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吟天下】靜待花開時,獨尋小確幸

【歌吟天下】靜待花開時,獨尋小確幸

  每次瑾槐書堂的講座,女兒喜歡上了當志願者給新聽眾領路的感覺,也許是天道酬勤,這次她又幸運抽到了蔡朝陽老師的新書《孩子,謝謝你帶我認識溫柔》。一回家她就迫不及待地把書看完,然後自覺的寫陳彤老師布置的作業——聽講感受《一個有趣的奶爸》。

  雖然她的文字還比較稚嫩,但是滿滿的都是童真,尤其最後一句話「希望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能象蔡朝陽一樣,陪伴孩子成長」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

  比起蔡朝陽老師來,在家庭教育上,我的起步是很晚的。在一年級前基本上是撒手不管的,直到二年級開始發現女兒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問題,我才正式開始去了解現在的教育,思考該怎麼幫助她。原本我還是停留我們從前上學的思路,一切交給學校就好了。但研究後發現這觀念是老黃曆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已經讓家庭教育成為孩子成長最重要的關鍵一環了。

  我不得不大概算了一下,一個學年在校時間不200天,每天8小時也不過1600小時,而一年365天8760小時。在校時間不過18.2%,也就是學齡兒童在學校只不過是五分之一不到的時間。更不用說孩子出生到上學之前這段時間完全是在家度過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和影響。所以正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但家長似乎並不能意識到這一點,要麼像我一樣把學校當做是萬能的百寶箱,撒手掌柜,要麼就是不得其法的焦慮作祟,急功近利,打雞血一樣的開始拔苗助長,卻不知過猶不及。前段時間央視曝光無錫瘋狂培訓班的教育亂象,我公眾號里寫過一系列的文章分析瘋狂培訓班的根源。細細想來這裡面恰恰反映的是無錫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只是太具有功利的目的性,好心不一定能辦好事。

  我一直是反對上培訓班的,但一段時間裡,我堅定的信念也發生過動搖。去年國慶節全家旅遊回來,女兒遮遮掩掩拿出來一張90分的語文試卷,隨後的數學考試89分第一次掉落90分以外。雖然我一直認為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但對於女兒真的被這個坎給絆倒了,心裡還真的一時半會接受不了。有那麼幾個月,我也像那些家長一樣焦慮,睡不著覺,甚至對我自己的教育理念產生了懷疑。

  作為家長都會對兒女的成長充滿期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句老話「瘌痢頭兒子自家好」,總認為自己的子女優秀不凡與眾不同,希冀他是一個天才,盼望他成績永遠是第一。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多,他不是6歲能稱象的曹沖,不是7歲能砸缸的司馬光,也不是7歲能詠鵝的駱賓王,更不是從小就能遇見蘇軾的清華附小學生,在不斷的挫折中我們才發現他不過是普通孩子。

  你可能聽過「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即20%的人將佔有80%的蛋糕。它的正式學名是帕累托法則,是一個世紀前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在一個系統中,最富有、最活躍的個體最能解釋整體的財富和活躍度。20%的人將佔有80%的財富。同樣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他不過是80%中的普通的一員。這是一個功利的時代,也是一個全民焦慮的社會。雖然家長總是想不斷地想把他拔到20%的聰明孩子中去,就有了瘋狂培訓班,就有了民辦考試,心情可以理解,理智是有問題的,因為這違反帕累托法則。但最後還是發現,拔苗助長還是會回到泯然眾人。

  即使你幸運擠進了20%,但隨之而來的這個群體中依然還有二八分布,無窮遞歸。無錫數萬考生中每年能考入清華北大的不過寥寥數十人,千分之一的概率更是能讓所有家長絕望。即使他拚命上了北大清華,似乎是精英,在大學裡,仍然要被20%的超級精英蹂躪。不少高中很出色的孩子,進了大學後崩潰,就在於接受不了他們被帕累托法則淘汰的新事實。

  帕累托法則讓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普通,不開竅,是極其正常的,就是起步優秀的孩子,在某個層面,他也將面臨「我不過是個普通人」的挑戰,得幫助他攻克那一關。

  帕累托法則同樣告訴我,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學會合理分配的時間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餘80%的發展。

  前蘇聯非常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裡似乎有點誇張地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那裡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墨化的作用。要讓孩子成為堅定的人,首先我們家長自己也得成為堅定的人。

  於是我不再糾結於一時的成績,與其在無用的焦慮中浪費時間精力,不如淡定一下,用更多的時間堅定走自己的家庭教育之路。沒有一個完美的教育模板去複製,有的只是在尋找你自己的小確幸。

  小確幸顧名思義微小確實的幸福,就是這樣一些東西:摸摸口袋,發現居然有錢;電話響了,拿起聽筒發現是剛才想念的人;你打算買的東西恰好降價了;穿上洗好衣服有一股清香味;當你運動完後,喝的冰鎮透了的飲料;冬日裡曬一會暖洋洋的陽光——就是流淌在生活的每個瞬間且稍縱即逝的美好。當我們逐一將這些「小確幸」拾起的時候,也就找到了最簡單的快樂!

  我尋找到家庭教育的小確幸也很簡單,六個字:陪伴,閱讀,習慣

  一、陪伴。

  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許就是因為上輩子沒能給女兒那麼多,所以這一生才會加倍償還,把能給她的,她想要的,都給她。無論是呵護,疼愛,還是寵溺……慢慢陪伴她成長,成為她的老師、朋友、夥伴,陪她度過人生中最單純美好的時光經歷和她在一起的春夏秋冬輪迴,終有一天會知道,四季之於自然,就像她之於我們。

  在這個世俗、利益當道的時代,一個人孤立行走堅持很難,但一群人抱團前行卻能走得很遠……很慶幸的是我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和家長,他們都在做著同樣正確的事,一起分享,一起陪伴孩子,為深邃的思想和悠遠的情懷,為聆聽時的感動和共鳴,為平淡日子裡的書香與詩意,為燦爛無暇的純真笑容,為清脆動聽的琅琅童聲,這就是文化的傳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最長的陪伴……

  記得前段時間有家長網上吐槽陪孩子寫作業氣的裝心臟支架,的確在女兒作業磨蹭時,我也會有脾氣暴躁的一刻,有時想想陪伴的過程中不會只有鮮花必然也會有荊棘,要砥礪前行。所謂陪伴,不光是陪孩子寫寫作業,不是對孩子作業指手畫腳,不是家長恨鐵不成鋼的抱怨責罵,它其實更多是用心的互動交流,傳遞言傳身教的一種理念,不只是孩子成長的記錄,也是家長不斷收穫的修行之路。比如我給女兒的作文編一本文集蘅心花園;和她一起編屬於她自己的童話;比如和女兒一起讀論語,講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比如給0.618書房孩子們上公益課講吳文化、講名著導讀,讓女兒當小助教;比如和她一起去瑾槐書堂聆聽人文講座,做小小志願者,感受傳統文化氛圍……

  我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要靜待花開……但是世界上的花各種各樣,你的孩子會開出什麼樣的花,如果沒有你一直默默耕耘,怎麼能發現花開了呢,即使是曇花一現,也得有人關注才行。孩子每天收穫都有可能是在開花,只是有時沒人發現,有時被綠葉遮蓋,有時開了又謝……每次在陪伴過程中收穫的小確幸,就是每個孩子花開的時候,只要悉心陪伴,終將花開不敗……

  二、閱讀。

  女兒從小就喜歡看書,我從來不去硬性規定她應該讀什麼書,但是可以有選擇的指導她去讀一些經典名著。

  兒童的天性都喜歡閱讀,凡那些表現出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環境。有些孩子不閱讀,因為他們沒有多少時間閱讀,家長們幫他們排滿了各種課程,奧數、英語、樂器。恰恰是本末倒置。我發現家長注重的就是這個事對孩子學習有沒有用,比如作文課人氣很旺,是因為可以提高作文能力,但課外閱讀這東西卻仁見仁智。有些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會影響學習成績,這種誤區來自什麼?

  那麼閱讀到底對學習有沒有用,我首先要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課外閱讀非常有用,當然它不是馬上體現在分數的量化上,而是潛移默化,融入了你的骨血和靈魂。如果這個回答顯得有點飄忽,堅持要問到底的話,那麼我可以用最簡單的事實證明,即使是功利的目的,選擇閱讀也會是最正確的事。這麼多年來,無數全國高考狀元奪冠制勝的秘訣唯一共同之處就是喜歡閱讀。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哲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要讓女兒在學生時代,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增進自己思考的深度,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讀書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於從書中汲取營養,在於通過整個閱讀過程修養一顆寧靜而富有感知力的心靈。讀那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無論國家、無論時代,那些作品所擁有的打動人的力量絕不是因為它的文字有多麼華麗、布局有多麼複雜、詞語有多麼精準,而是由於它其中蘊含著人類最為高貴的、永不過時的某種精神。

  即使從考試的角度來看,讀經典也是一件最具有性價比的事情。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經典都是時間沉澱下來的精華,它之中的字詞語句都是最為準確、最為質量上乘的。當一個人見多了經典、熟悉了經典中語言的運用方式,他再回過頭去做題時,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試卷上找到正確的東西,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在閱讀著那種語言的「正確」。

  當然閱讀方面我有時會和她一起讀一些好書,時不時給她一些建議,啟發她的聯想和獨立思考能力。比如我會把《小王子和《論語》》對比,提到「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著一口水井。讓閱讀變得美好的,是書里的什麼地方藏著一個小王子。」經典的東西都是包含著大智慧,能引起思想共鳴的東西都是共通的。我和女兒說,《論語》裡面也藏著小王子,而且開頭第一句就是小王子孤獨的真實寫照。縱觀孔子的一生和小王子的經歷何其的相似,都是在孤獨的旅程中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這樣閱讀長期下來,就會積累很多知識,拓寬視野,同時還激發了她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她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習慣。

  其實不管是陪伴也好,閱讀也好,最終的目的我是為了讓女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成自然。合理安排時間既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可以使得孩子贏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它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他們每天並沒有做什麼事情,不知道時間花在哪裡了。對於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與他們協商後制訂一份科學合理的時間安排表,並且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促使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培養他們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和興趣一樣,都是最好的老師。對女兒來說,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學習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三年級的孩子,更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

  而培養習慣沒有速成的捷徑,只能慢慢來,每天進步一點點,方法有很多,比如番茄土豆時間管理,比如積分兌換,但最關鍵的還是持之以恆,要把她每次的進步記錄下來,不停給與鼓勵,可以毫無節操的誇獎,再加上獎勵機制,這次專註時間又破紀錄了,今天作業在學校完成,回家就能痛快的玩一小時……

  陪伴孩子,讓女兒愛上閱讀,養成學習習慣,她將同時學會愛的方式,她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愛世界。

  陪伴孩子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路程,我們永遠在路上,但要尋找花開時的小確幸也永遠在路上隨時等你發現……


推薦閱讀:

感恩節|謝謝你一直陪著我
沒想到,「嫁給愛情」只是婚姻的一個起點。
我的貓叫眾生
愛在心中縈繞
2018年,不要再把慷慨留給手機

TAG:兒童教育 | 陪伴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