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青年到底是個什麼形象?
一個叫「前世青年」的應用昨天刷了朋友圈的屏,大家分享自己風姿綽約的照片,非常歡樂。恰逢五四運動99周年,藉此機會,我們看看一百年前的青年,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
民國時期的老照片,相信大家都看了不少。但這些照片給我們看的,是一個個個體的形象。而對於一個群體來說,他們的面目仍然模糊。今天,我們試著用消費數據,為他們勾勒出一個大致的形象。
首先,我整理了八份一百年以前的消費支出調查,列舉如下:
表格 1:各地區人口消費支出結構 1920—1930
來源:北京近郊和安徽休寧的數據來自英文期刊《中國經濟月刊》的2卷5號,頁22,1925年2月;四川嘉陵江數據來自日文期刊《支那研究》,14號,頁152-154,1927年7月;其他數字來自上海市政府社會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頁18,1934年。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年前,人們的消費支出中,有一半以上是要花在吃飯上的,北京人力車夫,安徽休寧農民的食品支出佔比甚至高達68%。食品支出佔總支出比重被稱之為恩格爾係數,而超過50%甚至接近70%的恩格爾係數,非常之高。當今也只有肯亞、奈及利亞等國家的恩格爾係數超過了50%。2017年,我國的恩格爾係數只有29.3%。
一百年前的人們將一半以上的支出花在了食品上,那他們都吃了一些什麼呢?農民一般來說是吃不上米面的。以北京的農民為例,主食如下:
表格 2:北京清華園左近七村農民糧食之種類 1924—1925
來源:清華學報3卷1期,1926年6月。轉引自王清等編:第一次中國勞動年鑒,第1編3章,頁464,1928年
北京的農村如此,全國的農村也好不到哪裡去,大部分農民,是沒辦法吃自己種的東西的,而且常常有收不抵支的風險。
在城市,居民的生活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以上海為例,我們可以畫出下表:
表格 3:上海工人平均每人每天食品消費量 1920-1930
來源:整理自《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頁26-29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上海工人每天吃的稻米和豆製品佔全部食物的70%。傳說中的「解放前上海貧民只能吃大閘蟹」並不存在,事實上根據《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對305戶普通工人的調查,每人每年能吃到的新鮮螃蟹和咸蟹加起來僅有179克——差不多每人每年吃一隻。如果只算新鮮螃蟹的話,每人就只剩半隻了。
六成的支出花在食品和居住上以後,剩下的消費主要是衣著、燃料和其他雜項消費。
表格 4:上海市工人平均每年購置衣物、燃料和其他雜項數量
來源:整理自《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頁66-74
從上表可以看到,一百年前,人們的成品衣物消費非常少,主要是通過購買布料做成衣服。就連最簡單的短衫單褲,購買數量都少得可憐,人們平均3年買一雙男鞋,平均12年才會去買一件衣服,一雙女鞋,而到了現在一不高興就買買買的女鞋,也要12年才會買一雙,大部分人購買的都是草鞋。
雖然在吃穿方面很簡樸,但人們卻同時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在香煙和黃酒上。平均每人每年要抽70盒香煙,喝18斤酒!在被調查的305戶人家中,抽煙、喝酒、飲茶的人家全部超過90%。
在衛生用品方面,人們主要購買肥皂,每個人平均每年要消費15塊肥皂。同時,每人每年在化妝品上的花費,大概是肥皂花費的兩倍,香煙花費的一半。
考慮到對工人的調查也以青年人為主——305個被調查對象中,戶主的年齡在15-40歲之間的佔比為73%——我們可以將上述調查等同於一個面向青年人的調查。那麼綜合以上幾個表格,一百年前,一個居住在上海的城市青年人的消費形象應該是這樣的:
他手頭拮据,每餐僅有米面豆類,少見魚肉蝦蟹。身著粗布自製短衣,腳穿草鞋——有可能穿著襪子。畢竟一年買一雙。每三星期消耗一塊肥皂使他看起來還算清爽乾淨,但是十二年才買的一次衣服卻顯得破舊不堪。一口黃牙暴露了他煙不離手的習慣。平時必飲茶,飯點每每要喝上一杯酒,用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的攝入來保持精神的愉悅。
所以,如果真的有前世青年的話,我覺得有一個形象會比較合適,他擁有如下特徵:
煙(一年70盒煙):
舂了一天米,吃過晚飯,便坐在廚房裡吸旱煙……
他這時確也有些忐忑了,慌張的將煙管插在褲帶上。
酒(一年11斤酒):
正喝了兩碗黃酒,便手舞足蹈的說……
等等妙法克服怨敵之後,便愉快的跑到酒店裡喝幾碗酒
茶(一年7兩茶葉):
這晚上,管祠的老頭子也意外的和氣,請他喝茶
衣(12年買一件衣服):
第一倒是肚子餓。棉被,氈帽,布衫,早已沒有了,其次就賣了棉襖。
脫下破夾襖來,翻檢了一回,不知道因為新洗呢還是因為粗心,許多工夫,只捉到三四個(虱子)
食(一年吃13斤蘿蔔):
待三個蘿蔔吃完時,他已經打定了進城的主意了。
他就是……
是的,如果真的能轉世到一百年前重生,
然後沒有到農村,而是有幸到了上海,
然後又有幸長成青年,
那麼平均概率上,就是阿Q這個形象了。
推薦閱讀:
※李說經濟史——從短缺之苦到幸福的煩惱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女性政治參與對教育平等的影響
※瘟疫、溫情與道義──透視威尼斯平民的經濟生活
※偏居一隅,福兮禍兮?——孤立程度與經濟發展的定量分析
※歐亞世界簡史(44) 資本主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