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別等著別人來顛覆你
近日,小米即將上市的消息,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許多人都表示早就很期待小米能夠上市了。
而據網上曝光,在5月2日,小米已經赴港提交了招股書,並且小米最快可以6月底至7月初掛牌。據接近小米IPO中介方的人士對一財科技記者獨家透露,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對於一個即將上市的企業來說,小編認為小米的強大創新能力,是企業能夠有所發展的核心原動力。
在互聯網時代下,創新能力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發展上限,而小米則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影響著企業前端的銷售和產品的受歡迎程度。有了創新方面的加持,小米上市也變得水到渠成。
雷軍早年在小米創業時談到過,劉慈欣《三體》中的黑暗森林理論,給了其很大的戰略思考,而如今回過頭來看,雷軍確實踐行了其中的一些法則。
1)選擇高門檻創業,以避開過分曝光帶來的威脅。
頭條、美團、滴滴,其本質上都是低門檻的創業, 但小米卻選擇了高門檻的手機創業,這涉及極為複雜的產業鏈,並承擔巨大的風險,小米無論獲得了多少曝光,都不會像TMD那般遭遇全面的模仿以及威脅。
這就有點像出行領域,共享單車可以通過資本催化,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不是僅憑資本就能夠實現。
2)選擇非平台創業,避免平台式你死我亡競爭。
百度、騰訊、阿里、頭條、美團、滴滴其都是通過搭建平台進行創業。
而平台首先有著馬太效應,強者恆強通吃一切,一山不容二虎是常有之事,普通用戶只需要一個平台就足以。
因此平台之間的競爭就是你死我亡式的競爭。
更重要的另一面,平台之間還可以彼此不斷滲透,無邊際擴張。例如騰訊的微信,藉助拼多多、京東、小程序,非常好的拉動了電商規模,侵吞了阿里的市場。
再比如頭條的信息流首先切走了百度一部分的廣告市場,微頭條切走了微博的一部分市場,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切走了快手的一部分市場。
但小米首先選擇的確是賣手機,而不是做服務平台,而手機這一市場並不存在你死我亡的關係,大家都有的做,只要做的不是太差,總有機會可以繼續活下去。
小米已經成為了一隻新物種,而這隻新物種最為神奇的地方在於,其繞開了所有風口上最為激烈的競爭,而是通過某種隱匿的方式,偷偷完成了自己的進化,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
由此聯想到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的相關理論。許多《哈佛商業評論》讀者一定熟知,克里斯坦森是顛覆性創新之父。
顛覆性創新的觀點認為,最成功的創新是那些能夠開闢新市場和重新構建價值網路的創新。
大量的研究數據顯示,顛覆性思考能夠提高產品、公司甚至是國家的成功幾率,而這種顛覆的作用在個人層面同樣有效。當然,不是說每一個人都要摒棄傳統路徑,尤其是當你致力於一個有抱負且未來可期的目標時。比如說,在公司裡面管理一個部門,或者在你所屬的行業中處於高層的位置,這種情況下顛覆是沒有必要的;那麼對於個人來講,如果你已經達到了某個高峰,並且你懷疑自己將不會因為爬上頂峰而高興的時候,那麼你就該顛覆自己了。
可是,如何才能將顛覆性創新理論運用於職業轉型呢?下面就來分享你可以遵循的四項原則。
1.鎖定能被更有效滿足的需求。
顛覆性創新的一個核心原則是客戶控制資源分配,並且他們不買產品,而是「租用」產品來滿足其需要。顛覆者尋找那些尚未得到很好滿足的需求。他們致力於沒有其他人進入或沒人想進入的市場。
馬丁·克蘭普頓創立的房地產門戶網站也是一種顛覆性冒險。但是在建立網站之前,他早已開始自我顛覆,那時他意識到,是營銷策略而不是開發和銷售促進了軟體產品的使用。他抓住了這個機會。因此,在進入下一個顛覆前,他為自己定位為從事一系列重要的營銷工作。
2.了解你的顛覆優勢。
當顛覆性公司洞悉到尚未滿足的需求時,它們會先確保那些需求與他們的優勢相匹配。他們意識到市場風險(嘗試並可能失敗於某些新事物)比競爭風險(與市場已經建立且地位穩定的競爭者對抗)要好些。
一個經典案例是一家來自墨西哥的無線電話供應商——美洲電信公司,這家公司並沒有選擇和一些有線電話公司進行正面競爭,而是將業務重心瞄準了另外80%期待使用電話卻付不起固網費用的人群。
3.迂迴包抄,一切為了成長。
正如一家公司的生存取決於收入的增長,一個人的成長取決於學習和提升。當組織變得太大,就會停止探索更小、更具風險、卻更有利可圖的市場,因為產生的收入對總利潤的影響不夠大。
人們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上升到了某個層次,可能就會允許自己處於穩定狀態,個人成長往往會停在一個典型S形曲線的頂部。顛覆者能夠通過跳到一個新職位、新行業或者一種新組織來避免這個問題,並把自己放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成長軌道上。
克里斯坦森在40歲的時候離開材料科學公司,轉而去哈佛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辭職」讓他開發了一套改變商業世界的理論,並促使他作為一名教師、顧問和投資者的職業生涯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4.讓你的戰略自然出現。
顛覆性創新還被定義為應變式戰略。與進行詳細的市場分析和制定一個循序漸進的計劃來逐步實現目標不同,顛覆性創新者是靈活的,他們先向前邁進一步,收集反饋信息,並做出相應調整。
正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阿馬爾·畢海德所揭示的,在所有成功的創業公司中,有70%最後其戰略會不同於最初的設想。
顛覆性職業生涯中有一條平行線。因為我們沒有遵循傳統的職業路徑,我們就無法從開始看到最後。正如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寫道:「如果你要成功,就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而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
你就是引擎
根據克里斯坦森在顛覆性創新方面的研究,一家公司尋求在新市場而不是已有市場發展,成功的幾率會高出6倍之多;同時,潛在的收入會提高20倍。以相同的方法來衡量個人顛覆性創新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經驗表明,其實也能產生類似效果:這將顯著提高你在經濟、社會和情感上成功的機會。
維持現狀的吸引力非常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在你的生活和事業中,你身邊的人可能會建議你避免顛覆。對我們當中的許多人而言,停步不前其實意味著退步,因為我們對來自更年輕、更敏捷的創新者的競爭威脅視而不見,錯過了取得更大成就的機會,並且犧牲了個人成長的機會。
如果你真的想推動自己向前發展,你需要實現內在的創新,然後顛覆自己。
推薦閱讀:
※小米為什麼要做筆記本?預計小米能在什麼時間推出筆記本。
※為什麼魏立乾、王子君、汪超駿等年輕的小米員工離開了小米?
※Yeelight LED吸頂燈
※小米公司有什麼介紹?
※為什麼沒有正規軍(中華聯酷以及魅族)敢於和小米對著干,真刀真槍互拼價格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