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孩子,低價值感的討好型人格

夢裡父母說:「叫你聽,你就得聽話」

跟父母吶喊:「不,我不聽,那個是你們的,不是我的」

對我而言,這樣的對話很棒,經過這些年的訓練,我已經跟潛意識在反抗,不再是討好跟感覺上力量弱小的我了。

這個夢境可能最近遇到幾個青春期父母有關。說孩子太有想法,太叛逆了,喜歡論對錯。

父母很擔心孩子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有時也渴望望子成龍。孩子有時確實錯的,有時確實眼光決定沒有那麼對。但是不聽勸不聽勸的孩子大多生活在一個接納,包容他的環境了,

許多父母認為自己民主,但是不是真的民主,父母說了不算,孩子說了算。

長期在抗爭下的孩子會有兩種:

A:更多會怨天由人,父母不理解我,她應該改變,可能會做出一起行為想令她改變對我的態度,因為她是錯的。

B:或者孩子會自己有個低價值的評價我是有多麼糟糕,老是惹父母不開心,我自己是個糟糕的人,如果不聽話,有一天父母也會對我失去耐心,只好強迫或者勉強服從。

別人為什麼需要孩子聽話?而孩子為什麼要辛苦討好別人呢?

與父母對比,孩子的身體,聲音,力量,說話權就是弱的。

父母經常會因為父母自身心理缺陷上的虛弱和掩蓋自戀需求,常常使用壓制跟強制性從弱者身上尋找存在感跟優越感,

而且父母並不會耐心聽你說些什麼,也不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小則說罵,大則揮掌。

欺負弱者的人只有兩種 :

1.父母的想法沒有從別人身上好好的獲得真正尊重,父母沒有辦法學習到傾聽,共情跟商量,父母也不相信小孩子(弱者)是需要被關愛而不是單面教育。

2. 父母根深地固的叛逆,欺負不了強者,但連小孩子(弱者)都敢看輕自己,總體感覺更不好了,覺得沒有價值感引發的暴怒。(經常不分場合的揍罵孩子或有路怒的人更多)

孩子真的這麼聽話嗎,答案不一定。

父母只不過利用孩子對父母的愛,害怕失去的弱點欺負孩子罷了!因為孩子的內心是恐懼跟害怕的,擔心父母(別人)真的不愛孩子。孩子會失去關係,會不孝,會被評價不好。

現代所謂的貧窮不單單是生活物質上的缺乏,還有指精神上的不牢固,不穩定。精神追求越來越被重視,因為大家不再是吃不飽而是不開心,感覺不好不幸福不愉快匱乏感強烈的人就像搖搖欲墜的大樓,隨時就暴發或崩塌。

低價值的人不會甘於一直低價值的,往往會去找自己高價值的平衡讓自己感覺沒有那麼差,如發展努力賺錢,學習,賭博,網癮,高消費,外貌,炫耀自己,對別人永不信任,美好幻想跟過多要求,欺負弱者等讓自己感覺好一些,但是那些只是一瞬間,撐不了多久還是會覺得自己真的挺差勁的,不值得被愛,被疼愛,(如要求愛人不停的要表達愛,討好朋友周圍的人害怕他們離開,聽從領導上司一系列不平等的要求,加班或忍讓)。他們沒有自信自己不討好時,別人會聽自己且會愛、尊重、公平的對待自己的),因而不停的在糟糕-平衡-糟糕-平衡-糟糕-平衡里循環旋轉。

你不是不會拒絕,而是不敢拒絕!

強迫或暴力下的孩子的走向:

父母需要別人服從自己的規則,按自己的方式表現愛與服從。

事實上,父母的命令不一定準確,做為小孩子(弱者),只有能討好父母或聽從父母的指令,孩子更多的走向只有變討好才能獲得穩定跟愛,因為反抗叛逆很難喚起父母對自己所言所行所教思考的方向(要麼出現大事件,如離家出走,孩子生病,抑鬱,自殺等可能,要麼自身的教育水平認知或思想覺悟高一些)。

幸運的人可以從更高的層次中成長解脫,大多數人很難被修復在成長(羽毛長大)後逃避,隔離,而不幸的人繼續找弱者延續父母的循環。


推薦閱讀:

童年與社會
面對導師壓迫這種軟暴力,要麼戰鬥,要麼「放棄」,別自殺,好嗎?
每個抑鬱症患者,都是超人!
為什麼有些人不漂亮卻很有魅力?

TAG:人格心理學 | 叛逆期 | 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