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致癌物就在你身邊,現在知道還不晚!
先來個快速問答熱熱身
在劑量沒有顯著差別的情況下,以下那種生活方式最傷身體?
1)每天早上喝一杯冰咖啡提神
2)長期晚睡晚起,過夏威夷時間
3)長期吃隔夜飯菜(隔1-2天的那種),只要沒變質就行
4)每天回家給自己一杯葡萄酒或一罐啤酒,小酌放鬆一下
答案是 4)小酌怡情
因為酒精是 一級致癌物
太長不看版
沒什麼小酌怡情,小酌也傷身。
沒有安全限量,多喝一點,你離健康就遠一點。
有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適當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小酌怡情,酗酒傷身」是大部分人的健康理念。但是,從科學角度,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最近,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布了一個涉及約 60 萬人的大樣本研究,結果再次證明了科學界的主流觀點: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是很難制定「安全限量」的,每多喝一點,傷害就增加一分。所以大家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避免飲酒。
我們這次就來具體說說,這個研究是什麼回事?為什麼酒精會對人體造成那麼大傷害?我們得先從飲酒「限量標準」說起。
01. 關於飲酒的限量標準
各個國家的居民膳食指南里,一般都會有一個關於飲酒的「限量標準」。
比如,2016 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就寫著: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25 克,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15 克,孕婦和兒童少年應禁止喝酒。
而美國是這麼規定的:成年男性一周酒精攝入不要超過 196 克,成年女性一周不要超過 98 克。簡單計算一下你會發現,美國比起中國,對於成年男性更加寬容,而對於成年女性則更狠一點。
除此之外,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比美國寬鬆得多,限量大約是美國的 1.5 倍。而英國的限量只有美國的一半左右。
要注意的是,這些「限量範圍」,並不是說在限量內飲酒就沒事,而是對於廣大群眾來說,酒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組成部分了,一刀切的「禁止飲酒」基本起不到指導作用,只會招致大家的反感。上世紀 20 年代的美國就是一個經典範例。
所以,各個國家只能按照自己的實際國情進行「妥協」,從而制定出這套「限量標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任何國家會鼓勵那些滴酒不沾的人去「適當飲酒」的。
說了那麼多,你一定也想到了其中的問題:
1. 各國的限量範圍相差也太大了吧!
難道是各國人民的體質不一樣,酒精對他們的傷害也不同?有沒有一個真正的「限量標準」,當低於這個標準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認為酒精對身體無害?
2. 為什麼要針對不同性別制定不同的標準?
難道是男性天生就要比女性能喝,喝很多酒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柳葉刀》雜誌刊登的這項研究,就是為了搞清楚這些事情。
02. 酒精與心血管疾病
這項研究共有 599912 名一開始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被試參與,研究者嚴密追蹤了這些被試每星期的飲酒量,持續了好幾年,而且採用統計學方法,排除了地點、性別、吸煙情況以及肥胖情況對結果的影響。
最後的結果,卻是令人震驚的:
這張圖顯示了酒精對各種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影響。
可以看到,只有心肌梗塞發病率隨著飲酒量增大而略有下降,冠心病大體保持平穩,但高劑量時還是存在正相關。中風、心衰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隨著飲酒量的增高「一飛衝天」。
總的來說,攝入酒精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酒精攝入量越高,風險也就越高。
要注意的是,在中風、心衰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方面,即使每周只攝入 100g 酒精,紅點依然在基準線以上,這證明每周 100g 的酒精量已經足夠對人體造成傷害。
「喝酒能軟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說法不攻自破。
100g 酒精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你平均每天喝 1 聽啤酒,或者 1 杯葡萄酒,或者 1 小杯多一點的白酒,一個星期攝入的酒精量已經達到了 100g 左右。而這,在大家看來,還完全是「小酌怡情」的標準呢。
03. 酒精與壽命
《柳葉刀》雜誌刊登的這項研究,還揭示了喝酒和壽命之間的關係。
這張圖顯示了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和飲酒量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出,每周飲酒量在 100g 以上時,每升高一點,死亡率都會大幅提升,「多喝多死」。
那麼,你可能想問,喝酒到底能夠減少多少預期壽命呢?研究人員考慮周到,直接作圖給你了:
橫坐標是年齡,縱坐標是預期減壽年數。
簡單來說,假設你 40 歲,屬於「豪飲派」,每天攝入 50g 以上酒精(2瓶半啤酒 / 半瓶多葡萄酒 / 5小杯白酒),預期減壽5年。
如果你屬於「適量喝點」派,每天攝入 30g 左右酒精(一瓶半啤酒 / 半瓶葡萄酒 / 3小杯白酒),預期減壽 3 年。
如果你屬於「稍微喝點」派,每天只攝入 15g 酒精(1聽啤酒 / 1杯葡萄酒 / 1小杯多一點的白酒),預期壽命還是會減少半年左右。
而且,這張圖片左邊和右邊分別對應了男性和女性。可以看出,在減壽方面,男性和女性並沒有太大差別,都是「多喝多死」。
在最後,這篇文章給出了自己的結論:如果真要給酒精攝入去定一個「限量標準」的話,它可能會遠小於目前大部分國家的膳食營養建議,至少,它可能小於 100g 每周。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絕對不喝」不現實的話,如果還想維持健康,就需要用連「小酌怡情」的標準都還要再低的標準去要求自己。而具體這個標準是什麼,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04. 酒精與肝病、癌症的關係
《柳葉刀》雜誌刊登的這項研究,重點關注了心血管疾病和預期壽命。而酒精對人體的危害遠遠不止這些。
有大量證據顯示,長期攝入酒精會造成酒精性肝病,最後導致肝硬化。每天喝酒的酒精量大於 50 克的人群中,10 年到 15 年後發生肝硬化的人數每年約為 2%,肝硬化死亡中有40% 由酒精中毒引起。
酒精還是 WHO 國際癌症研究組織「欽定」的一級致癌物。對身體有明確的致癌作用。而且,它的致癌範圍、機理都已經研究非常透徹了。
酒精在體內是分成兩步來代謝的:首先,乙醇經過乙醇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醛。隨後又經過乙醛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酸,然後進一步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而代謝的「瓶頸」往往卡在第二步:酒精被大量轉化為乙醛,但又沒有足夠的乙醛脫氫酶去催化它馬上分解為乙酸。於是,大量生成的乙醛就會到身體各處細胞的 DNA 里去「搞破壞」,細胞就很容易發生癌變啦。
(當然,真正癌症形成過程是很複雜的,也存在很多不同的機制。這裡只是為了方便理解的簡述)
酒精幾乎對所有常見的癌症都有促進作用,效果在全身可謂「遍地開花」。人體至少 7 個部位的癌症與酒精聯繫緊密:口咽、喉部、食管、肝臟、結腸、直腸和乳腺。有統計數據表明,3.5% 的癌症是由酒精造成的,同時每 30 個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一個是酒精造成。
對於酒精的致癌作用,就更加難以制定「安全劑量」了。只能說,多喝一杯酒,致癌的風險就提高一分。
綜上所述,我對酒的態度一直是「如果可能就盡量少喝,能不喝的話最好」。
05. 總結
- 喝酒能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即使「小酌」也依然存在影響。
- 喝酒會使預期壽命縮短,縮短的程度和酒量呈正相關,與性別關係不大。
- 喝酒會增加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發病率。
- 酒精是一級致癌物,能明確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病率,而且很難制定「安全劑量」。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博「技術型吃貨」。
Reference:
1)Wood, Angela M., et al. "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 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 The Lancet 391.10129 (2018): 1513-1523.
2)
Alcohol Linked to Several Types of Cancer※下垂和外擴,這個鍋請給調整型內衣
※高血脂、脂肪肝並不是由肥胖引起的,反而可以通過營養素來治癒
※自己掏耳朵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怎麼避免掏出血來呢?
※什麼是生酮減肥?有什麼副作用?
※早上四點半到六點醒來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