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文玩包容萬象,它具體包容了什麼?

眾所周知,中國幅員遼闊,在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有按地域劃分的齊魯文化、燕趙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也有按照階層劃分的士人文化、文人文化等,這些文化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但卻並不互相排斥,它們隨著歷史的進程逐步走向融合,在整合創新中凝聚為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化,又反映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書畫、文學、哲學、美學等。

而文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單單是文人打發時間的玩意,它也是這項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整合創新功能的表現。從各項文玩中,你可以看到其中對不同學科領域、階層甚至不同地域文化的整合。在共同精神的燭照下,文玩以其特有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

階層、學科文化的整合創新

如果你看過西方宮廷的文物展,你會發現其中的器物幾乎都是貴金屬、寶石、瓷器等奢侈品,絕不會見到竹、木、葫蘆這種樸素得不像達官顯貴用的物件,但在清宮舊藏中你卻會發現另一番景象,在這些遺留物中,不僅有奢侈的玉石、翡翠、水晶、碧璽、象牙製品,也有「土裡土氣」的竹筒、木架、葫蘆器皿等,這些看似下層百姓的常用物件竟堂而皇之地被擺在清宮的顯要位置,不得不說,如果不是其中蘊含的文化氣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帝怎麼會喜歡這麼「土氣」的東西呢?

水晶古琴式鎮紙

以清宮遺存的文玩用品為例,竹雕、木雕的數量可以說是佔了「半壁江山」,用品種類涉及筆筒、筆架、臂擱、如意……等,在這些竹雕作品中,你不僅能看到山水、樹木、花草、人物、鳥獸蟲魚,還能看到許多表情達意的詩詞歌賦以楷書、隸書等書法以浮雕、透雕等形式雕刻於竹器、木器上,既讓人賞心悅目,也對物件主人的情志有所了解。

另外,竹還被文人雅士賦予虛懷若谷、高風亮節的形象,白居易在《養竹記》中說:「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正是對竹子虛心品質的嘆服,甚至認為君子見到竹子就應以竹觀照自身,「見賢思齊」。

竹刻筆筒

由此我認為,竹雕在整合了書、畫、雕刻文化的同時也融合了文人的精神品質,並與達官顯貴重奢的脾性相融合,於整合中創新工藝,才讓今天的我們能夠欣賞到精雕細琢的文房竹雕用品。

中西文化的整合創新

從漢朝開闢中西通商的絲綢之路,到唐朝萬國來朝的盛況,從明朝鄭和的七下西洋,到清朝外來使節來訪,中西文化的交流綿延數千年。對於擅長包容與整合的國人而言,吸收西方文化的長處並與中國傳統文化交融是必不可少的事。

以琺琅為例。琺琅,在中西經貿文化交流最為和諧繁榮的隋唐時期,從西域,也就是今天的阿拉伯地區流入中國。由於當時稱這一地區為拂菻(fú lǐn),因此,製造於此地的搪瓷嵌釉工藝品就音譯為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直到明朝景泰藍出現後,發音才轉為發藍,後又更名為琺琅。

清乾隆·畫琺琅貓蝶煙壺

雖然這項工藝是從西方傳入中國,但卻並不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衝突,不僅如此,它還融入到宮廷日常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大到花瓶、熏爐,小到文房用品,都可見琺琅工藝的應用。這項原本僅在金屬、珠寶上裝飾的工藝手法,到了中國竟與中國特有的瓷器、紫砂壺相映成趣,不僅在國內受到皇室的青睞,甚至遠銷海外,不得不說,中國文化的整合創新功能很強大。

琺琅管羊毫提筆

宗教文化整合創新

文玩中對於宗教、地域文化也有所整合創新。最顯而易見的例子便是綠松石。綠松石原本是藏傳佛教中的聖物,鑲嵌在寶刀、衣物上,用於祭祀活動。由於清廷人士頗尚藏傳佛教,因此綠松石自藏區傳入中原後也受到重視,被用於祭天的活動。

在《清會典圖考》中談到,清朝皇帝祭月必須佩戴一串綠松石朝珠:「皇帝朝珠雜飾,惟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蜜蠟,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而祭天這項活動是中原傳統活動,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夏天祭地、秋日祭月、冬日祭天的習俗,《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從綠松石的用法上看,其從藏區的宗教聖物變為中原皇帝的祭天聖物,其本質並沒有變化,都是用於祈福保平安的神聖物品,是吸納了藏區的文化並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結果。

文玩,方寸小物,其實質卻幾乎涵蓋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精粹,不僅如此,你甚至能通過這小小的物品,看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如果再做深究,你也許還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聆聽到更不一樣的聲音。這,大概就是對文玩收藏的全部樂趣和意義吧。

更多文玩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尚文玩網」


推薦閱讀:

阿三的世界你不懂,他們把金剛玩出了新高度!!!
金剛牡蠣片功效真的不錯, 不懂可以問我。
雷哥出品,扇面金剛,這都是降猴子的玩意!
金剛菩提也要挑人戴,你戴對了嗎?
新手買金剛有哪些坑

TAG:文玩 | 金剛菩提 | 小葉紫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