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到底好看嗎?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先說一個有意思的事情。片中有兩個小細節:1、田壯壯老師演的老父親給林見清介紹了一個政法大學讀書的對象:"昌平,遠嗎?"林見清回答:"我不接受異地戀。"2、林見清看房的時候,中介告訴他:"再過十年,北京的房價就趕上紐約了。"我分別在北京和老家看過這部電影,看到這兩處細節時,北京的觀眾無不發出會意的笑聲,而在老家的影院里則安靜得出奇。

《後來的我們》引起的很多爭議,其實都可以從這個細節里看出端倪。

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無論是劇情還是主題都十分陳舊,甚至毫無新意,說是劉若英《後來》的故事版也無不妥。兩個從小城市到北京的小鎮青年—林見清和方小曉—在北漂的過程中相互取暖,後來,他們成了更好的人,只是兩人的愛情在努力打拚的過程中,被殘酷現實的辛酸細節,一點點腐蝕磨損。雖然劉導演在影片中運用了黑白配色與彩色畫面的交叉對比,並且分出兩條敘事線索,但這些技巧的運用都實在平庸。

此外,影片中一言不合就懟文青台詞的操作,可以說犯了所有文藝女歌手當導演的毛病:劇本不是歌詞,歌詞可以抒情,但劇本必須克制。因此,影片里那些適合口耳相傳的金句,例如林見清的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和林父的 "緣分這事,只要不負對方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 也未能拯救這部電影,大家一邊用這些句子發著朋友圈,一邊毫不留情地吐槽著尷尬的台詞。

那這部影片真的如很多人所說那麼不堪嗎? 未必。

之前有人問我這部電影是否又是一部販賣情懷的作品,這麼講並不客觀。作為處女作,劉若英導演的成績無疑是合格的。我曾經說過,判斷一部電影最基本的標準就是看它是否符合邏輯,這個邏輯包括敘事邏輯、人物邏輯、常識邏輯等等,拋除偶爾尷尬的台詞,影片的劇情流暢,情緒的鋪墊和引導非常自然,人物合理,方小曉的人設和周冬雨的表演天衣無縫,故事線雖然簡單平庸,但挑不出太多問題(對比同期上映的《脫單告急》和《21克拉》就會有更強的感受),更何況還有攝影李屏賓、杜篤之、張艾嘉、田壯壯、廖慶松等一票大咖坐鎮。這註定了奶茶的處女作不會太掉價。

而真正成為亮點的,則是影片里大量紮實的細節和演員的表演。

劉若英為電影設計了若干場吃速食麵的戲,稱不上新意,但每一場吃面都挺到位。快樂地吃面、孤獨地吃面,搶著吃一鍋麵,剩下半鍋無人問津的面,都是導演想法的一部分。另一個意象式的存在是那張破沙發,那是個基本可以跟"家"劃等號的物件。它們反覆出現,成為北漂生活的一部分。不知道多少觀眾在這些點上感同身受。

兩人住過的地下室和出租屋跟現實中一模一樣,樓道里貼滿搬家開鎖通下水道的小廣告,擁擠的過道堆滿雜物,上方的晾衣繩七七八八地晾著衣服。沒有窗戶的小房間里,有為了讓髒兮兮的牆保持美觀貼的舊報紙,熟悉的電腦桌,架子床,隔斷間糟糕的隔音,和半夜聽到的不可描述的聲音。無需刻意,這些細膩的細節自然因現實的沉重質感而動人。

周冬雨這位出生於1992年女演員,從《七月與安生》開始被大家接連不斷地表揚了三四年了。作為演員,她實在太靈了,鬼馬俏皮風,被她玩兒得特別轉。眯起眼來笑,嘟起嘴來哭,斜著眼看人,蹦著腳走路。跟誰一比都是特小一隻,隨手拎上或夾在胳肢窩裡就能走了。周冬雨在《後來的我們》里把這些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然而,這一切都沒辦法讓《後來的我們》擺脫惡評如潮的尷尬,暫且不說"退票風波",回到電影本身,問題到底在哪?

這可能還是要回到文章開頭那個小細節。概括起來,就是這部電影的受眾面太窄,能引起的共鳴太少。

自從《失戀33天》、《初戀這件小事》、《致青春》開闢了青春片新類型,《中國合伙人》、《我的少女時代》、《滾蛋吧,腫瘤君》延續了一以貫之的風格以來,這種類型的片子從一開始就沒走過挖掘深意的道路,支撐影片始終的,都是情緒。事實上,這些年的青春片里,除了《中國合伙人》還稍微嘗試過與中國的改革發展相結合之外,其餘的影片無一例外都是類似的套路,而這種類型片最需要的,就是觀眾的共鳴。

電影的兩大主題,"前任"和"北漂",似乎都無法觸動觀眾的內心。前者已被用爛,至於後者,離開了北京特定的環境,能領會到前面那兩個點的觀眾又有幾何?正如我家鄉的那些人一樣,絕大部分觀眾不理解何為北漂、群租房,以及有種恐懼叫"房東打來電話說第二天就搬走"。一部充滿情緒的電影最有力量、最有現實感的共鳴點統統失效的時候,你又如何指望觀眾買單?

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上述兩款情緒沒起到催淚的效果,影片接近末尾,田壯壯扮演的父親,寫給女主角方小曉的那封信成了最後致命一擊。電影放到這一部分的時候,不論是北京還是老家的影院,我都聽到了綿延不絕的啜泣聲。其實這並不能說明田老師比兩位主演的表現更出色,他的台詞沒什麼新意,表演也是中規中矩的那種好,可是家庭、老去的父母這樣的母題更有普適性,更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

我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原因很簡單,當正在街邊吃面的方小曉看到電視上的林見清時,她咧嘴笑的那一瞬間很像我前女友,不論別的地方喜不喜歡,也不論其他人怎麼評價,至少這個鏡頭觸動了我的點。同理,觀眾眼裡有什麼,他/她看到的就是什麼,好看與不好看,全在個人。正如當片中兩人搬到新的地下室的時候,林見清眼裡只有不耐煩和遊戲,而方小曉卻看到了窗台上那一朵小花。


教你一招變酷的方法:掃描下方二維碼↘

weixin.qq.com/r/uDjfx7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但評電影《無問西東》
20年國產片票房年度TOP10背後:青年人的口味發生了什麼變化?
《唐人街探案2》電影觀後感
國產「硬氣」電影太少?《終極代碼》早已殺青待命!
美美(美媒)哀嘆如此火爆的春節檔,和好萊塢一毛關係都木有

TAG:電影 | 中國電影 | 周冬雨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