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玩脫了的勇敢者遊戲(上) ——兼談中美貿易衝突

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

--趙奢《史記· 廉頗 藺相如列傳》

清朝末年,四川有一個名曰「哥老會」的幫會組織,成員稱為「袍哥」。據說袍哥間有一種解決爭端的方式,即A袍哥拿刀扎一下自己的大腿,問B袍哥「服不服?」如B袍哥不肯認輸,也得拿刀扎一下自己大腿,再問A袍哥「服不服?」雙方就這樣輪流拿刀扎大腿,直到一方認慫為止。可以想像,如果雙方都不肯認輸,那麼後果必然是至少一方流血而死。

這種現象在人類社會中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兩人在酒桌上斗酒,先喝不下的認輸;又如兩個摩托車手相向行駛,先轉向者認輸。此類現象在博弈論中被稱為「勇敢者遊戲」或「懦夫博弈」,其共同點就是,雙方的行為都在持續損害自己的利益,並不斷擴大雙方的風險,結果要麼有人提前認慫,要麼兩敗俱傷。

國家間的博弈也有類似情況,這種不斷擴大風險、甚至向戰爭靠攏的行為被稱為「邊緣策略」。上世紀玩得最大的一次「勇敢者遊戲」,就是眾所周知的「古巴導彈危機」,此次危機中,美蘇雙方都在使用邊緣策略,不斷提升風險等級以恐嚇對方,最終蘇聯認慫,美國也做出相應讓步,才沒有引發毀滅世界的核大戰。

(赫魯曉夫與肯尼迪相互用核武器威脅對方,幾乎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無論是人與人的博弈還是國家間的博弈,最後的勝者往往是勇者,懦夫只能認輸退讓,也就是戰國名將趙奢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勝」,但如果雙方都是勇者,或硬著頭皮要當一回勇者,都不肯退讓,那麼死磕的結果必然是戰爭爆發。本文主要闡述的一場貿易戰爭——鴉片戰爭,就是一場玩脫了的「勇敢者遊戲」。

鴉片戰爭的對決者,一方是新興工業強國、海上霸主英吉利,另一方是人口最多、GDP最高的老大帝國大清。雙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貿易方面,英國人覺得兩個問題必須解決:第一,只有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太少了,大清必須進一步開放市場;第二,英國與大清的貿易有二、三百萬兩白銀的逆差,這個也必須解決。另外英國人還認為20%的關稅太高了,等等。這些問題其實可以算成一個問題,即英國人認為,在與大清的貿易中,他們吃虧了,必須想辦法補回來。

一開始,英國人使用的是一些正常的手段,比如通過外交途徑要求大清開放市場,但大清皇帝軟硬不吃,對英國使者的要求置若罔聞,甚至乾脆斷絕官方往來。在大清君臣看來,我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要跟洋人互通有無,倒是洋人缺了我們的茶葉大黃就活不下去,我沒有完全斷絕對外貿易已經是格外開恩了,爾等蠻夷還想咋地?

(道光皇帝長得比較乾瘦,不知道是不是太節儉的緣故。鴉片戰爭那一年道光59歲,大清王朝正像他的年齡一樣,開始江河日下)

在扭轉貿易逆差方面,英國人也做得很不如意。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茶葉、瓷器、絲綢、藥材等,尤其以茶葉最為重要,對英國人而言,「茶葉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東西都可以犧牲。」因為茶葉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品,它能夠成癮,成癮之後,「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每天都要喝的,消費具有較大的剛性。這樣一來,英國購買茶葉的銀子就源源不斷地流進大清,據一些學者考證,每年約有1200萬銀元,長年累月下來,就算是財大氣粗的英國也受不了。

起初英國人打算用一些普通商品來扭轉貿易逆差,如毛呢、棉花、鐘錶等,但完全比不上茶葉這個「癮品」,試來試去,還真讓英國人找到一個比茶葉厲害得多的「癮品」,沒錯,就是鴉片!在殖民地印度種植鴉片,然後出口到大清換取白銀,再用白銀購買茶葉運回英國,一條對英國來說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的貿易鏈就形成了。

搞鴉片貿易,說明英國已經對交涉不抱希望,轉而開始自行其是,這是英國在貿易衝突中打出的第一張「邊緣策略」牌。

此牌打出,扭轉了英國的貿易逆差,但大清受不了了,不僅白銀外流,鴉片還嚴重損害了國民體質。按大臣林則徐的話說,「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道光皇帝受到巨大震動,但他並不打算與英國妥協,就開放市場、貿易逆差、鴉片貿易、茶葉貿易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談判,而是自行其是,也打出一張「邊緣策略」牌——禁煙。

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後,開始忠實執行道光皇帝的禁煙命令,收繳了英國商人鴉片二萬二百八十三箱,全部銷毀。然後根據道光皇帝的旨意,再打出一張「邊緣策略」牌,派兵進駐各港口,驅逐英國人,禁止一切貿易。這還沒完,1840年1月5日,大清正式宣布封港,永遠斷絕與英國的貿易關係。最後,林則徐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了一封信(此信經過道光皇帝的批准),這一套組合牌才算是打完了。

(與道光皇帝不同,維多利亞女王不僅長得較胖,而且很年輕,鴉片戰爭那一年才22歲。在她的統治下,日不落帝國的黃金時代正在開啟)

英國人被大清的「一把梭」打得有點蒙B,但很快暴怒,尤其是林則徐給維多利亞女王的那封信,說什麼「貴國王累世相傳,皆稱恭順」、「竊喜貴國王深明大義,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遠綏懷,倍加優禮」、「我天朝君臨萬國,盡有不測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誅。故特明宣定例」等等,令英國朝野一片狂怒,紛紛要求出兵報復,以徹底破除大清的貿易保護和不平等歧視。1840年4月,英國國會以微弱多數通過軍事行動,6月,英國艦隊到達清朝海域,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此戰,大清戰敗,被迫五口通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等等。英國人爭取了一個世紀都沒有得到的東西,在戰場上全拿到了。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這場勇敢者遊戲,為什麼最後會玩脫演變為戰爭?有人認為是大清君臣昏庸,不了解英國的軍事實力,早在道光皇帝的老爹嘉慶皇帝執政時,英國就已經摧毀了多個印度政權,佔領印度全境。以此觀之,要打敗大清也不是什麼難事;也有人認為,是英國狂妄自大,自以為是人類的先進代表,有一種必要時訴諸武力把中國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由此導致戰爭的爆發;還有人認為,林則徐不懂國際規則,也沒有打好「茶葉貿易」這張中國最重要的底牌,未能挽救危局。如此等等。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開始,英國對印度展開了一系列戰爭,最終征服整個印度,對此清朝皇帝是知道的。唇亡齒寒,清朝皇帝因此對英國人嚴防死守,但也只能拖得了一時,遲早還是有國力碰撞的時候)

這些看法角度不同,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本文要強調一點,一個勇敢者遊戲,要想達成妥協而不至於演化為戰爭,關鍵是:認輸的代價是有限的。如果認輸等於滅亡,那麼即使是懦夫也會拚死一戰。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認輸不過是喪失把槍口頂在美國肚皮上的機會,另外丟掉一點面子,並不會導致蘇聯滅亡,因此危機才得以和平解決。而大清和英國的矛盾,卻關乎政權的生死存亡,認輸的代價雙方都無法承受,達成妥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換一種說法就是——鴉片戰爭的爆發幾乎是必然的。

首先對英國來說,自由貿易是立國之本,可以說沒有自由貿易,就沒有海上霸主的地位。在發動戰爭之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國會發表演說——「現在不是鴉片問題,也不是商人的財產損失,更不是英國的尊嚴。如果其他國家都學習中國,拒絕自由貿易,一年後,英國就不存在了。」

對英國來說,如果在大清翻出「永遠斷絕貿易關係」的底牌後認慫,那麼不僅會喪失幾億人的龐大市場,其它國家也會如法炮製,對英國築起貿易壁壘,英國就算不亡,也會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國。而如果對清朝開戰,不僅可以打開中國市場,開闢新的殖民地,獲得貿易特權,還可以震懾那些敵視英國的政權,為全球霸權鋪平道路。因此,在維多利亞女王看來,認慫危害極大,開戰利益極大。

其次再說大清方面,道光皇帝並沒有維多利亞那樣的底氣,但兩害相權,他也沒法認慫。對英國開放市場必然動搖小農經濟,而小農經濟是君主專制的經濟基礎。如果小農經濟垮掉,那麼君主專制也無法存續。正因為開放與否關係到大清政權的存亡,因此清朝各代皇帝都像躲瘟神那樣躲著英國使臣,對他們來說,對外開放無異於作死,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到了嘉慶皇帝這代,乾脆直接下令「嗣後毋庸遣使原來」。這種嚴防死守拖了大約一百年,到了道光皇帝這代,終於躲不掉了,因為英國已經放棄外交交涉,轉而採取「鴉片貿易」這樣的單方面行動,道光皇帝必須應對,否則就如林則徐所謂「無禦敵之兵,無充餉之銀」,政權一樣會垮。

(專制皇權的三個支柱,小農經濟、世襲武士和科舉制度,都會在開放國門後崩潰,這也是清朝皇帝打死不願開放國門的根本原因)

對於擊敗英國,道光皇帝並無把握,但被逼到絕路上也只能僥倖一戰了,何況林則徐自稱長在海邊,對夷情十分熟悉。聽了林則徐關於「夷兵長於海戰,若至岸上更無能為」,甚至「一撲不能復起」,道光皇帝的僥倖又增加幾分。

自此,和平解決貿易爭端已無可能,戰爭是必然的選擇。

戰後,世界列強趁火打劫,紛紛要求清朝開放市場,清朝皇帝最害怕的一幕出現了:其一,在資本主義的衝擊下,效率低下的小農經濟逐漸瓦解,資產階級形成,他們不僅同情革命,甚至出資支持革命;其二,洋槍洋炮進入中國,世襲的武士階層被炸翻,而普通平民組成的新式軍隊對皇權並不忠誠;其三,知識分子開始睜眼看世界,對比世界列強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不同和優劣,溫和的知識分子要求變法圖存,而激進的知識分子要求推翻專制,實行共和。

對大清來說,上述任何一條都是要命的,何況三條疊加。隨著國門被英國砸開,專制皇權也走向了窮途末路。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戰是和,以家庭內部分工為主的小農經濟都必然被社會化大分工的資本主義所取代,清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如果在道光君臣之前,乾隆嘉慶就提前以和平的方式開放大清國門,那麼清朝很可能滅亡得更快一些。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中國與美國發生了貿易衝突,又一場勇敢者遊戲的大幕正在開啟。與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和英國相比,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不同。如何以史為鑒,避免遊戲玩脫失控,請關注下一篇《一場玩脫了的勇敢者遊戲(下)》

習慣手機閱讀的朋友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兵法與投資」(touziok)

weixin.qq.com/r/HShYQI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秦始皇陵埋葬的真是秦始皇么?
城市,人類偉大的想像
《絲路山水地圖》遺失的終點,神秘的「魯迷-羅馬」城
劉邦和項羽為何都不讀書?

TAG:歷史 | 財經 | 大國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