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渴求與社會渴求的衝突

【導讀】醫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傳統的觀念認為,救死扶傷是醫生必須首先具備的職業道德。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醫生被推到了市場的最前沿。醫生一方面要顧忌職業道德,另一方面不得不賺錢。社會是醫療行為最終的支付方,這使得醫生與社會之間形成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關係。為了滿足各自的渴求,二者必然進行反覆的討價還價,最終找到利益的平衡點。然而,由於一些非市場因素的存在,要想最終找到平衡點,估計是非常困難的。

醫療行業雖然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種,卻與眾多其他行業有很大的區別。在這個行業中,醫生的行為受到很多方面的約束,這使得醫生無法以一個自由執業者的身份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要使社會太平,健康問題必須首先有保障,社會更渴望醫生做奉獻而不僅僅是賺錢。醫生與社會渴求不同,由此會產生不少分歧。

在計劃經濟時代,全社都會很講究奉獻。醫生作為勞動者的一員,一般不會過於計較個人的得失。但社會向前不斷發展,當市場經濟到來後,價值規律開始在各行各業發揮作用。醫療行業雖然相對保守,卻不可能不受市場的衝擊,結果醫院普遍開始賺錢,這使得醫生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

醫院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在市場中經營,贏利是其必然的目的。醫生作為醫院的僱員,身處市場經濟的最前沿,對自身的利益是不可能不敏感的。按理說,醫生與醫院之間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分配關係,然後與整個社會之間也要有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分配原則,這才有利於調動醫生的工作積極性。但由於種種非市場因素的存在,使得醫生與社會之間很難找到一個利益的平衡點,結果各種衝突便難以避免了。

在醫療市場中,醫療費用最終由社會買單,這等於是讓醫生與社會做生意。既然是做生意,肯定需要進行討價還價。醫生要價過高,社會不會答應。而社會如果只顧索取不考慮醫生切身利益的話,很可能打擊醫生的熱情。醫生的工作是排他性的,沒有任何其他行業可以代替。一旦醫生連工作的熱情都沒有了,最終受傷的必然是全社會的民眾。所以二者必須在利益方面達成某種平衡,不然遊戲就無法進行下去。

最近醫療行業出台了許多政策,比如多點執業、分級診療、藥品零加成等政策,其實質都是為了在醫生與社會的利益之間尋求平衡點。但是,在政策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些做法很難讓雙方都滿意。這使得很多矛盾沒有辦法在短時期內得到解決。

在尋求平衡的過程中,一個特殊的概念會被經常提及,那就是醫生的醫德問題。一般說來,職業道德是任何一個行業都應該遵守的基本操守。而在醫療市場中,醫生的職業道德卻尤其受人關注。這應該是社會最樂意提醒人們關注的問題。

在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中,醫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報酬,而作為支付方的社會不可能心甘情願地付出更多的費用,於是關於醫德的問題便成了社會的一個重要籌碼。社會對醫德強調得越嚴重,就越能減輕其支付的負擔,這是社會致勝的法寶。但是,這做法顯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計劃經濟中所有醫生都可以當道德模範,而如今社會允許醫生賺錢了,卻又怕醫生賺太多錢。這些矛盾的做法會給整個醫療市場帶來很多的麻煩。

近年來,隨著萬眾創業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醫生不甘心只為體制打工,很多人希望找到一個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這實際上是醫生長期被壓抑的渴求的基本體現。很多資本和創業者恰好是看到了醫生這樣的渴求,才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嘗試,他們期望不但提升醫生的價值,更使社會的渴求得到好的滿足。但大家容易忽略的事實是,醫生不是在和病人做生意,而是在與社會博弈。在這場博弈中,醫生的力量幾乎是微不足道的。在強大的對手面前,醫生不可能像其他生意人一樣隨意去做生意,更難像很多人天真地幻想的那樣出現所謂的成功「倒逼」。醫療市場的商機是無限的,但由於非市場因素的存在,因此商機又是極其有限的,那麼要想靠這個行業賺大錢,幾乎不大可能。

看到這裡,估計又會有醫生集團的創始人、移動APP的CEO、民營醫院的老闆想和我約架了。大家對我有意見我早就知道。但有句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我總是把大家心中最疼的東西拿出來討論,讓大家一次又一次揪心,大家當然不高興。但反過來想想看,我如果不提醒大家的話,是不是很多人都要走彎路呢?

(野夫,資深互聯網醫療觀察者,微信號:willinew

推薦閱讀:

自閉症不是「天才」 但都是「獨一無二」的!
醫紀實|我在手術室里過中秋
醫生家的藥盒子:居家旅行必備十大良藥。
醫生的《三塊廣告牌》!
無痛人流的過程是怎樣的?

TAG:醫院 | 醫生 | 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