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書發布:小米綜合硬體凈利潤率不超5%緣何再成焦點?

日前,小米CEO雷軍在母校武漢大學舉辦小米6X發布會期間公布了一項重要決定:「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過的部分,將超過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

對此,榮耀總裁趙明在之後的GMIC大會演講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如何評價上述雷軍的言論時稱:「其實大家可以調查一下,中國做硬體的公司有幾個企業綜合硬體的凈利潤率能達到5%的。綜合硬體的凈利潤率能達到5%的鳳毛麟角」。

巧合的是,就在雷軍發表上述言論不久,小米提交了IPO招股書,進而讓業內對於其財務,尤其是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硬體業務的營收和利潤狀況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而此前提出的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的言論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那麼問題來了,究竟雷軍的綜合硬體凈利潤率不超5%到底是真是假?其意欲何為?

這裡我們不妨先看看究竟什麼是所謂的硬體綜合凈利潤率。對此業內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無法理解雷軍創造的硬體凈利潤率為何物,炒作噱頭十足。我們在小米日前發布的IPO招股書中,不要說硬體凈利潤率,就連「凈利潤率」的字眼都未能發現。不過,根據之前業內流傳的小米Pre-IPO融資推介材料,小米2016年硬體業務的凈利潤率僅為2.8%。由此看,上述對於雷軍炒作噱頭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如果當真小米的綜合硬體凈利潤率始終就沒有超過5%的話,雷軍此言說了就等於沒說一樣,無非是討巧用戶的小伎倆。

另外一種說法是,針對消費類硬體,除了極少數企業可以做到5%的凈利潤率,其他均低於此數值。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凈利潤率涉及的因素紛雜,並無直接可以客觀量化的標準。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以當下的智能手機產業為例,據2017年第一季度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報告,蘋果手機該季度營業利潤101億美元,營業利潤率達30.7%;其次依然為三星,約為9.7%。該數據報告顯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OPPO收入約54.1億美元,營業利潤2.54億美元,營業利潤率4.7%;華為營收67.4億美元,營業利潤為2.26億美元,營業利潤率3.35%。如果扣除相關成本,所謂的凈利潤率會更低。在此我們看到,在智能手機產業,除了蘋果、三星所謂的凈利潤率能超過5%外,其他手機企業均不可能超過5%。

除了手機行業,其他以硬體為主的廠商的利潤率又是何種表現呢?例如同樣涉足手機業務的聯想,根據其2017/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7年第四季度)業績顯示,聯想集團該季度毛利率為13.5%,最終凈虧損2.89億美元,凈利潤率為-2.23%;而在2016年同期,其季度毛利率為13.1%,凈利潤0.98億美元,凈利潤率也僅為0.81%。同樣,根據TCL(同樣具有手機業務)公布的2017年業績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收為1115.77億元,營業利潤41億元,營業利潤率3.67%;凈利潤35.34億元,凈利潤率3.17%。看來,其他硬體企業的凈利潤率也很難達到5%這個水平。

具體到小米,從其招股書看,小米手機和生態鏈最新的毛利率分別是8.8%和8.3%,儘管小米沒有公布手機和生態鏈的綜合利潤率,但提到了2017年的綜合利潤率 4.7%,即利潤率高達40%左右的互聯網業務算進去,小米整體的綜合利潤率也僅為4.7%。當然這依然是沒有扣除成本的情況下。可見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率不要說超過,就是達到5%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我們不得不認為,雷軍的言論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噱頭意味十足,即概念難以自證,且隨時可以變動,至於多出部分返還用戶更是空中樓閣,畢竟上述事實證明,除了蘋果、三星外,其他手機廠商的營業利潤率沒有達到5%的。所謂的5%的凈利潤率何來?這也難怪榮耀總裁趙明對媒體稱,真能做到5%的凈利潤率是很開心的事。

當然除了上述之外,此次招股書發布,小米綜合硬體凈利潤率不超5%再次引發關注還有業內對於其估值、IPO後投資者是否看好其發展前景的考慮,畢竟對於目前硬體營收依然佔據其整體營收90%以上的小米來說,如何講好故事比實際業務的運作重要得多。


推薦閱讀:

小米7購買攻略是什麼?
如何評價小米MIX2?
小米MIX2高屏佔比直逼iPhone 8!庫克很緊張!
指紋識別成為FPC增長最為迅速的細分應用領域
小米在知乎評價高的原因

TAG:小米手機 | 小米N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