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家眼裡的文學世界 解讀太原作家張國嫻的四月芳菲

文/家奴

一直在讀一本書,一本叫作文學的書,這書沒有文字,只有生活的內容,偶而生活的節奏放緩了節拍,就會駐足,留戀欣賞一番。而文學並不能與人饑飽,一日三餐,還得靠了物質的追求,來滿足自己。那個叫國嫻的女子就浮現在眼前,十幾年的朋友了,見面的次數並未有幾次,即使在群里聊聊,也是匆匆忙忙,但她的文字一直銘記於心。

那是一種細膩而優美的風格,彷彿一位大家閨秀,正握了一卷書,端坐於午後的斜陽之中,極有耐心,又極從容不迫的吟讀著,這文,自然是詩,畫面清新且富有詩意。是飛著一隻蝶,盛開著一朵花,一條小溪橫亘於圖中,遠方是山,近處是水,抬頭相望,幾朵雲彩悠然而過,心中就有了一種留戀忘返。

在我認識的文友之中,國嫻是寫散文寫的好的一位,早些年,就見她的文章發表於各種雜誌之中,有時,書攤瞅見了,會特意買上一本,雖然,書已經十分多了,仍然不介意再多買一本,或許並沒有閑暇的時間去讀,仍然要買一本,心裡便倍感踏實,彷彿一位痴迷的收藏家,又把一顆價值連城的明珠,珍藏在了自己的展櫃之中。

人是有自戀情節的,每個人,大抵都如此,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好的說,是一種自信,有優越感,壞的說,就是有局限性,格局太小。我從事的工作,是與人打交道,和各類人交往,大多數人,都會感到自己的好,他們只承認自己的優異之處,卻不願看到別人的長處。我並不介意他們怎麼想,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變得更優秀,能力更強,有同事笑我說,劉老師,你說的,我給你複述一下,為了讓你變得更優秀,判斷更精準,能力更超強,收入再提高,咱們一起來共同學習一下。

這已經快成了我的口頭禪,就似影視劇中的一句台詞,有時,連自己聽了,都覺有趣。但,我是發自內心的,那就是讓所有的人變得更優秀。我優不優秀已經是其次,只要別人更優秀,我就開心,因為,我現在的職業,是一名培訓師,工作就是搞培訓,讓人有提高,有收穫。

但說實話,我挺反感那些自以為事的人,我曾在評論一位老師的文章中寫過,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或幾人讓人感動的故事,只要你把它寫出來,你就可以成為一名作家。現在,許多人認為作家是一種職業,而我卻覺得,它就是一種愛好。那些故事寫的好的人,他們的真實身份,是他所從事的職業身份,而非作家。

如果一名寫作的人,一味的標榜自己是一名寫作者,不從事別的勞動,那他的寫作只能是死路一條。作品來源於生活,只有真實的生活才能寫出好的作品。現在的寫作,已經不是講資質的時候了,接觸資訊的多元化,令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字工作者,可以是新聞記者,也可以是作家或者編輯。

國嫻真實的職業身份是一名管理者,她現在擔任著一家單位的辦公室主任,工作非常繁忙,但她的一顆心依然跳躍於文學之中,用自己的雙眼極仔細地觀察著生活,然後,再以自己的才情,用筆把它們記錄下來,無疑,她的描述是準確而到位的,令人感到一種大自然的美,一種生活的美。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並不驕傲,並不標榜自己,只是默默地寫作著,發表著,現在,一個作家優不優秀,似乎已經不需要哪一位權威來鑒定,每個人都是權威,每個人都可以鑒定。也並不是說,一篇作品,非要發到哪一級刊物了,他就是優秀的,只是機緣巧合而已。現在遍地媒體,遍地文學,可謂是文學的春天,文學的百花園。

我一直寫作,但與國嫻比,似乎,學習比寫作更為迫切一些。看了她的文字,我有些悵然若失,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紛雜,讓我已經快疏遠了文學,文學彷彿只是我的一種記憶,或者,只是我的一種夢想。現在我的文學,更多的,還是在完善我的一種職業,但我仍然熱愛著文學,追求著文學,國嫻之文,美,令我羨慕,讓我喜歡,也值得我學習。

作者簡介:家奴,本名,劉利平。1972年生,創作小說、散文、雜文、詩歌等,總約三百多萬字。有部分作品發表於《黃河》、《都市》、《小品文選刊》、《山西晚報》、《太原日報》、《太原晚報》、《三晉都市報》、《發展導報》、《記者觀察》、《民族日報》等媒體。紅袖添香網連載《斗破蒼穹續.縱橫天下》起點中文《鬼吹燈之秦皇古墓》,網上有博客《家奴文學作品》.中篇《情殤》發表於《黃河》、《黃凱旋的幸福生活》、《古村紀事》、《幸福生活就要往高處走》發表於《都市》,現於太原某公司工作。太原市作家協會會員,理事。山西省散文學會會員,理事。2017年《都市》優秀作家,2016年山西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學員。創作美麗鄉村叢書《東高白,一個悠遠而美麗的村莊》,部分作品入選一些選本,如《走進一條河流》、《渡人》、《文化工匠》等。

推薦閱讀:

《奧蘭多》:獻給文學的情書
淺談《長恨歌》中的時代與命運
The Noble Life: On Plutarch』s 「Pericles」
亡靈持政 精美而蒼白的骨頭架子
張愛玲和傅雷

TAG:文學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