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複位」不一定要有彈響聲

我在省中醫推拿科學習的時候,覺得老師給患者做手法複位時發出的彈響聲很酷。那「咔咔咔咔」的聲音,讓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黃帝內經》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白話是講:「筋柔則骨正,骨正則血暢,血暢則氣通,氣通則痛消。」

其實很多人曲解了「筋柔骨正」的內涵,中醫上講的「筋柔而骨正」不是「先松筋而骨隨正」而是筋骨同時調整。

比如,「腰椎旋轉定點複位」,很多醫師的評判標準 —— 發生彈響就表示複位成功。事實上,並非如此。

人的脊柱,骨盆、頭顱的整體運動非常像「擰繩子」,繩子的頭尾兩端會發生相反的運動軌跡,骨盆和頭顱的運動軌跡也類似這種效應。這是肌筋膜系統張力條件反射適應「最佳協調性」而自發的軌跡。

比如,骨盆右側旋轉運動趨勢,頭顱必然是左側旋轉運動趨勢,這是脊柱的「擰繩子效應」。

脊柱的運動模式表明關節位置很多時候在「適應」軟組織張力,軟組織張力在「微調」關節位置。

醫生處理筋與骨問題時,沒有一個絕對的先後順序的,完全可以同時進行。正骨不一定非得糾結骨頭關節「咔咔咔咔」(有些時候""咔咔咔「則有必要)。我們可以在放鬆軟組織的時候順便帶動骨頭,調整骨頭的時候同樣也帶鬆軟組織


PS:以頸椎為例子

有些朋友很多時候在調整頸椎的時候並沒有真正調動它讓它回去,更多時候只是把它給「搖鬆了」,癥狀得到了緩解,但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

如果沒有理清楚頭頸/肩關節上下肌肉頸椎關節,肩胛胸壁關節間的狀態是否「和諧」,手法意義就不大。

如果因為周圍肌肉張力的扭曲把頸椎徹底鎖死的時候,單純掰頸椎就很難掰正,掰松倒是沒問題。

還有就是肩背部,胸腰部的肌肉頸椎的限制非常明顯。如果相應的遠端肌肉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就很難做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當骨頭歪了的時候,最開始會產生動作障礙,肌肉緊張等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肌肉會慢慢的放鬆,異常的結構問題可能被傳遞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後,雖然關節的活動度是正常的,肌肉是放鬆的,但是根源問題隨即被「潛伏」起來。肌筋膜系統可以適應異常的張力方向,」拉幫結派,獨立為王「。(建立新的平衡)

嚴格來說這是個「偽平衡」,肌筋膜把受力的方向修改後,我們再去還原不正確結構,就不是單純解開肌肉就能成功的,因為這時候就不是一兩個關節的問題了,而是受力系統的整體改變。整個結構已被筋膜系統固定鎖住了,或者張力」卡點」卡死,這時候,對身體的地毯式體格檢查就顯得尤為重要。

https://www.zhihu.com/video/961319947532668928

因此,正骨不一定是逮著骨頭「啪啪啪」,也不一定是逮著軟組織一頓揉捏,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筋骨同治」。骨頭回去可以是有聲音,也可以沒有聲音。

更多傷病預防與運動康復知識,請看個人主頁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體醫結合治傷病」。


推薦閱讀:

懷孕的時候健身,然後肚子很小,正常嗎?
靠牆靜蹲時後背涼的受不了,有什麼方法解決嗎?
癲癇患者在運動或健身中需注意哪些方面?
北京哪裡有乾淨的環境好的游泳池?
把健身聯繫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養生」值得提倡嗎?

TAG:健身 | 健康 | 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