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始終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親身實踐著,做著屬於自己的陶

初識張琳莉,是在微信上很久以前加的好友,因為時間問題一直沒有交流,直到手藝網開始準備做一套完整的基礎視頻教程。說起陶藝的教學,我就想到了張琳莉。

當時我跟她並不熟識,腦袋裡冒出第一個畫面,是一張黑白照片,白衣服的短袖女子,挽著頭髮,清瘦又個性,仰頭靠在水泥牆門口,那是張琳莉朋友圈的封面照片,整張照片像素很低,但其中的某個點打動了我,也就一直記惦著。

我說:張老師,我們來拍一套陶藝的基礎教程吧!

於是有了這短短五天的相聚,我們從最開始的文案商討,課程定義,內容擬定,到後面的修改、完善,想著要如何把陶藝這一門充滿妙趣和禪意的手作闡述給大眾,通過最簡單的技法與要領來讓所有人了解,知曉,並能親身實踐。

(張琳莉作品:「知道」系列壺)

琳莉給人感覺很溫暖,交談時柔和有利,語氣中都帶著笑意。同時她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成熟堅定,這讓我莫名對她完全信服,她是個有韌勁的女子。

2002年,琳莉從北方到景德鎮學習陶藝,在景德鎮陶瓷學院接受了專業的陶藝學習,但是大環境帶來的產區氛圍讓琳莉內心更渴望獨立做陶,她想做屬於手藝,屬於自己的陶。於是,她毅然選擇了遠赴韓國,繼續深造。

(張琳莉作品:「知道」系列壺)

在異鄉工藝文化的熏陶與實踐之下,找到自己真正願意去表達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直到今天,我們看到了她的「黑白」作品。

琳莉的茶具只做黑色的壺和白色的杯,這兩種冷冽安靜的顏色和她溫婉恬靜的氣質產生了一種反差的美感,矛盾又統一,好像這些內斂的茶具不是在這樣如詩畫一般的姑娘手中誕生的,又好像本就該是她的傑作。

(張琳莉作品:「明白」系列杯)

琳莉制陶始終保持器物本身的實用感,而在精神層面則是她雙手打造的「黑白理論」,琳莉用黑色的「知道」壺探索茶具的精神氣質,它們沉穩質樸,始終包羅萬象,就像道家倡導「無為而治」。

而白色的「明白」杯,則是她內心純粹的精神之白,杯子乾淨內斂,內明外白展現了是一種心性氣質,一個簡單的白杯可以還原茶湯或濃或淡的本色

(張琳莉工作室:無是茶陶)

琳莉回國後,為了愛人選擇了在成都定居,她在藍頂藝術區開了一家陶藝工作室,署名——無是茶陶。

LOFT的裝修風格,分為上下兩層,樓下是展廳,樓上就是工作區,做陶、品茶、插花、會友。

展架上最明顯的位置擺放著她的黑壺和白杯,大大小小的茶器、花器、小擺件在工作室的展廳隨處可見,從泥料的調配到釉料的試驗,從原始的器形設計到最終的產品製作。

(張琳莉作品)

她認為「無是」,更像是沒有終點的修行,陶藝是修行的載體。

她始終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親身實踐著,就像鈴木大拙說的那樣:東方人氣質中最特殊的東西,可能就是從內而不是從外,把握生命的能力。

…………………………

圖文:手藝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木家】


推薦閱讀:

告訴你個秘密,我有戀物癖
DIY陶藝,釋放壓力的慢生活。
歷歷萬鄉 | 衢州和睦村:匠人們日夜生起窯火,守護3000年前的土陶工藝

TAG:藝術 | 陶藝 | 黑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