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創編的結構樣式

一、情節式結構舞劇《幻茶謎經》

情節式結構指舞蹈人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來塑造主題的立意。情節是基本的因素,有了情節就有了特定的人物、人物關係、事件、背景、矛盾衝突等因素,所以戲劇性也成了情節式結構舞蹈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幻茶謎經

《幻茶謎經》是舞蹈行為藝術家趙梁的代表作品,中國第一部關於禪茶的舞蹈作品。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是這樣評價這部舞劇的「趙梁以自己特有的藝術理念和肢體語言完成了又一新作令我們深思,是不是該放下凡塵雜物,漫品一盞清茶,人生百味迷津,禪茶一味應答」。

從藝術表現形式上講,《幻茶謎經》舞美設計具有神秘主義的氣質,舞劇一開始,觀眾就自然而然地被一種如夢似幻、無法自抑的神秘氣質所吸引。那個猶如幽靈般的舞者,整個舞劇有7個演員,只有她是遊離在故事之外卻為整個舞劇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表演還未完全開始之前和觀眾開始互動,這個互動從台下走到台上持續一個多小時,演出結束之後再繼續走向台下,繼續與觀眾互動。

整部舞劇從名為幻茶的絕色女子的上場正式開始,之後兩位茶童,隨後出場的是樵夫、官人和僧人,他們代表了人性中不同的立場及對人生不同的態度和價值觀。他們本來是自我自信的狀態,堅持著自己的本心和立場,但是當這一泡好茶擺在面前,面對幻茶的美色彷彿中了一種魔咒,讓人迷失自我,產生了各種幻覺,情難自禁地表現出自己心底的渴望與追求。而這一切的一切猶如南柯一夢,當幻茶離去,舞台上的演員幡然醒來時又回歸到自己身份。可坐在觀眾席的我們卻如痴如夢、半醉未醒。

整部舞劇由人物之間的故事發展而展開,構思新穎且具有深意,特別是國家三級文物茶具和法門聖器法杖、佛像、佛經的巧妙運用,將舞蹈動作與茶、禪、道、佛、信仰、歷史文物相結合,幻茶、樵夫、官人和僧人四人的衝突,恍惚間讓我們彷彿真的墜入了幻茶的時空里,在那一盞茶香中與她鬥智斗勇。

二、情景式結構《三亞千古情》、《新·72家房客》

情景式結構舞蹈指以揭示人文風情、禮儀、歷史、文化背景為主體,以絢麗的舞台背景為烘托的舞蹈。

1、《三亞千古情》

一月在三亞觀賞了《三亞千古情》的表演後,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縱使在武漢我也觀賞過大大小小的演出,但《三亞千古情》卻是集當地歷史發展、人文風情、地域特徵為一體的高度文化濃縮的大型舞台情景劇。坐在觀眾席就與舞台融為一體,從空中滑翔而過的舞蹈演員;從天而降的真實的雨水瀑布;從空中與觀眾互動的白色小魚;朦朦朧朧似真似假的青色藤蔓;憑空升起的大海船隻;橫空出世的空中橋樑……360度全景劇幕層出不窮;400平方米的巨型懸空透明膜等等高科技在舞台的合理運用使整場演出突破了傳統空間與感覺的界限,呈現出詩畫般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學感受。讓劇場的每一個角落都裝點著舞台的張力,撼動著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神經。

整個演出分為《落筆洞》、《鹿回頭》、《冼夫人》、《海上絲路》、《鑒真東渡》、《美麗三亞》六個部分。分別從三亞的文化源頭「落筆文化」、三亞大地上的愛情傳說、三亞歷史發展上的名人事迹和現代美麗三亞這幾個方面展示了三亞當地的文化建設和文化歷史發展。舞劇的每一幕都讓人身臨其境、震撼人心,最為突出主要的就是舞台設計的新穎和獨特,依稀還記得自由自在的美人魚在觀眾上方與我揮手告別的窈窕身影。

這就是典型的情景式結構舞劇,挖掘當地文化歷史背景,從展示地域人文風情、精神面貌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劇場空間而創作的大型舞劇。也不知是怎樣的編導團隊才創作了這具有三亞獨特民族風情與三亞地域特徵的史詩型舞劇,實在令人驚嘆,並想一探究竟!類似展示人文風情的大型舞劇還有宋城千古情、麗江千古情一系列,如果有機會真想一一觀賞,充分享受這視覺的盛宴!

2、《新·72家房客》

國標舞劇《新·72家房客》在2018年在廣藝國標舞藝術節中首演,由著名國標舞編導成兵、瞿臘佳、李玉琨創作而成。以房東的女兒阿香與窮小子發仔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細緻入微的描述了太平街72家房客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民國時期西關人民的市井風貌。國標舞作為一個西方的舞蹈種類,卻在舞劇中引人入勝的講述了發生在廣州城西門外的故事,並將傳統的西關文化重新構建,歌頌了中國西關人民的團結善良與淳樸性格,通過舞台化的再現凝聚出新的精神載體。

新·72家房客

整部舞劇分為四幕,第一幕《橙色陽光照耀煙火人家》,介紹了廣州西關太平村的一個院子里快樂的生活著的72家房客,太陽西升東落卻暗藏危機;第二幕《灰色陰雲籠罩太平小院》黑幫和貪腐的警察處心積慮想要拿到太平街的地契而展開一系列行動;第三幕《白色閃電喚醒正義聯盟》黑幫和警察進入太平街驅逐房客,卻反被卧虎藏龍的租客們趕出了太平村;第四幕《紅色旭日照亮幸福的夢想》阿香與發仔終於結成連理整個太平街都沉寖在喜悅當中。

整部舞劇充分借用道具,製造背景,結構緊湊,舞蹈演員角色扮演生動逼真,用藝術化的手法對西關人文生活進行加工提煉,在小說與電視劇電影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藝術創作,用國標舞的本體語彙表現了民國時期西關人民的人文風貌,在國標舞舞劇的里程碑上揮灑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抒情式結構《無人知曉》

抒情式結構指以最常見的對客觀世界的情感宣洩,從點、線、面來展開對故事的直接表達。

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是由芭蕾舞男演員王樂所表演的YAGP舞蹈大賽獲獎作品,音樂採用《On the beach》,整個作品身體語彙豐富生動,塑造了一個孤獨痛苦、深夜難眠的流浪者形象,從演員的服裝造型、眼神表情、動作編排無一不展現出人物的內心痛苦與焦慮。雖然作品時長只有兩分半,卻結構清晰。開始是一個難以入眠的乞兒從被子里起來,開始尋找自己的夢想卻一無所獲,通過單獨的手臂動作和身體與地面間的動作,在地面的移動,頭的方向與眼神都流露出他心底的痛苦,然後是痛苦情緒的高漲舞者捶手跺腳、在地面翻滾,歪著肩膀向後行走,都表現出生活的壓抑難受及他的無奈掙扎。舞者的線路移動是從左往右,又從右往左。接下來是痛苦情緒的高潮身體的抽搐,連帶髮絲的顫抖,想要掙脫地面卻又被地面所羈絆的痛心疾首,最後回歸到睡眠。一段典型的根據情緒變化而編纂的舞蹈。

四、音效式結構《採薇》

音效式結構指舞蹈編導的創作是把音樂形象轉化為舞蹈形象,使兩種形象融為一體成為視覺和聽覺相統一的舞蹈作品的新的藝術形象。是以完整的音樂作品為依託而創編的。音樂的結構既是舞蹈的結構。

《採薇》是由中國歌舞劇院創作的舞劇《大美中國》中的第二幕的女子群舞,在「傳承者之中國意象」的節目中作為開幕式表演的一部分。整個舞劇的編創是極具中國古代文化內涵與背景的情景式結構的劇目四幕分別展現了對簡書、詩經、玉人舞、執羽四種中國文化的傳承與致敬,在此我們主要分析其中的第二幕,中國之美詩經採薇的文化魅力與編排結構。

採薇

《採薇》呈現了古代民間女子採擷薇菜的情景,樸實而又歡樂,美麗而又脫俗,採薇取自詩經,這段舞蹈也象徵了平靜富足的小農生活。音樂由張渠編曲,古箏與鈴演奏,古風濃郁卻不失典雅,歌詞迴旋反覆為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整個樂曲分為A-B-C三個大段,前兩段又分別分為A-B兩部分,其中每段的B部分為帶歌詞的演奏;C段則分為A、B、C三個部分,其中A、B分別是不同的旋律並作為巧妙鏈接過渡舞蹈故事的發展,從一起勞動到收拾背簍回家的準備,其中C部分為帶歌詞的演奏,也就是表現主題的旋律以迴旋曲式的方式出現了三次;整個舞蹈的動作編排也是與音樂節奏和情景設定相呼應的,從舞蹈演員的上場動作、行走路線、拋袖、旋轉……都塑造著裊裊伊人的採薇女形象,在編舞過程中編導運用演繹式處理音樂的方法,認真地傾聽音樂,領悟音樂與詩詞的內涵,根據音樂的情緒、旋律,而創作出符合主題優美流暢的舞蹈動作。

整個舞蹈以歌曲的曲式結構作為舞蹈的結構組成,雖說是為舞蹈專門編的樂曲,但也是音樂成型後通過音樂而創造的舞蹈作品,這樣相輔相成才能出神入化的將音樂的情感與舞蹈的主題相統一,在聲與形的融合中展現中國古韻詩經之美!


推薦閱讀:

記 第四屆國家芭蕾舞邀請賽
沒有帶浴巾,該用什麼姿勢抖干身體?
中國孩子什麼時候能像外國孩子一樣有舞感?這次我看到了希望——參加DMC課後感想
零基礎、大年齡(22歲)的客觀條件,如何才練好舞蹈的基本功?
摩登新人比賽指南

TAG:舞蹈 | 拉丁舞 | 芭蕾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