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芳華》: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積極」

《芳華》的故事演繹完了,我坐在影院一動不動,聽著非李谷一版的片尾曲《絨花》,想起我們的那個年代。那些年月里,有我的小學、中學和大學同學,有我的同場知青,他們雖不叫劉峰、何小萍……都與劉峰、何小萍……同齡。我腦海里跳出「積極」這個詞來,是的,我要用「積極」來解讀這部影片了。

積極,是那時的習見詞,含義遠比現在豐富,它包含「先進」、「模範」、「榮耀」……也包含「過分表現」、「假模假式」、「不近人情」……這種種「積極」,都是我們經歷過的。影片中,劉峰是個文工團戰士,像雷鋒一樣助人為樂:去北京出差,會給戰友捎帶各種物資;團里吃餃子,會給南方的戰友煮挂面,自己吃別人不吃的餃子皮;幫戰友修手錶,幫要結婚的戰友打沙發;炊事班養的豬跑了,要幫忙時第一個叫他……簡直是「活雷鋒」了,年年被評為標兵,三次立功。這樣的「積極」,是群眾樂見的,如一戰士所說:「沒有劉峰,臟活、苦活、累活、臭活誰來干呢」?

然而,劉峰的「積極」出了問題。他本可有大好前程:鑒於他的積極表現,文工團準備讓他去軍政大學進修,結業後便可提拔。儘管政委好言相勸,他卻隨隨便便,將這機會拱手相讓。他後來說是有「私心」——因暗戀團里的林丁丁,不願意離開文工團。其實,這種無視功利的選擇,根本就不是「私心」,而是「積極」的另一種表現。當劉峰向林表白並擁抱她時,後者根本無法理解:「活雷鋒」怎麼可以提這種要求?林對劉峰有好感,卻不能接受後者的愛——「誰讓他是『活雷鋒』呢」!

更有甚者,劉、林擁抱時被人撞見,為不落下「腐蝕『活雷鋒』」的罪名,林還舉報劉峰「耍流氓」。劉峰被送到保衛科接受調查。暗室里,保衛幹事們反覆誘導劉峰,讓他說出是如何摸林丁丁的,直接把他當流氓看待。同樣一個劉峰,幾天前還是「活雷鋒」,怎麼一忽兒成了「臭流氓」?反差如此之大,是這些人勢利、冷漠、牆倒眾人推?我看不全是,這牽涉到對「積極」的態度。

在我們那時,學校、單位每年評選「積極分子」,群眾大多會「積極爭取」,心懷不滿者卻在罵「假積極」。這就有了兩種「積極」:一種「真積極」,一種「假積極」。前者是林丁丁眼中的,這種人只會做好事,不食人間煙火;後者是保衛幹事眼中的,這種人動機不純,做好事是有所圖。以劉峰為例,「摸胸」事件前,做好事都是應該的,唯獨不能做凡人;事發後,「積極」就成了偽裝,「摸胸」屬於自我暴露。如此,林丁丁和保衛幹事從各自一端向劉峰發難:要麼做「聖人」,要麼做「壞人」,就是不能做凡人。

可以說,「假積極」的產生是必然的。曾幾何時,我們自稱「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有雷鋒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造英雄」的目的,在於以英雄引領群眾,積極投身到革命和建設中去,因而除了英雄,還有許多「積極分子」。英雄也好,「積極分子」也罷,都是「高標準、嚴要求」,符合標準者少之又少,怎麼辦?只好拔高和造假,又招徠「逞積極」的投機者,以致「假積極」一大堆。現在我們知道,這種道德治國所做的,是把人往非人的路途上引;法制社會中,並不需如此多的「積極分子」。

由此,人們對「積極分子」特別嚴苛:劉峰不過是擁抱了林丁丁,如果是凡人,這根本就不是事。事實上,林既被抱過也被吻過。放在劉峰身上,卻被誇大成流氓行為;眼裡不容沙子,是為保護「積極」這一稱號。總之,「積極」讓劉峰做不成凡人,被林丁丁拒絕了一次;又因「假積極」讓他變成「壞人」,被保衛幹事羞辱一回。最終,劉峰被下放到偏遠的伐木連。

處分的是劉峰,卻影響到何小萍。何小萍是新來的,在文工團被當成笑柄,所以要積極表現。別人休息時,她在積極練功,以致衣服都被汗餿了。用林丁丁的話說:「她一直想當英雄,為的是讓別人瞧得起。」看到劉峰被處分,「對我們所有人都寒了心,所以她要放棄」。換句話說,在「真積極」受到傷害時,她要逃避「積極」。

開始是逃避舞台。何小萍一直是B角,當A角受傷、需她頂替時,她竟然裝病辭演,結果也和劉峰一樣,受處分下放到野戰醫院。適逢對越戰爭開打,在野戰醫院,她源於自身的善良,照顧傷員「好幾夜沒合眼」,遇襲時撲在傷員身上以保護後者,成了人們眼中的英雄,被選入英模團進京:她一直逃避的「積極」稱號,還是落到她的頭上!於是她瘋了。醫生解釋說,是之前受的委屈太多,反差太大造成的。其實,只要了解劉峰事件,以及何小萍曾經的反應,又怎知不源於對「積極」的恐懼?

越戰時,劉峰已是副連長。於他,文工團的陰影一直在。一次護送彈藥的戰鬥中,劉峰手臂負傷,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死去,他卻堅持留守。故事的敘述者蕭穗子說:劉峰想戰死沙場,成為英雄,方可寫進歌里,讓林丁丁歌唱。其實哪有那麼複雜,這只是劉峰的自證:他的「積極」從來就不是假的!因失血過多,劉峰的手臂被截,失去一隻手。而這隻手,正是傳說中的、摸了林丁丁的右手——真他媽的太黑色幽默了啊。

我以為,自文工團解散,故事就該結束了,其他不過是餘波,包括劉峰在海南打工,劉、何後來平凡的共同生活,都是可有可無的。之所以不願割捨,是導演、編劇對這代人關注更多些、用情更深些吧?

網上查了下,馮小剛、嚴歌苓均生於1958年;我和我的青少年夥伴,多生於1959年前後。

我們都是同齡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雷神3?
電影《失戀33天》有哪些點值得我們學習?
不談刷票,莫提情懷,聊聊《後來的我們》電影本身
《v字仇殺隊》有原著嗎?
如何評價《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