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花開解謎題

北方人對蠶豆的認識,多半要歸功於魯迅的文章。不管是穿長衫,站著喝酒的孔乙已;還是《社戲》中"深夜歸航偷豆"的小夥伴,都離不開一個道具一一蠶豆(紹興稱羅漢豆)。現在閉上眼睛,彷彿還能看到語文老師講課時的情景。中等身材,清瘦的面龐,蓬亂的頭髮,寬邊黑框眼鏡,操著一口江南口音,講到得意處會微微搖著頭:"《社戲》里最傳神的就是這個『偷』字,用『采』、『摘』都是淡而無味,只有這個『偷』字才充滿童趣。」臨下課前,老師還給我們留下一個謎題:江南一帶為什麼會有"蠶豆花開黑良心"的說法?並說:當你們親眼看到蠶豆花時就會明白了。

《社戲》中看戲的場景

前年4月初,我有幸來到紹興,而且第一次見到了蠶豆花。來到這座古城時,恰好細雨路過江南。石巷、小橋、流水形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緻。詩情畫意的江南顯得水靈靈的鮮活。車子經過綠蔭兩岸,平原上,土丘旁,高的樹,低的草,俯仰生姿,一派綠意。遠遠望去,油菜花開了,這位"藝術大師"把大地裝扮成了調色板,奪目丶燦然。望著窗外的美景,我好奇地問:"怎麼沒有看到蠶豆開花呀?"友人笑道:「這位小姑娘藏在深閨中,遠處是看不到的。過一會兒,到了上虞我父母的老屋,讓你看個夠。」

煙雨江南

友人家的鄉間老屋坐落在一個湖畔,村裡每家院落外都有溪水流過,一幅典型的水鄉景象。老屋斑駁陸離的一面牆上,掛著一長溜咸貨:豬頭、五花肉、前後胛……在春日陽光的照射下,未曾褪去的粗鹽粒晶瑩發亮。房前丶屋後幾乎被一種綠油油的植物佔滿了,走近前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友人笑著說:"這就是你念叨了一路的蠶豆花。"這時,我才驚奇地發現,撥開肥大的蠶豆葉,一朵朵晶瑩的小花,撲入眼帘。原來蠶豆開花很象芝麻,始於根部,節節向上。蠶豆花有花生米大小,白色花朵中間有紫斑,而那花心可的的確確是黑色的。此刻,我猛然領悟到"蠶豆花開黑良心"的民諺由來。

白色花朵中間有紫斑,花心是黑色的

微風吹過來了,墨綠色的葉片上,間或露出黑白相間的豆花,簡直像極了一隻只小蝴蝶在上下翻飛。蠶豆花可持續開放兩個月,收豆時,下邊的黑夾子里已蹦出豆寶寶,上邊的花依然綻放著笑臉。我不禁感嘆:"世間竟有如此不圖虛名的生命。"難怪清代詩人汪士慎贊它:蠶豆花開映女桑,方莖碧葉吐芬芳。田間野粉無人愛,不逐東風雜眾香。

像極了一隻只小蝴蝶的蠶豆花

這時,友人的父母迎了出來,一番寒暄後,大爺說:今天晚餐就讓你這個城裡人,嘗嘗新鮮的羅漢豆(蠶豆)是什麼滋味吧。"說話間,大娘已在廚房忙了起來。

粒粒飽滿的新鮮蠶豆

紹興人對蠶豆可謂情有獨鍾,在紹興農村冬季作物中,蠶豆的種植比重極大。因為種得普遍,所以收穫和吃蠶豆在農家生活中也就成了一個重要內容。說到吃,當地人最普通的吃法就是蒸,將新鮮的蠶豆去皮,取出鮮豆瓣,用大火蒸10分鐘,使豆板起花狀便可出鍋了,入口鮮嫩酥糯。紹興對於這種烹飪方式相當擅長,甚至在紹興方言里,還有一個專門的"熯"字來表示,相當於蒸的意思。即煮飯時在飯鍋中放上竹製的飯架,置菜碗於上,利用煮飯產生的蒸汽使菜變熟。

豆板起花狀便可出鍋了,入口鮮嫩酥糯

在我的印象中,如果用蠶豆炒菜,就應該剝去外面的軟皮,露出鮮翠欲滴的蠶豆米,才好下鍋炒。沒想到,大娘用剛摘下來的嫩蠶豆炒菜,根本不用去皮,新鮮蠶豆真是比蜜甜,比酥軟。嫩蠶豆配著炒什麼都好吃,無論肉丁、肉片、雞丁、雞片,保證味道鮮嫩可口。大娘做了一個蠶豆米炒肉片,油燒至八分熱,將蠶豆米放入,旺火快炒,少添水,稍稍燜一下,這時的蠶豆翠綠清香。重起油鍋放入肉片煸炒,加蔥姜蒜未炒至半熟,加黃酒、白糖、鹽及少量生抽,再將炒好的蠶豆米回鍋,略炒拌勻,裝盤。

翠綠清香的蠶豆炒肉

待開飯時,飯桌上已滿滿地上了十幾樣菜。大爺又從地窯里拿出一壇存放了二十幾年的黃酒,加熱後給我們斟滿了酒杯。第一次吃到這麼新鮮的蠶豆,我也認真的品嘗了起來。入口的第一感覺是清香;第二感覺是滑嫩;第三感覺是回味甜美。直到現在,這種"自然"的味道仍然深深地留在腦海中。就這樣,邊吃邊聊,喝幾盅老酒,慢慢享用著,直到又圓又紅的夕陽落入湖中。

喝幾盅陳釀黃酒,豈不快哉

突然想起某位文人之語:吃的境界不僅僅在於酒之美、餚之佳,能領略到某種心嚮往之的生活方式,體味到一點與大自然的溝通,不也很快樂嗎?


推薦閱讀:

粽子地圖炮,你是甜黨還是咸黨?地球知識局
不用烤箱的甜品合集,簡單又美味!
打造羅湖美食指南 羅湖十大最「贊」美食商家出爐
有一條怎麼吃都不膩的路,它叫大學路
冬夜,還有什麼能比羊肉更暖

TAG:植物 | 美食 | 家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