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食育指南:如何讓餐桌充滿吸引力?
我是一張木桌子,我的木匠父親在製造的時候和我說,我的出生是為了一個偉大的使命——我將成為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每一天,家裡的每個人都會在我這相聚,一起享受美好的食物,我會見證一個家庭其樂融融的時光。
我懷抱著希望等待著,有一天,有個看起來很斯文的男士決定帶走我了。我去入了一個三口之家,剛進門就看到女主人一臉開心的擁抱著男主人,把我仔細的擦乾淨並且在桌面上放上了一個花瓶,認真的插了一枝花進去。一家三口愉快的在我這裡享受了第一頓晚餐,我想起了木匠父親說的話,我覺得我會在這個幸福家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到,家裡來了一台超大的平板電視機。
電視機幾乎和我一樣大!剛開始我還不以為然,只是到了飯點,需要女主人把大家的注意力從電視機那轉移回我這,可是,慢慢地,女主人再也不把一盤盤好吃的食物放在我身上,而是徑直端到了電視前的茶几上了。其他人也會徑直的走向沙發,圍坐在茶几旁,享受著電視,而非盤子中的食物。甚至吃完了好久也都窩在沙發上,看著電視里不斷變換的光線。
這跟木匠父親說的話不一樣,我像是個多餘的東西,又大、又占空間。女主人每次路過我身邊,總是輕輕地皺一下眉頭,讓我不知所措,買回來的東西也經常隨手就壓在我身上。也忘了是哪一天,女主人路過我身邊時,原本緊皺的眉頭突然舒開了,眼睛一亮還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難道她終於記起了角落中的我,又要一家人圍坐在我身旁享受美好的食物了么?我突然感覺又緊張又興奮!
然後她把花瓶放到了茶几上,把一些用不到的箱子、盒子塞到了我的桌下,然後把熱水壺、微波爐一股腦堆在了我身上。邊堆還便說道——這樣餐桌就能用起來了,嗯,感覺家裡清爽多了!
對很多家庭來說,餐桌變成了擺設——茶几成了餐桌的替代品,而餐桌成了置物架的替代品。
為什麼不在餐桌上吃?
難道真的是電視把我們的家庭成員吸引走的么?我認為並不是。真正把我們的家庭成員從餐桌上趕走的恰恰是餐桌本身,或者說是餐桌旁的人造成的這一切。
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成人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與孩子身上越來越重的課業壓力,似乎在餐桌上一張嘴就是聊有沒有好好學習、有沒有認真完成作業。這個話題本身其實並不是問題,而恰恰暴露了背後父母與兒童之間共同語言的匱乏。父母覺得不能和孩子聊工作,孩子也不想和父母聊學習,好像除了工作與學習之外,並沒有其他好聊的東西。而對於人最重要的「生活」,卻並不在談話的範疇中。餐桌變成了製造壓力的地方,而茶几前的電視往往可以讓家庭成員忽視這樣的冷清。
另外基於成人工作的繁忙、壓力大等問題,成人在食物的選擇上也越來越傾向凍品、快餐以及現在很流行的送餐,所以出現在家庭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多的是深度加工的食品——不但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形狀,味道也因為重鹽重糖而掩蓋一空。我們對食物的要求也在看電視的過程中越來越趨向於填飽肚子、簡單粗暴的味蕾刺激、便於製作與收拾。其結果就是餐桌上的食物再也沒有了「媽媽的味道」、「家傳的做法」與新鮮期待的感覺。一個又有壓力,有沒有故事、有趣與期待的地方,當然會把我們驅離。
最後,離開餐桌後常見的茶几就餐本身,其實也是有著大量難以預見的隱患的。已經有科學研究表明,當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的食量會有明顯的提升,這是因為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更容易忽略胃部的感受,從而造成了過量進食。在很多家庭,這樣的過量進食每天都在發生——又是高鹽高糖高刺激的飲食與過量攝入同時發生,增加了太多我們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而當我們習慣於以卷在沙發看電視、刷手機為主的來去排解每天的壓力的時候,其實就等於我們拒絕了與家人的互動與溝通。這樣的成員之間的冷漠會加劇,青春期與更年期的對立會更甚,代溝會更明顯,並不是孩子難管了,而是家庭成員的關係淡薄了。
所以並不是我們被電視吸引,而是我們被現在家庭的餐桌文化給逼迫離開。所以要避免上述的情況,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現狀,重建我們家庭的餐桌文化。
如何重新回到餐桌?
重建餐桌文化,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啟我們的餐桌,而不是將餐桌變成一個置物架子。把餐桌變成一個家庭中具有家庭文化與充滿趣味的一個角落,讓每一次在這個餐桌上享用的過程,都充滿了彼此尊重、溫馨、分享與歡樂。那我們該如何重新回到餐桌呢?給大家一個簡單的三步法,讓我們的家庭重新回到餐桌邊。
第一步
「我們圍坐一起,是為了愉快的享受美味」
首先我們的家庭成員,應該在吃飯的時候都圍坐在餐桌旁,並建立一個小小的感謝食物的儀式(有點像日劇里的「開動啦!」),這個儀式可以根據不同家庭的不同情況進行設計,最好有一句引導語作為大家一起開始吃飯的口號。這樣既有儀式感,讓孩子意識到一定要大家一起吃飯,並且感謝食物,又會讓孩子進入「吃飯模式」,從而可以放下電視、手機,專心和家人邊聊聊天,邊吃飯。如果發現孩子很喜歡,飯後也可以設計一個小儀式,有始有終,大人也是要一起的喲!
第二步
「我們圍坐一起,是為了愉快的享受美味」
聊聊天是我們文化中在飯桌上最常做的事情,但聊天會可能引向不愉快的話題。所以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成人之間一定要先做一個明確的約定,就是在飯桌上不談讓任何人(包括家庭中的小成員)所不愉快的事。而另一個角度說,如果遇到不愉快的話題,不愉快的人也需要剋制自己,不要讓不愉快的氛圍出現在飯桌上。從而減少來自於餐桌上不愉快的經歷所帶來的壓力。
第三步
「我們圍坐一起,是為了愉快的享受美味」
最後關於美味,最美味的東西恰恰在於食物本身。在有孩子或者沒有孩子的家庭中,我都建議更多的選擇少加工的天然食材與不同的盛裝美味的餐具。
少加工的天然食材會具有更多自然的色彩、形狀,而且完整的吃一個食物,給予身體的營養素更為均衡。而且對孩子來說,更少加工的食物,給予孩子更多的感覺上的刺激(食物本身的口感、味道、風味等),而減少單純味道上的刺激(咸、甜、辣等),可以讓孩子建立更豐富的理解食材的信息。
而不同的餐具,與不同的食物進行搭配,從而產生不同的感受與藝術效果,從而刺激孩子對美的啟蒙。另外獨特的容器、工具(如筷子、勺子),孩子與其更容易建立情感上的連接,從而在我們餐桌儀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孩子進入「吃飯模式」,更專註也更愉悅的投入到吃的過程中。這樣也能讓孩子更容易關注到食材本身的味道。
當然也可以尋找更適合兒童的兒童餐桌,專門用於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裡一起吃飯時用,這樣可以進一步的增強孩子對於自己家庭文化的自豪感,與對其他人的分享期望。
開頭被當作置物架的木餐桌,希望能被女主人重新解脫出來,成為家庭中的一員。也希望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也能從疲憊所帶來的家庭冷漠的怪圈中,打破電視、手機的壟斷而解脫出來。最後也希望我們的孩子,不會出生在一個倍受現代社會的重壓而變得冷漠的家庭。希望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可以圍坐在一起,愉快的享受美味的家。
推薦閱讀:
※「我」的懶,不是天生的
※多多成長日記20180302
※孩子「撒謊」怎麼辦?
※未來已來,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因謝世煌進入阿里,7年後轉戰澳洲,她回國做了個兒童版「盛大文學」獲投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