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下世界「第一偵探」,終於帶上鼴鼠+瓦力+伊芙,飛向紅色星球!

儘管加州大霧瀰漫,但無法鎖住全球第41發,一箭飛天!

一枚阿特拉斯5型火箭,毫無懸念地準點準時、騰空而起,

這意味著今年最重要星際探測行動——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開始啟程,踏上4.84億公里的火星之旅,6個半月後,11月26日登陸紅色星球,啟動為期兩年的火星地下世界偵探行動。

先來看看發射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231828332396544

再來看看具體發射流程——

  • 發射地點: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這是NASA首次在西海岸發射星際探測器,以往全部在東海岸佛州發射場。
  •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5月5日19:05,美國太平洋夏令時4:05

整個發射部署過程,歷時2小時42分鐘!

接下來,洞察號探測器將在發射30小時後,越過月球軌道;

5月10日,飛離地月系統;

11月22日,進入火星軌道;

11月26日20:00(UTC世界標準時間)洞察號探測器著陸火星。

另外,兩顆立方體衛星(MarCO-A、MarCO-B昵稱為《機器人總動員》里的瓦力、伊芙)同步部署在火星軌道上,作為通訊、導航衛星,輔助洞察號探測器。

這次發射洞察號,對於探測火星來說,最大意義在哪?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英文名InSight,你可以理解為人類派往火星世界的首個「地下偵探」——專門探測火星地下世界的探測器。

按照NASA官方說法:洞察號將填補NASA對火星探測的最後一塊空白,將幫助科學家繪製火星內部第一張詳細地圖。

NASA從1960年代就開始探測火星,但都是勘探火星表面、大氣、全球狀況。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232916775243776

這次星際探測都有哪些光環?

  • 這是人類總計第48次火星探測任務。
  • NASA第12次派出火星著陸探測器。
  • 首次派出「地下偵探」,探測火星地下世界——地震(也叫火震)、內部結構等。
  • 這次發射是第一次在美國西海岸發射星際探測器。
  • 還是今年全球總計第41次航天發射(第40次是5月4日中國剛發射的亞太6C衛星)。

關鍵問題:洞察號怎樣著陸火星?

這次使用的火星著陸器,其實是當年鳳凰號火星著陸器的備份品,早在2007年前就已造好,屬於十年前的成熟著陸技術。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232031176417280

所以著陸方式跟鳳凰號一樣:降落傘式+助推器反推軟著陸。

具體登陸火星什麼地點?

洞察號雖然是火星探測器,但不是火星車,並不能像之前登陸火星的好奇號火星車那樣,能夠四處跑動進行勘探,一旦它著陸,只能原地探測。

所以著陸點很關鍵!

NASA科學家為它設定的著陸點:火星極樂世界平原,著落坐標點:4.5°N 135.0°E。主要考慮這地方地勢平坦,沒有溝壑和岩石,地表土壤鬆軟,而且陽光充足,可以為太陽能電池板充電。

這次探測任務花掉多少刀?動用多少人力物力?

整個任務預算8.3億美元。

其中洞察號探測器造價1.5億美元,發射費用1.09億美元。

這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動用了全球數十家科研機構、製造商,上萬人參與——

  • 洞察號探測器,以及火星著陸器,由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研發製造
  • 火星地震儀,研發機構眾多:法國空間局、巴黎地球研究所、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法國高等航空航天研究所、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
  • 熱流探測儀(昵稱鼴鼠),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研製
  • 探測器配套攝像機(3D全彩拍攝)、探測器背景攝像機(120度廣角拍攝),都是由NASA火星科學實驗室、火星車實驗室開發
  • 發射系統,採用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成熟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這就是由波音 + 洛克希德·馬丁兩家太空發射部門合併而成的

這次發射動用的火箭戰績怎樣?

阿特拉斯5型火箭,從2002年至今,總計發射78次,發射成功率100%。被譽為美國最安全最可靠的火箭。

相比之下,我們都熟悉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從2010年至今,總計發射54次,2次發射失敗,發射成功率96%。

這就是為什麼NASA最終選擇阿特拉斯5,而非獵鷹9號火箭的主要原因。哪怕是前者發射價超過1億,而後者最多6200萬。

我們正在見證人類太空探索史上一次里程碑事件,洞察號探測器一箭飛天,飛越4.8億公里、6個半月後登陸火星,探知紅色星球的地下世界……

對於99.98%的地球人無所謂,但對於我們0.02%的人來說,很重要!

推薦閱讀:

關於火星生命 在地球上做研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內含中文視頻)
火星綠卡
劉慈欣遇見奧爾德林,從地球往事聊到月球往事
為何加發現37.7億年前化石 或預示火星曾有生命?

TAG:火星 | 火星探測器 | 太空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