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作品賞析下
桂林水田
山間水田 水墨紙本 1979年作
吳冠中畫過多幅四川的水田,但他自己卻說,他比較滿意的「僅寥寥數幅」,並且都是上世紀70年代畫的。這件水墨的《山間水田》,為我們一窺吳冠中70年代末醞釀油水轉換的重大轉折提供了一面歷史的鏡子。春 雪 鏡心 設色紙本 1983年作
春雪 鏡心 設色紙本
畫家的雪景題材中,以玉龍雪山和春雪兩個系列最為著名。顧名思義,玉龍山取景於雲南麗江的雪山風光,春雪則引四川大巴山入畫。 一九七九年,畫家到四川大巴山寫生,筆下見<大巴山中>大幅速寫於高麗紙上,他曰是我多幅春雪的胚胎。若以速寫與本幅相對比,即知所言非虛。他以簡約近純抽象的表現手法,將速寫中展示的山、樹、房屋幾近全部簡略化,只是大道淡墨疾掠畫面,固定了山體的輪廓,細筆墨線勾勒出山巒頂部的起伏嶙峋,其餘剩下大片留白,營造了皚皚積雪封蓋大地,下方几點薄彩似成鄉舍人家。這正是他在八十年代中間遊走於具象抽象間大膽的開創,氣魄之廣大,筆力之迸發,直見懾人的視覺震撼力!早 春 水粉 1980年作
江 岸 紙本水粉 1980年作
在《江岸》中吳冠中將水鄉的精神魂魄表現了出來,吳冠中描繪樹木不採用精雕細琢的方法,而是粗枝大葉的勾出大片籠統輪廓,塑造出詩意般的意境。吳冠中對藝術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他體會到了今天中國的傳統並沒有脫離原本的基本精神,它還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與畫的內涵之間維持一種不可切斷的聯繫,而這種基本精神就是中國傳統畫家一直追求的意境之美,這是中國傳統畫的精髓。吳冠中的風景畫多為白粉牆、黝黑瓦、湛藍天、赭灰地,《江岸》這幅畫也毫不例外,畫面在這些物景的襯托下顯得詩意盎然,半具象半抽象的色塊、線條,以點線面的有機構成形式,營造出新的空間幻覺,在這跳躍與平衡、歡快與沉穩的起伏節奏中蘊含著極為深厚的意境與畫境。千佛洞 鏡框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羅漢居
普陀山 水墨設色 1980年作
疊翠渡江春 立軸 設色紙本 八十年代
天府梯田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春 燕 彩墨宣紙 1980年作
江南村景 紙本水墨 1980年作
此幅作品創作於1980年,時年吳冠中先生61歲,到貴州原始森林寫生,此作品描繪的是貴州黃果樹的民居,是畫家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優秀的寫生作品,畫家以果敢的油畫筆觸,大膽的運用點、線、面的手法,黑色凝重的墨塊,柔和的線面,加上姿態優美的婆娑樹影,尤以最後的飽蘸油彩的筆觸點出的那一點紅,使這寧靜的村莊無聲而有聲。漁 村 鏡心 設色紙本
吳冠中對故鄉的懷念是始終如一的;他在畫作中對自己這一情感的敘事也是始終如一的。譬如他筆下的燕子,便如自然里按時來訪的燕子一樣,每年都會出現在他關於故鄉的回憶性的畫作里。不過,吳冠中似乎對自己的文化鄉愁諱莫如深,似乎恐懼於自己的心事被讀解,因此燕子的形態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甚至,在此幅《漁村》中,他把燕子的形象置換成為太湖上逡巡來往的漁船,在有著黑的煙囪、人形的灰色屋頂、灰色的磚牆、迂迴的石頭圍牆、烏黑門上的紅對聯和牆根淡綠的苔痕的漁村的視線的網裡穿梭。這應該是吳冠中心靈記憶里最深刻的畫面了。因此,「我手寫我心」,出現在他筆下的物象才能如此真實而富有情感;敘事娓娓卻又略帶點滄桑和低沉。這種敘事力量是直奔人心的,足夠你在瞬間被感動。 讓靜止的物象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他相信自己視線所到處即為他自己心靈的最私密處,這是西方的,是印象派的,是表現主義的;但是,它更多的是東方的,是吳冠中的。筆墨在其中,不過充當了一種簡簡單單的媒介作用,僅此而已。新 筍 鏡心 1980年作
桑 園 鏡心 1980年作
江南水鄉 鏡心 1980年作
蘇州甪直—速寫 鏡心 紙本 1980年作
1980年春天61歲的吳冠中先生與研究生鍾蜀珩帶領學生到蘇州甪直寫生,此幅作品正是當時所作,是時吳先生的藝術風格已臻成熟。該畫構圖開闊,用筆簡潔,寥寥數筆卻向我們描繪出甪直古鎮的美麗景色,小橋流水人家,幾朵白雲高掛,幾株老樹新芽,圖左人們正成群結隊的忙著趕集、圖右二人閑庭信步,幾隻鴨子悠閑的在水中嬉戲,真可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整個畫面充溢著濃濃的江南春意。蘇州園林 1980年作
《蘇州園林》為水粉精品,色彩厚而不膩,煥發著油彩一般的沉穩光澤。那雅緻明潔的東方情調,始終傳達出獨特的民族韻味。
杭州虎跑 彩墨紙本 1980年作
此幅作於二十世紀80年代,吳冠中的水墨作品始於70年代,但創作高潮是在80年代以後,其80年代的作品與70年代相比,更加簡單,且偏於抽象,形式意味更強。此幅中仍可看出明確的景緻,松樹、廟宇、竹林、遠山,從主體景物的造型來看具有中國古典山水畫的特質,但構造的方法與傳統山水已大相徑庭。畫家以極其簡約和流動的線條表現松樹,松樹呈曲線彎曲,乾枯的枝杈向外伸展,飽含水份的線條與塊面,以及鮮艷絢爛的色點將松樹之蒼老而優美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松樹後的廟宇和山牆以大塊留白的方式表現,以重墨勾邊,恰好襯托出前景的松樹和後景的竹林。竹林以具有書法筆意的直線條寫出,以顯示其挺拔高聳之效果,再以大片淡綠色染之,一片青翠的竹林即呼之欲出。遠山依稀,施以淡墨。整幅畫以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表現出江南水鄉的詩意景緻,雖然抽象意味濃厚,但清晰的空間感,充滿律動的線條,以及淡雅的色彩均表現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意蘊。大 漠 墨彩 1981年作
桑 園 水墨設色 1981年作
松樹根 鏡心 設色速寫紙本 1981年作
本幅乃《新疆行》速寫冊其中一幀。畫面所見乃當地白楊溝里的松樹群。松樹的粗壯的根統統暴露在地面上,因那地基本是岩石,他要表現的正是如龍如蟒相互緊纏的根之群構成了動人的形象世界。他稍後再按此稿創作了六尺彩墨鉅制《松與瀑》。
白樺林 1981年作
阿爾太的白樺樹 鋼筆 1981年作
創作《阿爾太的白樺樹》的1981年,是吳冠中開始從具象到抽象的探索的重要時期。在前一年,他發表於1980年第十期《美術》雜誌上的論文《關於抽象美》,提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因此在這幅畫里,我們看到他在準確地把握物象的形體的同時,更像是在做純形式構成的試驗,畫面完全可以被拆解成各種形態意味深長的點、線和面,它們之間相互生髮、相互制約的張力關係,才是藝術家最為著迷的。而似花雨紛披的鮮艷色點,讓人想起他彩墨中的那些精靈般的色彩,一下子攫住人的眼睛,使觀者為之一震。水彩
家鄉的雲 水彩 紙本 1980年作
水鄉
樹之韻
湘西古鎮 鏡心 設色紙本
貴州侗家村寨 紙本彩墨 1982年作 (1680萬元,2010年匡時五周年秋拍)
簽名:八十年代初作貴州侗家村寨,吳冠中追記,一九九二年。鈐印:吳冠中印。《貴州侗家村寨》一畫作創作於1982年,1992年吳冠中先生追記補款。養鴨場 鏡心 設色紙本
一九八零至一九九零年代,吳冠中運用抽象的點與線,探索寫生另一層次。當中完成幾幅描寫天鵝或鴨子的作品,甚為成功。此件《養鴨場》,除以點點橘色帶出熱鬧鴨群,亦有黑頂白屋鮮明對比。畫家於《關於抽象美》一文有以下心得:「江南鄉鎮,人家密集,白牆、黑瓦、黑門窗之間各式各樣疏密相間的黑白幾何形,構成了具有迷人魅力的形式美。」呂梁印象 鏡心 1986年作
北武當山 鏡心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北武當山》畫於1982年,這是吳冠中先生畫北武當山的精品之作。吳老曾兩次登上北武當山,並畫過多幅以北武當山為題材的作品,但畫得最好的作品就是這一件。山西的北武當山不但史出有名,而且自然景緻極有特色。吳冠中先生認為北武當山上的花崗岩小聖石與奇松,無論其自然造型或是天然的分布章法,都應該屬於黃山一族,極易入畫。吳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動過三次,其中一次就是參觀北武當山。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位於山西省方山縣境內,呂梁山脈中段。由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澗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集「雄、奇、險、秀」於一體。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竹 溪 鏡心 設色紙本 八十年代
竹林人家 立軸 設色紙本 (235.2萬元,2009年11月北京保利)
《竹林人家》畫於八十年代,這是吳冠中的一件山水精品,畫中以其獨特的筆法,畫出北武當山的風貌,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以極其寫實的畫法畫出松樹,又以國畫的線條畫出山人輪廓,是一種典型的中西繪畫語言融合的畫法,這在吳冠中的筆下也不是常見的。數十年來歷經坎坷,苦戀家園,在致力於油畫民族化與國畫現代化的不斷探索、創新中,創作了大量的繪畫藝術作品,而真正成功的作品,有如此件拍品那樣清新自然,則不多,從畫法、構圖及獨特的構思,巧心獨運,絕無僅有,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是不可能的。茂林 鏡心 設色紙本
畫家八十年代中期運用純熟的垂直半封閉式的構圖手法。松樹茂密如林,直排並列似屏風般立於畫面,縫隙間,見林中前後錯落參差都是松樹的身影,其疏密寬緊如有秩序的組合,斑斕繽紛色點滿布其間,如曲譜上跳躍的彩色音符,令畫中具音樂的節奏感,起伏跌宕,觀者視線隨之起舞,也是畫家如指揮捧的畫筆之巧妙所在!濱海松林 鏡心 設色紙本 八十年代作
吳冠中先生的《濱海松林》創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二十餘年過去了,吳先生仔細審視此幅作品後,說「這是我八十年代的精品」,對當時的創作過程仍記憶猶新,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此幅作品不同於以後創作的幾幅松林作品,以西畫繁密的構圖方式營構,而是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水墨畫計白當黑,疏密相間的表現手法,從中可看到吳冠中先生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力和恬淡、清遠、超逸的宋元文人畫的風範,這大概就是吳先生在上文中所說的捕捉到的「意境」。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無論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還是中國畫的造型手段「筆墨」,都是為畫面的內容、意境服務的,「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蘇州小景 鏡心 設色紙本
吳冠中寫水鄉之作,皆以寫生為基礎,然後作藝術剪裁,寫出一種描述水鄉神韻作品。此幅亦然,白白的屋牆與濃墨的樹木,成為一種濃洌對比,構成一種安寧美感。湖天一片白茫茫,自顯春雨江南之感,寫景而不為景囿,此之謂也。故鄉 鏡心
雙燕 設色紙本 1981年作 (4600萬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吳冠中一生都在以他的故鄉江南為題,斷斷續續的記錄著他對故鄉的藝術印象。在為數眾多的江南題材作品中,以《雙燕》為題的作品是吳冠中的最愛,他自己就曾經多次談到,「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在眾多江南題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認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雙燕》。」 「雙燕」的主題一方面承載了他對故鄉的情思,更為重要的是,從最純粹的藝術角度來說,它也是吳冠中用藝術的形式語言轉述中國文化視覺特質的工具載體。他曾解釋說,江南情調之所以成為其繪畫的主要源泉,是因為其中存在的詩情、畫意,當然還有其它的原因,但對他來說,「起最主要作用的還是形式構成……分析其中的造型因素,主要是黑與白的對比,幾何形的組合:方、長方、扁方、三角、垂直的、橫卧的……簡單因素的錯綜組合,構成多樣統一的形式美感,這大概便是色調素雅的江南民居耐人尋味的關鍵。」 《雙燕》的畫面著力於平面分割,畫面的意象完全是出於幾何形的組合,橫向的長線及白塊與縱向的短黑塊之間形成強烈的對照關係。有抽象的意味,像蒙德里安、像馬列維奇,但它又絕然不同於抽象。在吳冠中看來,西方所謂的純粹主義、所謂至上主義,雖然「追求簡約、單純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過於含糊」,像是斷線的風箏,最終會使藝術家的情感無從寄託,甚至等於零。「不斷線的風箏」是吳冠中在中西藝術對撞中發現的契合點和理論創造,是他在具象與抽象、意境與意味的默契之間尋求到的一個重要平衡點。「風箏不斷線」為他充滿情感內容的藝術實踐增添更為理性的色彩。《雙燕》中的白牆黑瓦,這時都己經轉化成了理性構成的借體。橫與直、黑與白的對比美在《雙燕》之後,便成為長留在吳冠中藝術中的一個藝術眼目。其後來的佳作《秋瑾故居》和《憶江南》,都是從《雙燕》的母體中幻化出來的嫡系。蘇州留園 立軸 1983年作
清流 鏡心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清泉》畫於1984年,這是吳冠中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三十周年」而畫的一幅佳作。圖中以平面構圖、精到的筆觸畫出山谷中汨汨而流的山泉,也是吳冠中比較典型的一件「中西合璧」的作品。卧 佛 鏡心 紙本 1984年作
蓮 池
蘇州園林 鏡心
徽州小景 鏡心 設色紙本 1983年作
水 鄉 立軸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水鄉》畫於1984年。描繪江南水鄉是吳冠中先生作品中常見的、最具代表性的和最典型的題材。作為生於江南、長於水鄉的畫家,吳先生對江南水鄉有著濃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與真切的情懷,使得先生筆下的水鄉流露出情真意濃的雅緻與靈秀。周 庄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周 庄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周庄 1985年作
《周庄》之作為鋼筆淡彩寫生,線條的組織感,節奏感,傳達出強烈的形式美和特立獨行的藝術追求,疏密處理得當,樹與房屋搭配錯落有致,它作於土黃設色紙本上,描繪天空時,畫家大膽運用純白色塊,拉開了畫面景度,大大增加了空間距離感,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作畫風格。大 船 鏡心
翠竹漁艇 立軸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周庄小船 鏡心 設色紙本
畫家筆下的江南水鄉,多有小舟蕩漾於河道;又或漁港內舟楫相湊,連結如聚市。但如本幅以漁舟為主體,略去繁雜的背景,只是幾筆點染遠山,數叢新篁嫩綠橫斜伸出,伴以兩三鴨子暢泳河上,一片幽靜恬淡的意境,令小舟若置身於桃源中,極見畫家創作時悠然嫻靜的心境。他在一九八五年赴崑山寫生,於水鄉周庄即留下以漁舟為題的速寫,與本幅互相參照,不難察覺入畫的正是當年仍與俗囂保持距離的周庄一角,故創作年代應為八十年代中期。鄉 村 鏡心 1985年作
家 立軸 設色紙本
《家》畫於八十年代,這是吳冠中以中國人的精神畫的一幅巨作,也是吳冠中最典型的白牆黑瓦家鄉畫。此圖以極為寫實的畫法,平靜的心態畫出江南小鎮的真實,江南如畫,人傑地靈,在吳冠中的筆下生輝,這與他多年畫江南水鄉,畫面上充滿詩情畫意有關,一草一瓦都是家鄉情。這也只有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吳冠中能夠做得到。熊 貓 鏡心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契比僧佛 1985年作 (1300萬元,2011年12月北京匡時秋拍)
吳冠中先生這幅頗具濃郁宗教文化意味的作品畫於1985年。本幅「彌勒佛」即是依據靈隱飛來峰的布袋彌勒佛為藍本所作。 此圖中的彌勒佛,袒胸露腹,雙目微睜,嘴部張開,呈大笑之態。其身後有八位小僧人,或乞食、或持蓮花,或遙望、或互視,姿態各異,身材幾乎與契此的手掌等長,如此更突顯出其身寬體胖,得天獨厚。在色彩上,此作以黑白為主色調,零星點綴先生慣用之彩色的點與線,為畫面增添了幾分活潑與生動。紅日 鏡心設色紙本 1986年作
《紅日》一畫,畫家採平視角度,以特殊的視覺敏感力,展現出江南景色的形式美:中景濃墨拖出的連綿群山,包裹著濃墨勾勒出江南村落的黑瓦白牆,而它們又處在淡墨畫出的灰色遠山與中近景江岸的環抱之中,近景江水流淌,倒映著淡淡的山影,江上濃墨點染的三五漁船,打破了畫面的寧靜,又在整體上形成全畫黑白灰的節奏。令尋常的江南之晨,洋溢著一派靜謐氣息。霧中升起的紅日,淺淺映在水中,與村中綠樹和黃、藍、綠、紅等小色點,如斑斕的寶石,在富有東方韻緻的雅灰調子中,融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色,既打破了黑白灰世界的單調,又在形式上完成了點、線、面的和諧,使萬物都消融在點、線、面的抽象韻律中。滇池人文憑 彩墨紙本 1986年作
水 鄉 鏡心 設色紙本 1986年作
雨中集市 設色紙本 1986年作
山花爛熳 鏡心 設色紙本 1986年作
吳冠中此幅《山花爛漫》雖以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詞意為名,卻又反其道而行之,並不著意去表現梅花的內在品質,而是盪開一筆,只從山花的角度去詮釋一種不與時流、不從世俗的高尚情懷,大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妙。畫面中所有的樹,在吳冠中筆下都成了線性生命力的強韌的物化;被抽象成純粹的有色線條的雜草,亦成了這種生命力的註腳;而水墨的塊狀變化和濃淡變化,似乎又在暗示著一種內在精神或品質的價值取向。 從傳統和西畫中打進去又從傳統和西畫中打出來的吳冠中,並不是一個保守者,他一直在嘗試著藝術變法和創新。1980年代中期正是他最熱心變法的時代,是他的藝術從創作從具象到抽象的進程之期。此幅即創作於是時,系寫贈當時的著名作家、編輯人章仲鍔、高樺夫婦的,出入於具象與抽象之間而兼有具象與抽象之美。牡丹江街頭 鏡心 水彩紙本 1986年作
畫面一片嫣紅嫩綠,是春意籠罩著這個東北城市的一角。線條舒展活潑,點彩鮮艷斑讕,從中可見畫家下筆時心情的暢快,境由心生,此言無妄!漁 港 鏡心 設色紙本
巫峽魂 1984年作
阿爾泰山村 1986年作
玉龍雙松 鏡框 1987年作
吳冠中先生曾於1978年到廣西桂林、四川嘉陵江、樂山、峨眉山寫生,並創作了油畫《玉龍山下叢林》、水墨畫《月下玉龍山》、《玉龍山下古麗江》等以玉龍山為題材的作品。此件《玉龍雙松》的上款為「洪道先生」。洪道先生是曾活躍於香港藝術界的香港北京畫廊的主人,此作應是吳冠中先生的贈與之物。《玉龍雙松》從風格上完全符合吳冠中80年代晚期作品的繪畫手法。水墨線條純熟自由的揮灑,寬廣遼闊的山水氣勢展顯無疑。畫面中兩棵蒼松獨立於天地之間,卓爾不群,山花、屋宇等以近乎於西方「抽象派」的表現手法點綴其間,顯得生氣盎然,也使畫面具有強烈的形式美感和民族氣息。玉龍山下麗江城 墨彩 1992年作
玉龍雪山 鏡心 設色紙本
《玉龍雪山》畫於八十年代,是吳冠中在雲南時所畫的一件精品,畫面上以古松映襯出遠處的雪山,在構圖上,也只有吳冠中敢於這樣做,也是後人無法比擬的。這樣構圖的巧妙在於畫家將終年不化的雪山精神畫出,又與古松相互對照,松樹在國畫中常常是比擬文人士大夫的,畫家也以此自喻。玉龍雪山已經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此件作品在這個意義上可與吳冠中代表作《交河故城》一樣,是吳冠中獨一無二的作品。 玉龍雪山,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城北15公里,景區面積396平方公里,是北半球處於緯度最南的現代海洋性冰川,是玉龍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主體和中心。雲南省省級旅遊度假區和雲南省自然保護區。玉龍雪山山上終年積雪,山下四季如春,從山腳河谷地帶到峰頂具備了亞熱帶、溫帶、寒帶的完整的垂直帶自然景觀。玉龍雪山 鏡心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玉龍雪山 彩墨紙本 1980年作
玉龍山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3450萬元,2009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
春意盎然 鏡心 設色紙本 丙寅(1986年)作
日出印象
新疆人家 鏡心 設色紙本 1986年作
北武當山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九寨溝 1985年作 日光岩 彩墨紙本 1987年作
小孤山 立軸
小孤山 立軸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天台山飛瀑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天台山飛瀑
風景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推薦閱讀:
TAG:吳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