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千秋劉勇→新編中醫《十八反歌訣》

來自我獨創的《叩門中醫不再難》一書(渴望聯繫到相關出版社)

本章感悟:

自古中藥鋪學徒者,必背十八反、十九畏歌訣,但凡方劑中有違背十八反、十九畏歌訣的配伍,必須指出,並需要開方醫師簽字註明,才能按其方劑配藥。其十八反、十九畏歌訣的內容,流傳至今,無人認為應該修改,屬中醫入門者必修、必背的歌訣。

我改編的《十八反歌》最大限度地採用了中藥藥名全稱,通過聯想巧記,通俗易懂地適於普及中醫入門基礎常識。

本章是詳細敘述我新編的十八反巧記的創作思路。

我們大家知道中藥講配伍。

配伍:指根據病情的辯證和藥性的特點,有選擇地採取兩種或兩種以上中藥組成方劑,其目的是

一、增效,

二、減毒,

三、提高療效。

配伍有禁忌。

配伍禁忌是古人醫藥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來的,是指某些藥物合用會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壞藥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唐·孫思邈《千金方》中有「草石相反,使人迷亂,力甚刀劍」。

北京中醫學院何樹槐主編的中醫刊授叢書中介紹,目前中醫界公認的十八反歌訣首載於張子和《儒門事親》一書,可惜書中沒言張子和屬那朝人。

我在網上查到張子和,名從正,字子和,號戴人,約生於公元1151年(金·天德三年),卒於公元1231年(金·正大八年),享年約80歲。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人。

張子和是金代大醫學家,《儒門事親》其含義是儒者若更好事親,必明醫理。本書共十五卷,在醫學理論上有很多創見,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攻邪派的開山。

金代張子和享年約80歲,可見大醫學家,必是大養生家。

相反定義: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的配伍關係。

中醫界長期流傳的十八反歌:

[來源:《儒門事親》 作者:張子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蕪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註:

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藜蘆反人蔘、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 。

原十八反歌訣屬提綱挈領式的記憶方式,藥名用了許多簡稱,對於 外行人過於玄奧。初學者因為各種中藥藥名、藥性都不甚理解,中醫入門時多有不便,所以我改編的歌訣儘可能用中藥藥名全稱,適於中醫入門基礎知識的範疇,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徵和普及相關中醫常識的意義。

落筆千秋劉勇--新編十八反歌訣:

十八反,代代傳,中藥配伍禁忌嚴。

烏頭反,白芨蘞,半夏瓜蔞貝母喊。

甘草反,甘遂怨,大戟芫花海藻戰。

藜蘆反,細辛錢 芍藥諸參要記全。

落筆千秋劉勇新編釋語:

我編寫的歌訣除諸參和白芨蘞代表:白芨、白蘞外,其他均是中藥藥名全稱。

第一行:十八反,代代傳,中藥配伍禁忌嚴。

我原改編成「十八反,自古傳」。

十八反歌訣源於金元時期對以往長期流傳的各種版本相反、相畏的總結和概括,但金元以前的版本無從考證。因此我認為以「十八反,代代傳」更為貼切,同時希望我新編的十八反歌訣,亦從此代代相傳。

中藥配伍禁忌嚴:指中藥配伍有嚴格的禁忌。

第二行:烏頭反,白芨蘞,半夏瓜蔞貝母喊。

歌訣記憶要找到領銜的關鍵字。

烏有黑的涵義,「烏」反的自然是「白」。

「烏」反了,「白」能不急臉(芨jī蘞liǎn)嗎!

引出下一句「白芨蘞」(急臉)。

白芨蘞指:白芨、白蘞。

「烏」 反「白」的結果,既不是全「烏」 ,也不是全「白」,則是半黑變白。即引出了下文開頭半夏的「半」 字,達到了巧記的功效。

「喊」字雖然與中藥無關,但其不只是為了押韻,同時也是本歌訣的特色創意,為了達到巧記的功效。

喊:指大聲叫,喊叫、呼喊、吶喊。

前面「反」,已急臉, 烏頭不僅反白芨、白蘞,同時還反半夏、瓜蔞、貝母。

反了嘛!哥幾個能不一起「喊」嗎!半夏瓜蔞貝母(一起)喊。

「烏」 、「白」 、「半... 喊」幾個領銜的關鍵字將第二行巧記牢。

我編寫的「烏頭反,白芨蘞,半夏瓜蔞貝母喊」一句。

達到了巧記了古《十八反歌》註解的: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

第三行:甘草反,甘遂怨,大戟芫花海藻戰。

甘草反甘遂,同門姓氏、同室操戈,甘遂能不怨氣大嗎!

甘草不僅反同門的甘遂,同時還反大戟、芫花、海藻。

戟為古代的一種兵器,同室操戈,大戟來戰,並且芫花、海藻前來助戰。

「戰」與「喊」字相同,雖然與中藥無關,但其不只是為了押韻,同時也是本歌訣的特色創意,為了達到巧記的功效。

甘草反,甘遂怨(抱怨、怨氣大),甘草同時還反大戟、芫花、海藻,逼得哥仨前來助戰。

我編寫的「甘草反,甘遂怨,大戟芫花海藻戰」一句。

達到了巧記了古《十八反歌》註解的: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甘草反」一定要記牢,許多中醫專家在電視訪談、講座時均稱中藥配伍的常言之一:甘草性平和百葯稱國老,但我注意到極少提到與甘草相反的中藥,容易誤導聽眾。

與甘草相反的甘遂、大戟、芫花不常用,但海藻類日常生活可能常見、常用。甘草也有人時常泡水代茶飲,應該引起警示!不得同時食用海藻類的食物。

藻:隱花植物的一大類,無根、莖、葉等部分的區別,有葉綠素可以自己製造養料,種類很多,海水和淡水裡都有,極少數可生活在陸地的陰濕地方:水藻。海藻。小球藻。藻類植物。泛指生長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藻。金魚藻。

在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甘草列為上品,「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腫,解毒」。

甘草是中草藥里,唯一歸12經的草藥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葯。

甘草還有解百毒之說,唐朝,甄權論述:甘草能治72種乳石毒,解120般草木毒。

孫思邈論雲:「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方稱大豆解百葯毒,嘗試不效,乃加甘草為甘豆湯,其驗更速。」

注意:孫思邈經實踐給我們提供一個日常解乳石毒、草木毒的方劑,大豆甘草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甘草綠豆水煎服。

甘草在中藥配伍時,能減輕其他中藥帶有的毒性。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稱其「調和眾葯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許多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藥典里都收有甘草。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第四行:藜蘆反,細辛錢 芍藥諸參要記全。

我曾經給人講過本歌訣的聯想巧記之法。前三句大家感覺好記,有人問第四句「藜蘆反」如何聯想哪?

這是關於中藥「十八反」的歌訣,藜蘆反的相對較多,除細辛、芍藥外,還包括了各種參。

我是這樣講解的:「十八反」嘛!自古各地小眾造反者,必遠離「藜」城市,佔山為王。

出於生存的需要,僅有山不行,還得有水,如水泊梁山。古代有水泊之處必有蘆葦。

這樣就聯想巧記了「藜蘆反」。

實際藜蘆是蘆的其中一種。

藜蘆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莖可以做拐杖。

細辛錢 :因細辛毒性較大,中醫配伍時有細辛不過錢之說。

藥房司葯人員如果遇到一個細辛過錢的處方,先不調配中藥,一定要核實,或是要處方醫生簽字。

錢:古代計量單位。十錢等於一兩,十六兩等於一斤。

從中學課本中我們知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一大功績就是統一度量衡標準。

傳說:丞相李斯負責制定度量衡的標準。但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一直沿用。

大陸五十年代中後期公私合營後,於1959年6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確定米製為中國基本計量單位,在全國推廣使用,保留市制,其中命令規定:「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但中藥計量仍襲舊制不變。

從1979年1月1日起,中藥計量單位也改用了米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兩、錢、分」等。

大陸實行一斤等於十兩,斤指市斤,不是公斤。一公斤等於二市斤。一斤等於500克,一兩等於50克,一錢等於5克。

2011年我到祖國寶島台灣旅遊,通過導遊的介紹才知道台灣仍實行十六兩等於一斤,因此有半斤八兩之說。台灣一錢等於3.125克。

諸參原歌訣解釋為:人蔘、沙參、苦參、丹參、玄參,各種參太多,字數有限不宜編改,因此亦我用諸參代表之。

關於諸參的範圍,需要說明一二。

其一:原歌訣解釋沒有指明高麗參。

高麗參以中朝兩國的界山,即長白山的朝鮮一側的地理環境產出為佳。

2011年我去韓國旅遊,高麗參屬韓國首推的旅遊購物品。韓國導遊之間,歷來以團隊遊客購買高麗參的多少為相互競爭的業績標準。

我認為韓國人工種植的高麗參,在土壤、氣候、生存環境等等與中朝兩國的界山,即長白山南側北朝鮮的地理相比相差甚遠。

無論南北朝鮮產出的高麗參亦應該屬「諸參」之列反藜蘆。

原文編於2012年,2017年9月在計划出書前的自我審核中,為嚴謹起見,經查《百科辭典》高麗參。

配伍禁忌:畏五靈脂,反藜蘆。禁與蘿蔔同食。

由此印證了我的推斷。

其二:古人編寫十八反歌時,沒有西洋參之說。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產於美國、加拿大。

17世紀法國人牧雅圖斯,在我國清朝東北地區工作時,對中國人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以「韃靼植物人蔘」為題,詳細敘述了中國人蔘的形態特徵、藥用價值,並附有原植物圖,此文在英國皇家協會會議上發表。

加拿大蒙特利爾地區的法國傳教士法朗土·拉費多,被中國人蔘的文章深深吸引,他在當地印地安人的幫助下,按圖索驥在原始叢林中找到了與中國人蔘形態極其相似的植物,送巴黎鑒定後賣到中國,我們稱西洋參或花旗參。

「諸參」 與人蔘皆有相同和不同之藥性,我推論西洋參屬按圖索驥與人蔘形態特徵、藥用價值和「諸參」有異曲同工之效,亦應該屬「諸參」之列反藜蘆。

同高麗參一樣,2017年9月在計划出書前的自我審核中,為嚴謹起見,經查《百科辭典》西洋參。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再次印證了我的推斷。

我編寫的「藜蘆反,細辛錢 芍藥諸參要記全」一句。

達到了巧記了古《十八反歌》註解的:藜蘆反人蔘、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 。

眾所周知這樣一個常識,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畢業後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差異性越大,專業課的內容忘記越多!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正值我上中學時看過《十八反歌》,當時對此歌訣有一種逆反心理不想背。去年我曾問過沒有成為醫生的諸多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十八反歌》,大多數都忘記了,說明中醫界長期流傳的《十八反歌》確實不好背。

我有些感慨:

上學應試苦讀書,各科學分要湊足,畢業工作一回故,不用大多記不住!

中醫專業不同於其它學科,需要背記許多中醫歌訣,為什麼過後大多記不住哪?

中醫歌訣自古傳,至今晦澀不新鮮,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故而,又對現今教學發一感慨:

照本宣科職責在,學過已忘則無奈,創新進入新時代,無師自通方有才。

只要是經我創編或改編的中醫歌訣,就賦予了巧記和通俗易懂的兩大特色。

不妨在看一遍我編寫的歌訣,通過我剛才表述的聯想之法,多背幾遍!只要明天早上還能聯想記住,就將一輩子忘不了。

落筆千秋劉勇--新編十八反歌訣:

十八反,代代傳,中藥配伍禁忌嚴。

烏頭反,白芨蘞,半夏瓜蔞貝母喊。

甘草反,甘遂怨,大戟芫花海藻戰。

藜蘆反,細辛錢 芍藥諸參要記全。

我嘗試過,如果是互動教學,我保證全班的學子,都能最快的熟記我的《新編十八反歌訣》。


推薦閱讀:

《中醫藥法(人大版)》各方意見匯總研究報告(轉載)
貴國的醫學世界第一
砒霜能治白血病,但跟中醫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一刻艾-對症下灸丨手腳冰涼的艾灸療法
「中西醫結合」姓「西」不姓「中」

TAG:西醫 | 中醫學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