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不要追求完美而是選擇和接受怎樣的不完美

——《道德經》的愛情婚姻智慧之五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經》四十五章中說:「大成若缺」,意思是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事物,再完美也是有缺陷的。用這種哲學的思想來看待愛情婚姻,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要選擇和接受怎樣的不完美。

一、 愛情婚姻就是「大成若缺」

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愛情婚姻完美無缺的理想主義思潮泛濫,於是出現了大量的剩男剩女。按照老子的哲學思想,「完美」是相對的,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所有的愛情婚姻都是「大成若缺」。

前幾年,我經常去上海的人民公園,這裡的婚介市場世界聞名,每到周末這裡特別熱鬧,很多家長到這裡來為子女相親。我接觸了一些求婚者和他們的家長,發現不少大齡青年,之所以變成了剩男剩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太理想主義,太追求愛情婚姻的完美。

有一位女博士32歲了,要求男方35歲以下無婚史,必須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有房子無貸款;學歷要與她相當,職業必須是外資白領或公務員,月收入1.5萬元以上。而且對長相要求特高,身高1.75以下的不要,戴眼鏡的不要,臉上有痣的不要,長絡腮鬍子的不要。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她母親在人民公園尋了三年一無所獲,可是女博士決不降低標準,所以就一直剩下了。人看人往往是這樣,你看別人不完美,別人看你也不完美

美國作家黛比·珀爾說:「上帝把不完美的女人賜給了不完美的男人,因此他們可以共同生活,一起成長。」這與老子的相對論是一致的,愛情婚姻的選擇就是「大成若缺」,無論怎樣選擇都有遺憾。我們不是要追求完美,而是選擇接受怎樣的不完美

有一位女生,深愛著自己的一個同事,他認為這位男生跟別人不一樣,生於書香門第,有知識、求上進,認定他是一支潛力股。但她沒有主見,就去問閨蜜,閨蜜說:「他比你大6歲,面相又顯老,不適合你。」這就是那位男生的不完美之處。

後來她認識了一位更年輕的帥哥,當初還認為閨蜜的話是對的。結婚之後,她發現自己選錯了人,她說這個男人沒什麼文化,也不求上進,並迷上了賭博,還有家暴行為。婚後三個月,兩人就在經濟上分開了。

不久她的前男友考上了大學,這位女生後來找到前男友,哭訴自己婚後的遭遇,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可是這時,前男友已經不可能再接受她了。年齡上的一點不完美,使這位女生放棄了正確的選擇,以致於悔恨終生,這能怪誰呢?當時是你自己要分手的。

這就像買股票,買哪只股票是你自己選的,風險必須你自己承擔。看人要看主流,一味追求完美,往往到頭來得到的卻是更加的不完美。

二、理想的愛情婚姻狀態——沖氣以為和

與前面那位女士一樣,許多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卻沒有了「很愛很愛」的感覺,認為自己不夠幸福,後悔當初的選擇,這就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理論」。

尤其是女性,大多數女人在結婚後不久,就發現自己嫁錯了男人。上海有的小青年結婚一個月就離婚,還有當天結婚當天就提出離婚的。

什麼樣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呢?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結婚好比負陰抱陽,陰陽互動產生和氣,有和氣才能達到和諧的婚姻狀態。中國的文化就是「和」文化,對內對外都主張「和為貴」,《說文解字》中說:「和,相應也。從口,禾聲。」相應,就是互相適應,互相適應就是陰陽調和。

中國人講「家和萬事興」,我認識這麼一對夫妻,十幾年前從安徽農村到上海來打工,後來接手了一家餐廳,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相互扶持,把餐廳經營的紅紅火火。十年下來,他們靠自己的艱苦奮鬥,在上海買了房子安了家,成為了新上海人。他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重視學習。走進這家餐廳,到處都擺著國學書籍,顧客想看可以拿走,餐廳每周都安排員工學習國學,他們認為國學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成長。他們對員工如同兄弟姐妹,關係非常融洽,員工都叫他們老師,不叫老闆的。我很佩服這兩個年輕人,他們的婚姻和諧相應,充滿了幸福感,這就是家和帶來的成就。

《易經》上說:「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婚姻和諧要靠雙向的良性互動,單靠一方的努力不行。良性互動產生和氣,和氣就是正能量。不良的互動產生的是濁氣,有濁氣就會污染家庭環境,使婚姻不和諧。

三、互不傷害是處理夫妻關係的底線

老子在《道德經》六十章中說:「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這句話用到愛情婚姻方面,就是說夫妻二人不要互相傷害,讓家庭生活安寧,這就是修德了。夫妻長期在一起生活,有摩擦、有矛盾分歧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要守住一條底線,就是不要互相傷害,這是一個道德修養的問題。

許多夫妻關係緊張,都是因為互相傷害造成的,最嚴重的傷害就是家庭暴力。有些素質較差的男人,總是試圖用暴力征服女人。有的女人夫妻吵架,動輒就揭男人的短,用最難聽的話來罵人。暴力傷害、言語傷害,都是一種過激行為,是溝通能力差的一種表現,說明你缺乏解決問題的智慧,只好動粗,然而動粗只能激化矛盾。

有一位女士,為了一件小事跟丈夫爭吵,出口就傷人,丈夫打了她一巴掌。第二天,她就鬧到丈夫單位去了,男方是一位教師,這樣一鬧弄得全校師生都知道了,男方受不了這種傷害。

老子在《道德經》六十四章中說:「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老子在這裡強調了:一切災難和禍患都是因為違反自然規律和心理偏執而引起的,不固執就不會失去。這位女士非常固執,不聽人勸,不計後果越鬧越大。並企圖用離婚來逼男人低頭服軟。男人卻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女人不了解知識分子的這種特性,最後鬧到離婚了。失去了婚姻,這位女士非常後悔,其實她的丈夫是個很好的人,一個家庭由於她的固執就這麼毀了,受到傷害的不僅是大人,對孩子的傷害比大人更深重。


推薦閱讀:

如何讀中國歷代史書(一)
我們怎樣讀懂《論語》
道教神祇——四瀆龍神
學習兒童國學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