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中的互聯網思維與壟斷
最近,電影《頭號玩家》在院線的表現十分搶眼,片中的主角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打敗反派,出任CEO迎娶白富美,除了帶來視覺的衝擊之外,但最終的結果並不完美(事實上電影中已經說了有一個爭議決議),我們就來講講這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主角代表的玩家們最終奪取了綠洲的控制權,但是並沒有沒有帶來新的理念,或者說一個行之有效的方針,來更深一層地開發綠洲,僅僅只是簡單粗暴地設定了一個一刀切的防沉迷系統。
我們的主角自詡為大師的繼承人,卻在巨人的肩膀上躺著睡覺。
就好比每年的新手機發布會,我們總能看到鎚子小米排著隊在台上高呼——「我才是喬布斯的親兒子」一樣,不同的是手機行業百家爭鳴,競爭導致了差異化,使得近幾年這些情況逐漸好轉。
而綠洲則是虛擬世界的唯一霸主,在這裡用戶只得接受單方面的條款,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防沉迷系統也只是針對未成年人,而遊戲本身的機制即使再成熟,也無法脫離現實,這也就是說,有自制力的人一定會回到現實中(至少在栽幾個跟頭之後,比如鍋燒糊了),所以互聯網公司終究還是要轉型向現實意義,比如谷歌投身人工智慧行業,阿里對快遞業的革新,微信對電信業的衝擊迫使其改革。
互聯網時代的免費並非代表沒有錢賺,微信從來不收費,但其估值已經到了110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沒有自己商店,滴滴也沒有自己的計程車,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代表。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是平行關係,沒有傳統中的上下級管理與執行的關係,原先的管理方更像是伺服器,負責連接所有的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更加直接,能促進溝通效率、節約中間成本才是最大的進步。
原本自由接入的綠洲,在主角的管理之下變成了有限開放,試想一下,如果淘寶每月關閉一段時間,那最大贏家就是京東,微信每周關閉,大量用戶估計會回歸QQ,為什麼主角能打著「保護」旗號實行獨裁呢?因為綠洲是唯一的,它對虛擬世界完成了壟斷,雖然市場是否開放我們不得而知,但在沒有競爭者引入的情況下,主角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一言堂式地改革,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人(IOI)接入,成為綠洲的獨裁者。
其次是反派IOI公司的運行思路,IOI的做法有不合理的一面, IOI走的路線是會員制度,誰充值多誰就厲害,商城裡的道具繞過遊戲幣系統,直接和現實貨幣對接,以期提高公司定的利潤,這樣做確實沒有問題,現實中也是如此,但真的是一條最好的道路嗎?
表面上看,這對那些靠著自己的實力吃飯的玩家來說,是災難性的,這意味著他們投入的時間和都會被有錢人輕鬆超越,但對於市場來說,多了一個可能性,那就是另一家提供免費遊戲的廠商的崛起,當然,在這裡我們無法斷定這個市場是否開放,所以不能百分百下結論。
但至少,在IOI成為市值第一之前,我們能看到市場是開放的,IOI能自由訪問綠洲,由此可見,綠洲所處的時代,這個(互聯網)市場是開放的,那麼開放市場中,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壟斷,一家獨大的公司最關鍵的目標就是控制成本,並且為用戶提供低價優質的服務,這也是綠洲打敗IOI成為市值第一的原因,假設綠洲和IOI都收費呢?用戶自然會選擇費用低的那一家,與其這麼僵持,不如直接免費,綠洲的創造者很明顯理解了這一點,自己不免費,市值遲早會被第一個免費的公司超過。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最終的問題上,主角和IOI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先消滅競爭者,然後為所欲為(有意識或無意識)。
IOI的錯誤在於,綠洲的潛力遠非一款遊戲,或者遊戲的交易平台,綠洲是一個平台,如同互聯網中的伺服器,通過這個體系能創造的財富遠比綠洲的會員費要賺得多。
主角的錯誤在於,沒有認識到市場競爭的殘酷性,自斷手足,就拿中國互聯網來說,盛大,搜狐,巨人,這些當年響噹噹的名字,在如今的騰訊面前都不值一提,因為騰訊的戰略是架構整個生態體系(也就是被人戲稱什麼都有),這和片中的綠洲實際上不謀而合。所以把騰訊與STEAM比作IOI和綠洲,實際上相當片面,倒不如說是IOS與安卓之爭來得靠譜。
推薦閱讀:
※[編劇]當你想寫一個現代普通人意外獲得超能力成為超級英雄的電影劇本時,一定會寫成《蜘蛛俠》
※《編劇有章法》:先明白怎麼讀,再學著做
※今天我來推薦一本小黃書
※「我會寫文字,能零基礎入門做編劇嗎?」「……」
※電影 | 創造劇本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