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數據鏈路層:廣播通信

區域網具有廣播功能,一個站點可以很方便地訪問全網,而且速率、時延和誤碼率要優於廣域網。區域網可以按照拓撲來分類:星形網、環形網和匯流排網。

區域網上的用戶如何共享信道呢?

  • 靜態劃分信道:頻分復用,時分復用,波分復用,碼分復用。代價較高,不適合區域網
  • 多點接入(動態媒體接入控制):信道並非固定地分給用戶
  1. 隨機接入:用戶隨機發送消息,但是有可能碰撞,會導致發送失敗。因此,必須要有解決配裝的網路協議。
  2. 受控接入:用戶不能隨機發送信息,而必須服從一定控制。比如分散控制的令牌環區域網,集中控制的多點線路輪詢(polling)。

乙太網是一種匯流排結構的區域網,在區域網市場中處於壟斷地位。

乙太網的特點:

  1. 無連接的工作方式,不必建立連接就可以發送數據。適配器發送的幀不編號,也不需要對方回復確認。這樣設計的前提是區域網的通信條件良好。
  2. 發送的數據都使用曼徹斯特編碼的信號。

關於匯流排通信的特點:只要有一台計算機發送數據,那麼匯流排就被佔用。因此,在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台計算機發送數據,否則就會互相干擾

在乙太網上進行廣播通信是,當一台計算機發送數據時,匯流排上的所有計算機都會受到消息。如果是進行一對一通信的呢?這就要藉助MAC地址了。在幀的首部寫入目的地址,這樣接收方的適配器就會檢查這個幀的目的地址是否是自己的MAC地址,如果不是就丟棄。這樣廣播匯流排上也能實現一對一的通信。

乙太網採用的是隨機接入,解決衝突的協議是CSMA/CD,意思是載波監聽多點接入/碰撞檢測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多點接入:說明這是匯流排型網路,很多計算機連接到一根匯流排上。

載波監聽:用電子技術檢測匯流排上有沒有其他計算機在發送。不管在發送前,還是在發送中,每個站點都必須不停地檢測信道。在發送前檢測信道,是為了獲得發送權;發送中檢測信道,是為了及時發現碰撞。

碰撞檢測:邊發送邊監聽,就是檢查有沒有衝突、適配器一邊發送一邊檢測信道上信號電壓的變化情況,以判斷其他站是否發送數據。一個站不可能同時發送或者接受(但必須邊發送邊監聽信道),所以使用CSMA/CD的乙太網只能進行半雙工通信

每個站發送之後的一小段時間內,都存在著遭遇碰撞的可能性。所以說乙太網的發送具有不確定性。怎樣衡量這種不確定性呢?這就要使用下面的知識了。

爭用期(Contention Period)就是乙太網端到端往返時間2τ,又稱為碰撞窗口(Collision Window)。如果經過爭用期還沒有檢測到碰撞,則說明這是發送是成功的。通常取51.2微秒為爭用期。對於10Mbits/s的乙太網,在爭用期內能發送512比特(64位元組),所以也可以說爭用期是512比特時間。1比特就是發出1比特所需要的時間。

CSMA/CD的要點:

  1. 準備發送:適配器從網路層獲取一個分組,加上首部和尾部,放入適配器的緩存。
  2. 檢查信道:檢查到信道空閑,且空閑時間持續96比特時間,則發送此幀。
  3. 發送檢測:適配器在發送過程中不停地檢測信道,這裡有兩種情況:
  • 發送成功:爭用期未檢測到碰撞,肯定發送成功,然後回到1
  • 發送失敗:爭用期檢測到碰撞,立即停止發送數據,並按規定發送人為干擾信號。適配器執行指數退避演算法,等待r倍爭用期,返回步驟2,繼續檢測信道,重傳到16次仍然失敗,則停止重傳向上報錯。(演算法需要邊界(有限性)

推薦閱讀:

HTTP/2 學習筆記
OSI 7層模型和TCP/IP 4層模型
密碼漫遊記
負載均衡伺服器nginx詳細安裝教程及網路部署
從Traceroute看網路問題

TAG:計算機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