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靈雞湯不能信
生活里經常里遇到這種情況,比如你創業失敗了,身邊的人習慣性的安慰: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下次一定會更好的。我們常常聽到類似這樣的「心靈雞湯」,並不深究,猛一聽還很有道理,能安慰人,後來呢,我們把「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當成圭臬,當成人生的信條,按照指示,我們一次次去做很多事,結果還是以失敗而告終——沒有所謂的「成功」,直到這時才不得不懷疑「失敗真的是成功之母嗎?」
仔細探究:當我們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時,沒有去深入分析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義,所謂的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意思應是我們從一件事的失敗當中進行分析原因、體察環節、反思總結,從而找到新的有效的方法,而不至於遇到同類事物再以相同的思維模式去行駛自己的行為,以至於「重蹈覆轍」或者「舊病復范」,避免了下次同類型的失敗,把總結出的有效方法和經驗舉一反三的運用到更多事物的判斷和決策上,然後達到所謂的「成功」,此為「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的真正意義所在。
假如未對失敗的事實進行有效的精準的分析和總結、並找到新的方法和實踐,那麼失敗仍停留在失敗的層面,不可能成為「成功之母」。簡而言之,失敗本身並不會帶來成功,失敗和成功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繫,失敗如若沒有「我」的積极參与、分析、總結和實踐,失敗不過是失敗罷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失敗後聽信了「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依然不能成功之的原因。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很多話聽著有道理,實則完全空洞無意義。成長或者成功不是簡單的機械的單調重複性動作,它是不斷的有效的分析和總結之後綜合行動的結果。
有人說,失敗後我也仔細分析總結了呀,為什麼到最後還是失敗了呢?這說明你的分析和總結並不是有效的,那只是你認為的「分析和總結」,並沒有找到成功的主導因素和原因,退而言之,即使你的分析和總結是有效的,也並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一件事的成功可能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說,你第一次投稿不中。後來你反思:第一、你的文字功底還不夠,第二、篇幅的布局欠妥當,第三,不符合你投稿雜誌的目標性需求,等等,下次你把這些缺陷都改了(從一件事的失敗里進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總結),又投稿,但還是被退稿了,什麼原因呢?也許是雜誌社的那天電腦癱瘓了,你投的稿遺失了,又或者那天編輯失戀了心情不好等等,這中間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換言之,即使失敗後我們進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總結,也並不一定能帶來成功,因為成功本身並不是幾個簡單的因素相加起來就可以成就的,他們並沒有強性的因果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會增加成功的概率。成功除了一些主要的因素,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甚至要一點點運氣等等不確定因素。
類似的情況太多了,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幾乎流行到泛濫,我第一次聽到類似的說法,是在大學時讀王小波時一篇雜文里,原話是這樣:僅有眼前的生活是不夠的,還需要詩一樣的世界。我覺得王小波先生這樣的說法更加恰當些,雖然看來很相似,但仔細想想,還是很不一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話我的理解是:我們很容易被自身生活所限制,每天固定模式,公司上班和回家生活……這種固定的模式,很容易讓我們厭倦,就像生活在一個大院子里,即使院子再大和豐富,時間長了,還是會膩煩,而院子門是關的,走不出去,就不免對外在的世界充滿了遐想(詩與遠方),或者自我暗示,出了這院子外面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其實我們對「詩與遠方」並不真實的了解,只是海市蜃樓一樣聳立在自己的意識里,吸引著你,假如真要走過去,也許永遠也看不到。
米蘭昆德拉有本小說《生活在別處》,生活真的在別處嘛?假如眼前的生活在別處,那麼別處的生活在哪裡呢?別處的人也篤信「生活在別處」,他的生活豈不就是我們眼前的生活。我就是他,眼前就是別處。同理,所謂的「詩與遠方」也是相對來說,我們當下眼前的生活,往往也是別人的「詩與遠方」。院子外的也是一間間院子(或大或小,只是大小不同),過著和院子內一樣的生活,在彼此信息不通的情況下,幻想著對方的生活可能比自己好。
生活不至於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從邏輯上就講不通,與其抱怨眼前生活的苟且,不如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你對眼前生活為什麼不滿意?怎麼才能有積極的改變?王小波先生的說法:僅有眼前的生活是不夠的,還需要詩一樣的世界。這句話說明了我們的眼前生活本身是具有局限性,是很難跳躍出去(你只能選擇一種生活方法,選擇了其中一種就等同於放棄了其他任何可能性),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等等方式獲得一個「詩」一樣的精神世界,從而突破了現實生活的單調和局限。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生活認知。當然,你可以不讀書,也可以是別的方式,但終有一種方式可以讓你在院子里也可以抵達詩一樣的世界。
還有很多,比如說: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工地上的農民工天天努力到無能為力,也沒見到他們很感動。很多心靈雞湯只有放在特別的語境里才有現實的指向意義,剔除了特定的語境,只是片面的尋章摘句,並蒙著頭深信不疑,不搞個頭破血流才怪呢!
我們之所以深信各種心靈雞湯,可能是出於對生活的無奈和自身的無能。我們在生活中會遭遇各種挫敗,這些挫敗會讓我們焦慮不安(比如投稿不中)或者疼痛感(比如創業失敗)等情緒產生,從而會影響我們對自身的認知,開始懷疑自己,而這時出現的「心靈雞湯」,彷彿是黑夜傾瀉出來的一道光,使眼前充滿希望,緩解了內心那些糟糕情緒,但這樣的希望不真實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完全是一種自我催眠,我們選擇了我們所相信的(相信心靈雞湯有道理),哪怕「心靈雞湯」本身是沒有道理的。
生活里很多人寧願躲在心靈雞湯的世界裡自我催眠,也不願意相信眼前事實,哪怕現實生活把他搞得遍體鱗傷。因為「心靈雞湯」會讓他覺得舒服和安全!
話說回來,我們還是不要鸚鵡學舌的輕易聽信那些看似金科玉律的心靈雞湯,面對任何事物必得有自己獨立的分析和判斷。在生活里,我們不能動不動就相信專家、老師、父母等等這些看似權威的觀點,哪怕他們的觀點再對,也具有個人在時間和空間以及經歷上的局限性,不一定是符合你,我們小時需要藉助他們的生活閱歷和知識儲備獲得成長,但成長到成年後,我們得學會如何獨立去判斷一件事物,而不是盲目的聽信所謂的權威和專家的心靈雞湯,生命畢竟是你自己的。
推薦閱讀:
※四封小情書:何其幸運,讓我們遇見了彼此!我愛你!
※當你老了 最後悔的事情
※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葬
※今日雞湯|致上六天班的你
※每日小情書:又是一個秋,風捲起的枯葉,亂了想念,我還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