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概覽(一)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原本並不是一種哲學思潮,它的主要成分是後現代的文學藝術(包括建築的藝術風格)和後工業社會的社會科學。
後現代與現代的區別
後現代主義的「後」是超越之義。它要超越的是自啟蒙運動以來的理性主義傳統,即所謂的現代性。現代哲學的一個派別往往集中批判傳統哲學的某個方面或吸收其他方面,以求有所建樹。後現代主義則要求全面徹底的批判,並且是懷疑、否定、解構和顛覆意義上的批判。
後現代主義否定了傳統哲學理論的一切價值和內涵。他們的話語難以建立新的理論。正面建樹不多,卻處處表現出強烈的懷疑主義、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利奧塔
利奧塔是後現代主義的文本起源,他把後現代定義為「對宏大敘事的不信任」,還表現在對統攝性的元話語的拒斥。
他在1970年發表了《後現代的知識狀況》。他反對以知識論為核心的現狀,主張以後現代的話語來代替哲學裡知識論的綱領。他認為後工業和後現代社會是以計算機產業為基礎的信息社會,知識已經成了生產力和權力。同時沒有一個人或者集團能夠掌握全部信息,知識的爭奪同時也是對話與分享。必須遵守共同的規則,科學和敘事是規則不同的兩門知識,不能用一方來否定另一方。
科學發展也藉助了哲學敘事,其一是關注人性解放的神話,其二是關於所有知識統一性的神話。利奧塔:「這兩個國家的神話(法國、德國)共同構成了以科學主義為主導的現代主義。」
哈貝馬斯對後現代的批判
哈貝馬斯認為現代性的特徵是:職業性的科學、普遍道德準則和法律、自由的藝術創作。這正是現代化的三大偉大成果。哈貝馬斯不同意因為工具理性產生的弊端而全面否定啟蒙理性,從整體上否定現代主義的價值觀。
哈貝馬斯對後現代主義發動反批判的出發點是後現代性的藝術美學特徵。他反對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馬爾庫塞的審美革命的主張,認為這是企圖用藝術價值來取代理性和道德普遍性的另一種極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