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輸出,到引進外資——中國近現代發展變遷之我見

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掠奪工業原料,傾銷工業產品,開拓海外市場和殖民地成為了必然的歷史選擇。《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喪權辱國的和議的簽訂,使中國一步一步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被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尤其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允許列強在我國開設工廠,變自由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為壟斷資本主義的資本輸出。西方列強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在我國進行投資和貸款,推動過剩資本的流動,從而一步一步控制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

列強奪取中國鐵路的修建權,控制中國的交通樞紐;開採礦產,建設工廠,掠奪我國資源;大量傾銷工業品,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挫折。誠然這種「資本輸出」變相地使我國擁有了近代化的交通設施和通訊工具,列強大量修建鐵路連接了各大城市,刺激了商品的流通和經濟發展;修建工廠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提高了生產能力,吸收了農村的過剩勞力。但在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下,中國不可能成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西方列強也不會允許中國成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

當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走上現代化道路,同樣沒有一個民族可以獨立於世界之外得以發展。中國在一個經濟基礎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建設社會主義,因此必然要吸收他國的先進成果。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改革的步子越來越大,開放也走得越來越遠。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內陸,中西部,我國大量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並以各種手段大力推進。引進外來資本的同時帶來了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方式,緩解了我國就業壓力,使我國的科技水平得以騰飛,經濟發展也獲得了巨大推力。

但是,喜人的成績下也隱藏著危機。如果過度依賴外資而忽視了自主的科技創新,我們就只能充當他國的代工廠,獲取較為稀薄的利潤,在國際分工永遠處於弱勢地位。我國的經濟就會像巴西等拉美國家一樣一旦外資大量撤出就會一下子打回原形,陷入「繁榮而不富裕」的怪圈。同時,外商良莠不齊,打著投資的幌子進行投機活動,導致經濟畸形發展,潛藏著危機與矛盾。最重要的是,某些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以犧牲長遠利益換取短期利益的做法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這是高成本的發展,也是最無效的發展。

對比我國不同歷史環境下出現的兩種行為:我們明顯注意到二者的客觀誘因不同。前者是通過武力奪取特權,沒有我國的主權約束強行對我國進行資本輸出,完全是一種掠奪和侵略。而後者則建立在平等互利的規則之下,為了擴大本國的生產能力和綜合國力而採取的一種雙方共贏的戰略。

從過程看,西方列強將鴉片貿易,清政府賠款中的大量資金強制輸往中國,通過買辦階級的幫助,一點一滴蠶食著我國的經濟命脈。而現代社會的改革開放則至於公開透明的國際環境下之下,建立在公平,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多邊貿易,他國商人所帶來的資金也對中國的發展進行了確實的補充。中國的民族工業現在已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而在當時則完全無法與西方相抗衡。

從結果上看,開放市場使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而近代的資本輸出則使國家極端落後,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前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以進一步發展補充,而後者則使中國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面對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引資」,「引技」,「引智」三者相結合,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提高我國自主開發能力;同時,騰籠換鳥,大力推進產業的梯度轉移,變勞動力密集為技術密集,提高我國的開放水平。陽光正好,未來可期,願我們共同攜手,砥礪前行。


推薦閱讀:

一孔之見:築牢家庭護廉網,營造出濃厚的家庭廉政氛圍!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 ——通俗西藏史2
013<周>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前人得失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武王定都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