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戚夫人悲劇人生的根源

漢十二年四月,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駕崩,太子劉盈襲號為帝,史稱孝惠帝。

在中國歷史上,孝惠帝的名聲還算可以,被貼的標籤是「仁弱」,但這個仁弱之主,實是悲劇製造者。

劉盈稱帝後不足一年,趙隱王劉如意即在劉盈的宮殿內被呂太后鴆殺,隨即,劉如意的母親也被呂太后做成了「人彘」。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黎,孝惠還,趙王已死。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飲瘖葯,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

很多讀者認為,劉如意母子之死,是奪嫡失敗的必然結局。我甚至見到一些網友發帖,稱戚夫人的悲劇,實乃咎由自取。

其實,從《史記》的諸多記載來看,戚夫人之所以起了奪嫡之心,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作為儲君的劉盈不合格

而且,戚夫人雖有奪嫡之心和奪嫡之舉,但從沒有加害過劉盈,更沒有在奪嫡中作弊,實屬難得。

另外,奪嫡失敗後,戚夫人也安心接受了奪嫡失敗的結局。

所以,戚夫人的悲劇,絕不能說是咎由自取。

  • ①廢太子是劉邦自己的想法。

《史記·呂太后本紀》中,明確記載了,在戚夫人有了奪嫡之心前,劉邦即有了廢太子的念頭: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司馬遷說得很明白,在性格和能力上,劉盈跟劉邦的差別很大,在司馬遷筆下,劉邦的性格是這樣式的: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劉盈唯一像劉邦的地方,便是「仁」,最不像劉邦的地方,便是「弱」了。

劉邦出生於普通人家,但卻跟父親兄長很不一樣,不屑於做農活,平素里總是一副做大事的樣子。因此,雖然只在家鄉當了個亭長,但卻特別吃得開。

可這劉盈,雖然生於帝王之家,但總是給人一種虎父犬子的感覺。最明顯的,便是英布造反時,劉盈和呂后的表現。

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

劉邦即皇帝位後,臧荼、韓信、韓王信、陳豨、彭越等人相繼謀反或被控謀反,劉邦都親自前往。

這一回,英布謀反時,年過六旬的劉邦既老且病,所以想讓太子作為統帥,前去平叛。

但劉盈和呂后,卻接受了商山四皓的建議,躲避平叛。

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將狼,莫肯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上雖病,強載輜車,卧而護之,諸將不敢不儘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

說了這麼多,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太子怕死更不能死,而老皇帝已是行將就木之人,為了妻子和兒子,理應拖著病軀,跟英布拚命,為大漢江山的穩定繁榮,盡最後一份力。

呂后按照商山四皓擬好的說辭,到劉邦面前一頓哭訴,劉邦只好改變主意,罵著說:

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此時的劉邦,已是傷心到極點。

劉邦年老體衰,將不久於人世,而作為接班人的太子,連前往前線平定叛亂的的勇氣都沒有,這麼弱的太子,將來真的能當好一個皇帝嗎?劉邦的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回到故鄉豐沛,與鄉親們縱酒時,寫下了一首千古悲歌《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始終道盡了劉邦的彷徨與恐懼,如今,自己還活著,威加四海,但自己很快就要死了,自己死了以後,又能有誰來幫著劉盈守天下呢?

為了不使自己創下的帝業毀在劉盈的手中,劉邦回到首都後,更要廢太子了。

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佯許之,猶欲易之。

  • ②廢太子一事上,戚夫人僅僅是在劉邦跟前哭訴而已。

劉邦有了廢立太子的念頭後,戚夫人也並沒有聯合朝中任何一方勢力,她所做的,僅僅是在劉邦面前哭訴而已。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很明顯,戚夫人僅僅是哭訴,沒有其他的舉動,別說是聯絡朝中老臣了,恐怕連輿論都沒搞過。

妥妥的白蓮花形象。

據《史記》和《漢書》中的記載,戚夫人能歌善舞,藝術修養極高。奪嫡失敗永巷為奴時,戚夫人還創作了《舂歌》引導輿論。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在戚夫人藝術修養和美妙歌喉的加持下,《舂歌》的發表,將輿論引向利於戚夫人的方向。

如果在奪嫡時,戚夫人不只是哭訴,而是像發表《舂歌》這般引導輿論,又將如何呢?如果戚夫人像呂后謀求張良幫助那樣謀求朝臣的幫助,又將如何呢?

或許戚夫人也未必能在奪嫡中勝出,但劉盈也不會贏得那麼穩!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在奪嫡一事上,戚夫人的做法,已是很「佛系」了。

如果我們能拋開嫡庶立場來看戚夫人的奪嫡,或許會有一種感覺,戚夫人的哭訴,應不僅僅是為了劉如意登上帝位,更是在替劉邦擔心,擔心劉邦辛苦打下的江山被糟蹋了。

在征英布一事上,作為太子的劉盈,的確沒表現出一個與帝王相稱的樣子,完全沒有主見,一切都聽從安排,哪有一點人主的樣子?

打仗,打的既是兵士,更是糧草,淮南王英布,只是一介武夫,舉事又倉促,哪能跟具有強大後勤保障的漢中央政府相抗衡?如果劉盈上前線,採取劉邦對付項羽的辦法,耗都能把英布耗死。

一旦劉盈順利平定英布,對外宣示了肌肉,太子之位自然穩固。可惜啊,劉盈完全沒有這樣的格局。

  • ③商山四皓不出山輔佐劉邦的原因,怕是本事不濟。

正當劉邦廢太子意願愈來愈強烈之時,劉盈帶著商山四皓出現在劉邦的面前。

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很是驚訝,忙問:

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保自從吾兒游乎?

四人異口同聲地回答劉邦:

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竅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此話說得冠冕堂皇,劉邦都覺得自己信了,於是向商山四皓陪好話;

煩公幸卒調護太子。

劉邦的確有輕士善罵的毛病,但對於真正有才能的飽學之士,劉邦卻又很是尊敬。

就拿酈食其來說吧。

劉邦初見酈食其的時候,正在洗腳,惹得酈食其很不高興,酈食其把劉邦一頓訓,劉邦也針尖對麥芒,罵酈食其為「豎儒」,然後,酈食其又用言之有據的道理把劉邦一頓訓,劉邦就老實了,畢恭畢敬地接待了酈食其。

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既然商山四皓能夠聽說劉邦輕士善罵,想必也能聽說劉邦對張良、酈食其、陸賈等人的尊敬,也當知道劉邦尊敬這些人的原因。

因此,我猜想,商山四皓之所以不出山,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商山四皓自知本事不濟,遠不及張良、酈食其、陸賈、陳平、婁敬、隨何等人。

在歷史上,商山四皓最主要的功勞便是給劉盈撐門面,唯一的計策,便是避免了劉盈親至前線,但不讓劉邦上前線這事,格局很小。

固然,生命是權力的根本,如果命都沒了,權力也自然沒了,所以劉邦、劉盈這一類人物,理應惜身。

但另一方面,權力也是靠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也是靠不怕死的精神拼出來的。

當年,大家商量推舉起義帶頭人的時候,如果劉邦像陳嬰一樣惜身,還有稱王稱帝的機會嗎?

當年,項羽屯兵鴻門,如果劉邦怕死,不敢去,能化干戈為玉帛嗎?

當年,如果不是劉邦膽大心細,和夏侯嬰自稱使者,闖入韓信軍營奪了韓信的軍隊,漢軍能復振嗎?

劉邦的成功,可不僅僅是靠貪生換來的,劉邦貪生的同時,更有不怕死!

正因為劉盈的表現不合格,所以劉邦才要多次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正因為劉盈的表現不合格,所以呂太后才先毒殺了劉如意又禍害了戚夫人,隨後還差點毒死劉肥。

所以,我認為,劉盈就是個悲劇製造者。

試想,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劉邦還會有改立太子心嗎?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呂后還擔心彭越被貶為庶人後作亂嗎?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呂太后還有必要用下三爛的手段對付劉如意和戚夫人嗎?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外戚傳》。

推薦閱讀:

西漢軍制
【西漢篇】第十九篇·悼武王所屬·越軍統帥·東武侯· 將軍郭蒙
【西漢篇】第十篇·太上皇所屬·郎中·廣平侯·將軍薛歐
西漢名將燦若繁星,為何這3位被津津樂道?
王昭君因宮廷畫師的緣故而被選中送去和親是確有其事嗎?

TAG:劉邦 | 呂雉 | 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