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認知

早上七點半,鬧鐘響了,你隨手關了它。心理想著:今天才周一,離下次能睡懶覺還有5天,好漫長啊!還沒睡飽,就又要去上班了,無奈的上班族呀。幸福感頓時下降。但是你沒工夫在床上矯情,半睡半醒中刷牙、洗臉,看著鏡中沒精打採的自己,試著對自己說了一句:走,上班去!

工作中,是不停的跟客戶、同事交流,抽空還要恢復女朋友發來的微信。不然就是一個人對著電腦,注視著屏幕上任務深深沉思:靠,這個活可真不輕鬆,真是提什麼要求的客戶都有。

下班之後,拖著疲憊的身軀,擠上地鐵,沒有座位,拿出手機,一言不發。之後,把自己扔到床上,還沒有完全墮落的你,把頭埋在被窩裡,回想著自己的這一天有什麼收穫,又為自己的未來捏了把汗。

這個場景,我現在常常經歷。今天不是給你講什麼勵志的故事,也不是讓你懷疑人生,只是想說說語言這個工具。

就是這麼平常的一天,你會發現,在我睜開眼的那一刻,我就在一直使用語言,即便只是在想或者保持沉默的時候,我也是使用漢語在思考。你,也一樣。其實,語言是思維的載體。

當我說「猴子」的時候,你的腦子裡會出現猴子的形象,你要是腦洞開的大,你可能會想到:一個小母猴,在樹林里穿梭者,尋找著自己的愛子,不小心被獵人抓去了。

當我說「愛」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到,一個男孩,手捧玫瑰花,單膝跪在女孩的面前,正在告白。

但當我說「芾崟」的時候,你會發現,你腦子一篇空白,可能回想「芾崟」是個什麼鬼,這是時候你想到的可能是拿手機去查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因為「芾崟」這個詞不是你的辭彙庫里,你對它沒有概念。當它出現的時候,你的大腦就不轉圈了。

這就是一個語言的功能,它會塑造大腦。使用不同的辭彙,你大腦對它的反應其實不一樣的,比如炒股與投資、精神病與精神障礙者、呵呵與哈哈(尤其是網聊的時候)等,雖然指代的事物有些類似,但你對他們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

這個時候,如果你的腦子裡有大量正確的概念,你就會發現你的認知升級會比較快,你會少犯很多不應該犯的錯誤。這就是我們在學習一門新課程的時候,一定要花大力氣把那些最基本的概念掌握,才有利於在進一步地添磚加瓦過程中更穩定。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認為,語言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它還會決定我們的思維,最後決定我們的文化。其包括兩點內容:

第一,語言決定論。語言決定思維,通過控制語言,你就可以控制思維,接著控制行動。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日本在中國東北成立偽滿洲國,並推行奴化教育,學習日語等,就是想徹底改變中國的文化。其它殖民國家也有類似的做法。

第二,語言相對論。不同的語言不能表示同一個社會的現實。也就說,我們的中國的文化就只能用中國的文字來表達,英語就是不行。如果你非要英語去表達,那麼就會出現偏差。不同的語言定義了不同的思維乃至不同的文化。

比如,中國古代有很多優秀的詩歌,這些東西如果用英文表示,那堅持不能看,破壞的不僅僅是意境,還有美感。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也是你為什麼學習一門外語的原因。

其實,薩丕爾?沃爾夫假說雖然很有道理,但是他也並不是完全正確。雖然說不同的語言對應著不同的文化,但是現在這個世界的文化又不是互相隔絕的,很多不同的語言是有共通之處的。你比如說,土地、大海、風雨雷電之類的,在各種語言的中幾乎都是能夠被大家理解的,並不是「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描述的那樣,有絕對的隔閡。

再仔細想想,難道我們的思維、文化就不會影響我們的語言嗎?你可能不會同意你的同事像個馬屁精一樣天天跟在老闆後面,你可能不喜歡你從小到玩到大的朋友跟你發牢騷,你可能還不喜歡你深愛的女友喜歡看的「腦殘劇」等,這些都是你身邊的人,但是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依然會有很多不同的反應,這就是個人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不一樣,進而影響到了語言的表達,會產生溝通上的障礙,甚至爭吵。

所以,準確來說,應該是語言、思維、文化、認知等互相影響,相互促進。就像開頭的那個故事,不想上班讓我覺得早起讓我心情很難過,一個難過的心情其實我也說不出什麼好話來安慰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區分書面語和口語?
閱讀英文原著到底有多重要?
女獵頭遇到候選人性騷擾,一定要這樣做……
聽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嗎?會火是因為家庭背景很厲害?
粵語和普通話有哪些不一樣?

TAG:語言 | 認知 | 心理學 | 行為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