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電影學院編劇藝考:專業評寫電影的六種方法
2019年北京電影學院編劇藝考:專業評寫電影的六種方法
【才思藝考推薦閱讀】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電影的評寫也是如此。在影評寫作的過程中,如何入手,怎樣定位一篇影評的分析重點,這應該是大多數考生最頭疼的問題。電影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藝術,其涵蓋的要點也是多方面的,如何準確定位一篇影視評論,接下來將介紹常用的六種電影評寫的方法,在指導寫作的同時,也讓大家了解某一種特定的方法是如何組織和安排信息的。
1.電影史
在電影批評中,歷史方法是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運用時,可以有不同程度及自覺上的差別,但是,總體來說,作者在使用這種方法組織和研究電影的時候,會依據它們在電影史中的地位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這樣的方法可能會探索以下問題:
電影自身之間的歷史關係。
電影及其製作條件的關係。
電影與受眾的關係。
儘管有些評寫電影的方法不強調歷史議題,但是歷史意識體現於大多數評寫電影的過程中。當使用歷史方法來闡述一部電影時,要避免事先假定在任何一部電影里,甚至是紀錄片里,關於一個社會或者某個歷史時期的畫面是未經媒介處理的。
如果決定使用歷史方法,自問一下具體問題,理清「歷史」在你的論證中的作用:你是否使用歷史信息作為你的研究背景或介紹信息?你是否關心某些歷史事件在電影里被表現的方式和原因?歷史背景是否幫助你解釋了電影中的敘事或技術技巧?電影是完全根據歷史還是部分來自歷史?你的論證是否能夠講清影片在歷史中的作用?你論證的重點在哪裡?是電影背後的歷史事實還是觀眾的反應方式,或者是二者兼有?不管你的具體主題是什麼,自問一下,哪部分歷史適用於你的寫作。
2.民族電影
如果在關於電影的文章里,歷史問題經常發揮作用,另一種重要的(或相關的)方式就是從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來討論電影。這種方法背後的假設是,電影文化通過相當數量的個體性來演化和獲得理解。
當決定討論一部或一組異國文化的電影時,作者必須以質疑的方式、包容的心態開始:這部電影與你所熟悉電影有什麼不同?當處於另一種文化時,影片的意義有何不同?哪種文化背景可以使你更好的控制主題?你是否應該讀一些有關其他藝術、政治和電影工業經濟學的書?不要將文化及其與電影之間的關係過於簡單化。切記,這種方法意味著(儘管可能是錯誤的)同一個國家的不同電影之間會呈現一致性,或基本的相似性。
3.類型
類型(genre)是一個法文詞,是「種類」的意思,根據形式和內容的模型對電影進行分類。很多人在看電影時,都會隨意地對電影進行分類。我們往往根據相同的主題、人物、敘事結構和攝影技巧,將電影分為西部片、歌舞片、黑色電影、公路電影、情節劇或科幻電影。西部片以牛仔和未開墾的空間為特點,科幻電影講述外太空歷險和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在寫作分析的過程中,類型的討論經常是檢視一部電影如何組織故事和觀眾期待的有效方式。
在評寫電影類型的時候,你要時刻注意歷史的差別,如索布切克所做的那樣,因為類型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此外,也要識別特定類型的結構、主題和風格技巧。這種類型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在電影歷史之外還有什麼形式——小說?歌劇?在歷史上它如何發生變化?為什麼這樣變化?你正在分析的電影故事是否吻合了它所屬的類型?如果不是,不同類型公式的綜合是否達到了目的?
4.作者論
現今,「作者批評」是被廣泛接受且常被無意間運用的電影批評方法之一:它通過將影片和導演或片中的主要人物,比如明星相聯繫,來定義和檢視一部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我們說「一部大衛·里恩的電影」或「一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時,本身就是一種評論行為,因為這意味著你在銀幕上所看到的一致性畫面是某個導演的,且同一個導演所拍的電影中,會有相似的主題和風格特點。儘管影評人不經意間會將一個主演或編劇視為「作者」,但作者批評可以追溯某些導演所宣稱的藝術獨立性和創造性。
儘管作者論為許多優秀的研究提供了基礎,但基於兩個原因,在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必須持有懷疑的態度。很少有導演能夠完全符合作者論的主張,因為編劇和剪輯師可能對電影的全貌和邏輯有更大的影響。另外,根據時間和地點的不同,作者的指涉也很不同。「作者」二字用在特呂弗和艾里克·羅麥爾身上的意義完全不同於其用在塞繆爾·富勒或大衛·林奇身上的意義。如果你開始對同一個導演的兩部影片的剪輯手法進行比較研究,你應該首先表明你清楚自己在使用作者模式,且說明那個標籤是怎樣適用於導演的。自問一下,電影製作的歷史條件是怎樣促進或阻礙了你在作品裡發現作者風格的一致性的。這些電影是否是作為片廠制度的一部分被拍攝的?導演是否有較大的自主權,因此能夠對電影施加更多的影響?導演對電影影響的最明顯標誌是什麼?是剪輯、故事本身,還是主題,地點?你對一部電影的期待是否根據你對導演的了解?這位導演的作品裡是否有特別的標誌?等等。切記,精確的作者研究是對電影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對導演的心理狀態或私生活感興趣。
英國著名導演大衛·里恩,代表作《阿拉伯的勞倫斯》、《相見恨晚》、《日瓦戈醫生》等
5.形式主義的種類
形式主義是電影批評中的一個辭彙,主要是關於一部電影的風格和結構,或是敘事以及場面調度等技巧是如何在電影中以某種方式組織起來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作者會將這些形式內容與電影主題一起討論,但是一篇探討形式主義的文章,其焦點是關於模式的,如敘事開頭和結尾、有意義的重複和攝影機技巧的變化,或鏡頭和片段相互之間的關係。
嚴格地說,形式主義批評並不強調影片之外的討論,例如,一部電影對觀眾的不同影響、影片製作的歷史條件或者銀幕上並不直接明了地顯示出的問題。一個作者可能會注意電影的剪輯或布光手法在風格或形式上的重複,然後描述它們怎樣在影片的其他部分發揮作用。另一個方法是選擇一個視覺上複雜的場景或片段,然後描述它的運作方式及其對於影片的重要性。無論你是在檢視一個單一鏡頭還是一組畫面,自問關於形式特色的一些問題:哪些是最有趣且最重要的?它們是如何切入故事與主題的?最為純熟的是場面調度還是攝影機角度?如果你集中於單個場景或段落,那麼聲音、燈光和攝影機運動是如何與對故事情節的評論和支撐產生互動的?你如何將這些形式元素與影片的主題相連?
6.意識形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識形態(ideology)是「政治」的一種比較微妙而廣泛的說法,至少,政治會讓我們想到主義或信仰,它們是我們生活和世界觀的基礎。意識形態可能指一個人對家庭聖潔感的堅信,也可指「文明就是進步」這樣的觀念。
在一篇訴諸意識形態的評論文章中,任何文化產物或創作,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傳達出: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如何看待它,而世上的男男女女又當怎樣彼此相連——你身上穿的衣服顯示了你的社會價值觀,就如同你所看的電影一樣。不管我們同不同意某部電影所表達的社會價值觀,意識形態批評家仍堅持認為,電影從來就不是一些無意義的人間影像,而且,電影中那些看起來自然的社會和個人價值觀都應當加以分析。
下面的六種方法來源於現今電影批評主要的意識形態學派。每一種方法關注的都不僅是電影本身,而且包括電影被製作和被理解的方式:
① 對好萊塢霸權的研究,集中於經典電影的形式是如何主導或有時扭曲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② 女性主義研究,探索了女性如何在電影中被正面或負面地再現。
③ 種族研究,集中描繪電影中不同的種族,如拉丁美洲人、非洲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人。
④ 階級研究,分析電影中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安排,以此來反映社會權力是如何在某些電影中進行分配的。
⑤ 後殖民主義研究,用全球化的視角來檢視電影,目標是揭示以前被邊緣化或殖民化的文化里,本土視角的出現和反抗(如印度和伊朗)。
⑥ 同性化理論,探究電影里的人們公認的關係如何被挑戰或摧毀,特別是通過與異性戀價值觀的對抗。
最好的意識形態批評避免將自身限制在電影內容方面,相反,精確的意識形態分析將其關於人物和情節的疑問與敘事形式、攝影機與人物的位置等更加複雜的問題相聯繫:例如,在一部戰爭電影里,敵人是成群出現的,或攝影機使得他們看起來千人一面,這樣做的意識形態意義是什麼?(在這種類型的分析里,導演的目的和主張沒有必要被理解為是真實的情況。)
才思藝考助您能考研順利!
推薦閱讀:
※播音主持藝考2017即興評述熱點話題 即興評述話題技巧
※想學播音主持?先讓自己的聲音更飽滿宏亮
※《朗讀者》經典語錄分享
※最後一課——央美設計學院校考中的「好畫」與「壞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