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國際化四兩拔千斤:四方聯動撬動全球一半人口
國際化已成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關鍵,聯想的國際化經驗已經成為不少企業學習的目標,但在今天的移動互聯時代,「共享經濟」的國際化之路應該如何走?成立只有四年的滴滴如今已經邁出這一步。
4月12日,滴滴出行與Lyft完成一期產品打通,「滴滴海外」正式上線,中國遊客去美國遊玩,即可用滴滴出行APP呼叫到Lyft的運力。
2015年年底,滴滴、Lyft、Grab、Ola四方曾聯合對外宣布將通過建立共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四方打通產品,為中國、美國、東南亞和印度的國際旅客群體提供無縫出行服務,覆蓋全球50%的人口。此次滴滴與Lyft的打通即基於該合作框架。
Lyft是美國排名第二的打車應用、Grab是東南亞地區的領先出行平台、Ola 是印度規模最大的移動出行平台,滴滴通過與當地優秀平台合作的方式去展開國際化的確十分巧妙。滴滴的投資額可能並不驚人,但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間接促成了一個短短四年歷史的企業如今可觸及全球一半的人口,也給競爭對手帶來了壓力。
眾所周知,移動出行是一個需要龐大當地信息的互聯網行業,這次滴滴等四方聯動所達成的合作不僅實現了「共享經濟」的共享式國際化,同時更是互聯網時代國際化的新探索。
用戶的全球無縫體驗
中國開放崛起後已經有幾波企業先後走向國際化,第一波是傳統製造業的開山拓土,如花大量資金買礦產,但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讓這一類的投資風險增大,甚至還迎來了礦產跌價。第二波出海企業如聯想,收購IBM、Moto以增強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基礎,在特定時期,這一國際化之路的確帶來了中國企業的迅速成長。第三波是金融控股公司投資收益如復星,安邦,以投資獲得回報。
縱觀以上三種國際化之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投資大、風險相對也比較大,如有15年國際化經驗的TCL董事長李東生曾進行過深刻總結:「當年的併購決定做得過於匆忙,其時可以再等等。但是我抵不住誘惑,因為收購之後就成為行業第三了,這個誘惑很大。」
當然,諸多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經驗與教訓更讓滴滴走向海外時有了更多的參考,但滴滴之所以能實現「四兩拔千斤」的關鍵還在於新型的共享經濟模式,這也是滴滴探索國際化的意義所在——共享經濟怎麼進行共享式的國際化發展?
從這次「滴滴海外」一期與Lyft的合作來看,共享式國際化有五大共享。首先,司機全球共享。Lyft服務覆蓋了全美近200個城市,中國乘客在Lyft提供服務的所有美國地區都可以通過「滴滴海外」來呼叫5座或者7座專車(Lyft或者Lyftplus)。
其次,產品頁面共享。為方便中國用戶使用,「滴滴海外」界面均為中文顯示,整體叫車發單流程與國內保持一致。等於是用戶在美國仍然用滴滴,但後台會變成Lyft提供服務。
第三,計費系統共享。在車費方面,「滴滴海外」支持匯率換算,產品為乘客直接顯示人民幣金額,並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雙渠道支付。而「滴滴海外」在美的所有計價方式均與Lyft當地計價方式保持一致。
第四,後台資源共享。「滴滴海外」還為用戶提供7乘24小時的人工在線翻譯服務。如乘客在叫車過程中,與接單車主溝通不暢,可直接點擊APP內的「翻譯」按鈕呼叫人工在線翻譯。電話接通後,乘客、翻譯、車主即可進入三方通話狀態,翻譯可幫助乘客與車主進行交流。
為保證乘客、車主聯繫順暢,使用「滴滴海外」的乘客需在國內為自己的手機號碼開通國際漫遊。乘客在美國使用「滴滴海外」時,遇到問題可直接點擊APP內的「客服」按鈕與滴滴7乘24小時的人工雙語客服取得聯繫。
第五,服務共享。乘客需要電子版商業發票,可在APP內直接發起開票申請。「滴滴外海」電子版商業發票包含了詳細的行程、費用明細。此外,所有在美國使用「滴滴海外」的乘客享受與美國Lyft乘客同樣的保險。
通過以上五大共享,事實上滴滴與Lyft合作之後,對於用戶來說,基本上可以做到了無縫連接,用滴滴海外與國內的滴滴區別不大,只是提供服務的變成了美國司機。據了解,今年第二季度,Lyft將「來到」中國,屆時美國遊客在中國可通過Lyft呼叫滴滴的運力。
某種意義上,這才是互聯網時代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共享式國際化之路
對於Lyft來說,當然也歡迎滴滴海外的合作,畢竟Lyft排名美國市場第二,正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Lyft提供的數據,自2015年5月以來,Lyft在紐約的司機總數增長了4倍,而周活躍乘客數達到了6倍。今年2月,紐約Lyft司機完成的訂單總數是2015年5月時的6倍。Lyft與滴滴的聯手,對於其衝擊 Uber的市場地位會大有幫助。
對滴滴來說,滴滴是Lyft的投資方和合作夥伴之一,以少量投資獲得了市場拓展的基礎,並有後期的長期回報。這其實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式」共同發展思路。
下一步,滴滴將與Grab、Ola 進一步打通,形成同樣的共享式國際化拓展。Grab在6個國家提供每日近150萬單出行服務,並佔有這些地區計程車95%和專車市場超過50%的份額。而 Ola 則是印度規模最大的移動出行平台,網路覆蓋102個城市,在出行市場擁有78%市場份額。
這些本地化資源首先保證了滴滴海外的基本服務。但在這其中,滴滴還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再進一步實現服務細化。比如,Grab通過一個App為用戶提供多種服務,其中包括計程車、摩托計程車、專車、拼車和送貨服務。據悉,基於與Grab的合作,下一步滴滴有可能東南亞將重點發展滴滴摩托,這也是符合東南亞特點的出行方式。
不難看出,滴滴與Lyft、GrabTaxi、Ola 進行的四方聯手,其本質正是共享經濟之下的新國際化打法——通過與本地化共享出行企業的合作,最終大家共同實現了國際化,這應該是共享經濟時代的共享國際化之路。
總結:共享經濟國際化的四大變革
在前不久的2016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Grab集團CEO兼聯合創始人Anthony Tan表示,除了與滴滴在產品打通層面上的合作,Grab也正在從滴滴身上「取經」。比如如何與當地政府合作,如何滿足當地用戶的習慣和需求,以及如何在機器學習、營銷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功。
Grab已經獲得新加坡「國有基金」淡馬錫的投資,而AnthonyTan已經搞定了東南亞傳統計程車巨頭,成為當地唯一合法的打車軟體,用本地化優勢對競爭對手進行壓制。
對於四方合作的價值,滴滴創始人及CEO程維也強調,與Lyft、Grab、Ola的合作不僅能為中國日益龐大的出境旅客群體提供優質的當地出行體驗,也有利於各方借力彼此的技術與資源更好地為本土用戶服務,促進全球出行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所以,寰寰姐總結來看,與傳統的中國企業出海相比,滴滴正在探索的國際化之路有四大變革。第一,作為初創企業投資於國外有互補優勢的初創企業,可以在雙方的股東之間鞏固了多層聯繫。,實現了初創企業的共同國際化,這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在互聯網時代的一種落地。
第二,這次合作的四方都在幾個國家有很強的本地號召力,因而合作之後得到了資本市場的普遍看好,各家融資都非常順利。到目前為止,Lyft已經完成了20億美元的融資,而近期估值達到55億美元。滴滴、Lyft、GrabTaxi和Ola在各自的最近一輪融資中總共融得超過70億美元。
第三,四方以投資搭橋,可以建立深度合作,開發產品。先是互相學習,如Grab從滴滴身上的「取經」,滴滴還可以輸出產品、機器學習、大數據、營銷等方面的經驗。下一步,然後四方產品聯通,進一步實現國際化的步步推進。
第四,或將形成出行市場新格局,這四家企業以積極合作的方式合縱連橫之後,必將讓共同的對手左支右絀,捉襟見肘。
就在前不久,滴滴出行平台日均訂單突破了一千一百萬單,這意味著滴滴出行已經在訂單數量上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平台,下一步則需要從地理範圍上進行外圍擴張和對本地化打車公司進行輸送和共享。
但更重要的是,滴滴國際化之路的探索,其實正是共享經濟時代的全新國際化思考,這是更有價值之處,也為國內企業的出海帶來了新經驗。
白鯨社區 - 移動出海第一平台
文章地址:滴滴國際化四兩拔千斤:四方聯動撬動全球一半人口
推薦閱讀:
※如何挺進國際化?vivo下了一步「消費者導向」的棋
※九枝蘭專訪:中國品牌如何擁抱世界——揭秘中國醫療行業TOP1的國際化成功之路
※從驚艷亮相到國際大牌,中間差了啥?
TAG: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