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見小曰明——從細微之處看人的五種方法

——《道德經》愛情婚姻智慧之三

□ 湖 山

在《道德經》五十二章中,老子向我們提供了一種觀察事物的方法,叫做「見小曰明」,意思是能夠從細微的小事情中看到事物帶來的變化才是真正的明白。「見小曰明」這四個字雖然簡短,卻充滿了人生的智慧,既可以用來觀察事物,也可以用來「知人」。「知人」是十分重要的,它關係到愛情婚姻的幸福與否,關係到人生的命運和事業的成敗。在婚戀過程中,不「知人」就投入感情,具有很大的風險,甚至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一、見小曰明——從細微之處看人的本質

「見小曰明」是觀察事物的方法,人是萬物中的一分子。用「見小曰明」來認識一個人,不要僅從大處看,而要多從小處看,以小見大,能從微小之處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就叫做明,明是覺悟的意思。因為小動作、小毛病、小優點,往往能夠暴露出一個人的本質特徵,傳達出許多無法掩飾的真實信息,只要你隱秘觀察,處處關注留心,就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

孔子很會識人,他講看人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過去的所作所為,看仔細他的心安於什麼情況。由我看人要善於視、觀、察,看的方法是要明白、清楚、仔細,根據他的過去、現在,推測他未來的表現。

《莊子·列禦寇》這樣教人識人,他說:「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煩使之,而觀其能;近使之,而觀其敬;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與財,而觀其仁;告之以色,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莊子說:讓他到遠處去辦事,看他是否忠誠。讓他干繁雜的事,看他是否有才能。讓他在近處工作,看他是否謹慎。突然發問,看他是否有知識。給他一個緊急的期限,看他是否講信用。委託他財物,看他是否仁義。告訴他危險的事,看他是否有節操。在他喝醉時,看他是否不忘準則。讓他與別人混雜相處,看他是否失態。用這九條去觀察,不好的人就會區別出來了,賢者也分辨出來了。過去山西晉商就是用這種辦法考察員工的。結合現代心理學的知識,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察一個人的品行:

二、從小事看人心善惡

老子講「德善」,看一個人的品德,首先要看他是否良善,善良是人品的第一要義

孔子也說:「唯仁者能好人」,只有具有仁善之心的人,才能真正去愛一個人。擇偶首先是擇善,如果你選擇的對象不是什麼善良之輩,你的婚姻就隱藏著風險,完全沒有安全感。萬科集團原董事局主席王石,說過一件從吃什麼看人心善惡的故事。

早年一位想和王石合作的老闆請他吃飯,那個人介紹說猴子非常聰明,人吃猴腦汁大補。於是老闆叫人牽來一隻猴子,只見他掄起鐵鎚向猴子腦袋砸去。一聲慘叫,猴子死了,腦袋被砸開,那個老闆拿起勺子掏猴子腦汁便吃。王石被此人的殘忍震驚,看著這個沒有善心的人,認定與他合作肯定是極其危險的,便沒有與他合作。後來,這位老闆果然在與別人合作時捲款而逃。

三、從孝悌看做人的根基

「百善孝為先」,孔子認為孝悌是做人的根基,一個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就是根基穩固,他對待父母兄長的態度會延伸、推廣到社會生活的做人做事上去。一個人對父母兄長不孝悌,人品就有問題,這種人不值得交,更不值得愛。因為他會如何對待父母兄長,就會如何對待自己的配偶

2011年10月24日,從老家湖南郴州來深圳幫助兒子帶小孩的廖祥光,遭到兒子的毆打,衣服被撕破,身體多處受傷,左肩膀上被咬得鮮血直流。打人者廖天野,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碩士研究生,深圳市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的公務員。

廖某和老婆生了一個胖小子,於是讓自己的母親過來帶孩子。母親在深圳的四個月,受到兒子暴打虐待達7次之多,兒子還罵母親是豬,怎麼不被車撞死。老母親不堪忍受,離開兒子前往寶安的女兒家。

在得知母親被辱罵毆打後,她的姐姐廖愛麗找到弟弟興師問罪,沒想到廖某回報給姐姐的也是一記耳光,姐姐對廖某有再造之恩,廖某讀大學的學費,都是姐姐廖愛麗出去打工賺的。

老父親為了討個公道,找到廖某理論,誰知被兒子用牙齒咬的皮開肉綻。廖祥光說,廖某也對妻子使用過家庭暴力。

廖某有才無德,他打罵父母,引起社會輿論一片遣責。深圳市委書記要求全社會深刻反思。孝道是人倫的底線,一個對父母不孝的人,能指望他能夠為人民服務嗎?

四、從習慣動作看修為人品

缺點來自性格,性格形成習慣。一個人不經意間的習慣動作,往往能夠展示出其內在的品性。百度上有一篇文章,叫做《一雙筷子看人品》,可以給人深刻的啟示,

說的是一位先生與朋友吃飯,恰好他的父親來看他,便接來一起吃飯。回家的路上,父親對兒子說:「你這個朋友,不可深交。」

兒子愕然,這個朋友是做生意認識的,合作過幾次,印象還不錯。

父親說:「從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個怎樣的人。他夾菜有個習慣性動作,總是用筷子把盤子底部的菜翻上來,劃拉幾下,才夾起菜,對喜歡吃的菜,更是反反覆復地翻炒,就好比把筷子當成鍋鏟,把一盤菜在盤子里重新炒了一次。」

兒子不以為然:「每個人習慣不同,有的人喜歡細嚼慢咽,有的人喜歡大快朵頤,不可苛求。」

父親搖搖頭說:「如此吃相,只能說明他是個自私、狹隘之人。面對一盤菜,他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盤子里翻來覆去地炒,如果面對的是利益的誘惑,他一定會不擇手段佔為己有。」

父親意味深長地說:「不要小瞧一雙筷子, 一個小小的細節,可以看出拿筷子者的修為和人品。」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應證了父親的話,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那位朋友果然棄義而去。

五、從身邊的朋友看人的德行

台灣作家張愛玲說:「看一個人要看他身邊的朋友,畢竟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嘛。」因為只有志趣相投、價值觀相似的人,才能夠成為朋友。一個人是紅是黑,只要看他經常與什麼人交往就知道結果了。他身邊德行好的朋友多,就說明這個人的德行不會太差;如果他身邊德行差的朋友多,那這個人的德行一定有問題。我們來看看南京殺妻案的兇手吉星鵬,身邊的朋友都是什麼德行。

吉星鵬的代理律師崔武說,案發前晚他參加朋友聚會,這些朋友一撥一撥在他耳邊灌風,說吉妻祁某對他不忠,與別的男人有染,孩子非他親生。吉某一回家,便質問妻子對自己忠不忠,於是兩人便開始爭吵起來,吉某借著酒勁連捅了妻子30多刀。吉某向律師表示,此前他沒有懷疑過孩子的身世,那晚朋友提出這點質疑對他打擊較大。後來公安部門通過DNA司法鑒定,確定孩子系吉某的親骨肉。

吉星鵬的那些酒肉朋友,毫無根據地質疑他人妻子的忠貞,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這是缺德的人幹缺德的事,他們在這樁兇案中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吉某的父親坦言,對兒子來說,哥們的話比他的話管用。吉星鵬更是一個缺德之人,過不下去可以選擇離婚,為什麼非要剝奪人家的生命?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他持刀行兇時,完全不念夫妻之情,也不考慮將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吉某和他的那些朋友都是人品低下,愚昧無知的法盲。

六、從家庭環境看性格教養

愛上一個人,就必須接納他的家庭,你必須了解他的家庭背景,考慮自己能否融入這個家庭,由於城鄉差別、地域差別和文化差別,許多人結婚了,卻與對方的家庭格格不入。廖天野毆打父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妻子是城市長大的,對來自農村的公婆看不順眼。我在上海看「老娘舅」節目,就看到不少外地媳婦結婚後,不能融入上海人的家庭,總是格格不入,鬧出許多矛盾。

更重要的是,了解對方的家庭,可以深入了解對方的內在品質。老子在《道德經》五十二章中說「既得其母,以知其子」,你知道了他的父母是什麼人,大概也可以知道他的子女是什麼人。這不是宣揚血統論,因為一個人的內在性有遺傳基因,父母的優缺點都會遺傳給子女,因為「父母是原件,子女是複印件」。同時,人又是特定環境的產物,家庭的生活環境對子女的認知發展,人格塑造,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2010年10月20日23時許,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葯家鑫,開車撞上騎電動車的26歲女子張妙,葯某下車查看時,發現張妙倒地呻吟,因怕張妙看到其車牌號,找他麻煩,轉身從車內取出一把尖刀,朝被害人連捅數刀,致張妙當場死亡,殺人後葯家鑫駕車逃離現場。2011年6月7日上午葯家鑫在西安被依法執行死刑。

葯家鑫的自私、冷酷、沒有擔當與他父親葯慶衛一脈相承。葯慶衛具有「軍閥作風」,對葯家鑫嚴厲、苛求、無情,他從小被父母逼著練鋼琴,稍不如意就拿皮帶抽、關地下室,用貶損的話來刺激孩子。葯家鑫出車禍後,主導他行為的是「把事情掩蓋起來不讓父親知道」。

面對兒子殘殺無辜,葯慶衛表現的極端自私,張妙家人盼望著葯家能夠和他們坐下來商談此事,可是葯家租房搬走,避而不見。此舉激怒了張妙一家,也激怒了廣大網友,將對葯家鑫不利的社會輿論引向了高潮。當得知兒子要執行死刑的時候,他還在打小算盤,說給兒子的骨灰盒不要太貴。許多網友說,是葯慶衛把葯家鑫送上了死路。

以上五種「知人」的方法,都是人們從社會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與《道德經》中「見小曰明」的智慧一脈相承。觀察事物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後天鍛煉的,如果你學會了從細微之處觀察人、認識人,你就可以成為一個明白人,對於你的人生和事業、對於你的愛情婚姻來說、就是一份收穫和一份福報。


推薦閱讀:

我們怎樣讀懂《論語》
潘麟導師:為什麼說儒學是一個最為完備、最為透徹的「戒律」體系?
人的生命要用德來蓄養和充實——《道德經》的人生之德
龍生九子
【給孩子說故事】知恥近乎勇,皇甫(fǔ)謐(mì)迷途知返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