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寫作,我寫什麼?

這篇是關於技術寫作系列的第三篇,在嘗試解決為什麼要寫,以及怎麼寫的問題後,讓我們來看一下關於能寫什麼的問題。但在進入具體的問題,給出一些可能的選項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我為誰而寫,寫的目的是什麼,這兩個問題。

寫作的目的,受眾是什麼

按照我自己的寫作經驗,當開始說我想寫點東西,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本書,這兩個問題恰恰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忽略這兩個問題,產生的結果就很有可能是,文章的定位不清楚,讀者也很難get到你想在內容中表述的點,成了自說自話,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局面。

如果期望自己的內容能在網路發布,或者在一些知名的媒體發表,能影響到更多人,和自己的思想產生共鳴,就要認真考慮這兩個問題:

  1. 我寫這樣的內容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展示我對卓越新技術的追求,對技術的深入思考和經驗所得,還是展現自己對商業領域知識的掌握。也許會有更具體的目的,比如為了呼應和反駁之前網路上出現的一篇文章。
  2. 我這樣的內容的目的受眾到底是誰?是有著怎樣背景的人,有著多少年經驗的人,是大概擔任怎樣職位的人?為什麼他們會對我的內容感興趣,願意讀下去一直到底,甚至願意為我傳播分享這篇文章給更多的人?我希望她們能得到什麼,從我的內容中。

舉個例子,例如這篇文章《敏捷軟體測試常見的七個誤區》,可以分析這篇文章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分享作者近十年來,結合實際的項目經驗,在敏捷測試領域對於自己經驗的總結和回顧。而針對的目的讀者,就是那些同樣從事測試領域工作,但對敏捷測試還不甚了解,或者是剛開始嘗試敏捷測試的人,他們對敏捷測試的理解還不到位,對於敏捷測試的那些坑還沒趟過,而這樣的內容對於他們是很有幫助的。

寫作線索的來源

我跟我的同事說,其實什麼都可以寫,可以寫的東西很多啊,但我看到的仍然是面露難色。那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具體的可以嘗試想和寫的線索:

就像你能從這幅圖裡面所看到的,我們可以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太多角度,得到寫作的靈感了,下面是一些其中的例子:

  • 剛剛解決了一個很難克服的問題。在自己耗費了半天時間,請教了同事,翻查了不少資料後,一個棘手的問題終於被解決了。而這個問題可能只是未來出現的諸多問題之一,要保存對解決方案的記憶,以及分享給更多可能面臨這個難題的人,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來就是唯一的出口。我的經驗是,當過一段時間再次面對這樣的問題是,腦子裡的答案早已淡去,而當初自己留存的文章記錄幫了大忙。
  • 團隊在頭腦風暴時候的一些想法。「三人行必有我師」,當有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動腦經的時候,衝突和想法也會指數級的上漲,而不做記錄甚至成文,也是很大的浪費的。
  • 從失敗中得到的教訓。失敗了,也許不會有再次經歷同樣狀況的機會,但對自己的將來,和可能經歷同樣情形的他人而言,記錄的經驗會讓人獲益良多。
  • 從自己閱讀的幾篇極好的文章中的所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是可以有更好的視角和新的發現。所謂的創新也是從前人的研究和總結中來。閱讀了幾篇同樣主題的內容,沃恩總可以有新的角度,或者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主題。而記錄下所思所想,就是一篇新的內容。

情緒寫作

這是我自己個人的經驗,而我認為這可以提醒到那些實在對周遭正在發生的線索不敏感,而且對上面這幅圖中提到的諸多可能一籌莫展的人,那你可以嘗試留意你自己的情緒變化。

當你對團隊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表示不滿意,敲桌子,大聲咆哮的時候;

當你對面對的代碼無法容忍,憋著氣要對它大動干戈的時候;

當你對一項新技術突然冒出來,你覺得它能極大改善你的工作方式,你對它充滿無限激情和飽滿興趣的時候;

當你以一種平和甚至感恩的心態,看著周圍發生的一些積極的變化的時候,內心裡欣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的時候;

這些都是你的情緒在發生一些甚至激烈的變化,而這就產生了一些可能,讓自己把自己的情緒寫下來的可能。

我把這樣的過程稱作「情緒寫作」。

相比較正常狀態下的寫作過程,情緒寫作難能可貴的是,自己的情緒可以支撐自己連續寫作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一蹴而就。在基本完成後可以離開一段時間,再回頭重新打磨,甚至考慮祛除掉那些因為情緒所帶來的,對於主題沒有幫助的部分,讓內容本身主題更加明確,目的性更強,或者顯得更加理性。

最最不該做的就是任由情緒稀釋,白白流失掉一次很好的寫作機會。

最後

到這裡,關於寫作的三個問題就基本回答完成了。怎麼寫,為什麼寫,寫什麼,似乎是當我們面對寫作的時候,最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它們也不會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會在糾糾結結,反反覆復中徘徊。

但一旦解決了願意去寫,知道寫什麼的時候,剩下的問題就好辦了。

?
推薦閱讀:

看完這篇文章,能幫你省下幾千塊報名寫作培訓班的錢
34 讀後感2
乾貨:長篇小說要點詳敘
讀書筆記到底怎麼記?其實答案超級簡單
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