個價,然後你還準備用這麼低的一個價格告訴農民朋友:要科學種植,這樣雖然產量低但品質高!
最後,農民絕對不會和自己對著干!就是這樣,如果無論質量好壞都一個價,我幹嘛還死守著傳統?如果質量高就能取得好的收益,農民朋友會故意種低質糧食?再看看日本的農協組織和基礎設施。
日本的農協組織更像一個公益性的,關鍵是能夠提供有用的幫助和服務,能夠指導農民去種植,國內之前倒也指導過,就小編所在的北方地區在2000年前後曾大範圍的鼓勵農民種植過果樹(據說有補貼),然後好不容易結果了,價格低,賣不出去, 後來全砍了,農民傷心了,再然後就是農民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種地。即使現在的一些合作社,這其中騙補貼的有多少呢?
再說說基礎設施,據說,在日本1畝果園僅基礎設施投入就達6萬元人民幣,但當地政府在果園初創時補貼了其投入的85%,目的就是為了鼓勵種植戶選擇生態種植方式,保護好環境。
而國內呢?對,那些經常打折銷售的商品,一旦劃入國家補貼範圍就開始原價賣給農民——當然更多的農民購置的機械用具是沒有補貼的——而這些事咋就沒人出來說句話呢?
更別說公共設施了,村提留能少截點就不錯了。
再說環境,以前都知道城市垃圾污染,現在城市是越來越漂亮了,但你去農村看看,再也沒有以往的美好了。
所以,這鍋農民不能背!
在此,糧油關注小編只想說,糧食價格這幾年是漲了,但看看其他物價,對糧價誰還能說出一個漲字!8億農民憑什麼就應該離鄉背井去外出打工?
最後,溫馨提示:在提糧食產量時我們不妨考慮下質量,在提糧食質量時我們不妨考慮下農民的收益,在說農民增收時我們不妨考慮下:美麗鄉村建設該誰負責。
推薦閱讀:
※沙漠造田看沙特,糧食安全不挨餓 | 地球知識局
※當年交公糧的場景.....絕對珍藏!
※幸福,就在一粥一飯之間!
※重磅!全國糧食大降價,背後竟有這麼多套路!農民的生活還有救嗎?
TAG: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