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想飛得更快更遠:你需要有效減少落地時間
大家新年好!
春節長假期間,有沒有出門跑步呢?在我的朋友圈裡,每逢過節必是跑步刷屏。
在除夕前一天,有人刷13.14km、西湖「玫瑰」跑;在大年初一,有一群越野跑者刷寺廟禮佛跑、環西湖群山跑、路跑20.18km,還有環路「小狗」跑。
我在初一跑了個LSD,湊了兩個吉利數:16.66km和8.88km,也是開心得很~
都說跑者沒創意,過節只會跑跑跑。我覺得倒是挺好,總比癱在沙發上吃吃喝喝一整天、麻將桌上泡著來得健康多。而且,當心裡有跑步的計劃,就不會貪杯喝多,這是一個正向循環吶~~
ok,拜完年,咱們來聊聊正經事兒。
你在空中飛躍的技術好不好?
跑一場馬拉松,4個小時。這4個小時里,你都在做啥呢?反覆地落地、騰空,再落地、再騰空。
你的跑步時間,就是由這兩個時間構成:落地時間+騰空時間。
落地時間,即你腳粘在地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你的位移為0,因為你就在原地嘛。
騰空時間,即你在空中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你從前一個落地點向下一個落地點移動,而這個位移的距離也就是你的步幅。
所以,顯而易見,假如你想跑得更快,你就需要盡量減少粘在地上的時間,增加在空中飛的時間。
用Garmin手錶的小夥伴,如果有搭配四代心率帶或者「小豆芽」,應該可以看到自己的觸地時間數據。觸地時間與個人跑步的強度有一定關係,快跑的觸地時間肯定小於慢跑。
日常的E配速、M配速跑,如果你的觸地時間在220-230毫秒左右,那屬於業餘跑者中的優秀水平。
假如你每次跑步的觸地時間都在240毫秒以上,就需要好好修鍊你的「凌波微步」武功了。
沒有手錶或者不了解自己觸地時間的小夥伴,建議通過使用一些智能設備,或者拍跑步視頻分析的方式,來了解自己的跑步技術到底是怎樣水平。
落地,到底是咋回事?
在談如何減少落地時間之前,我們需要先正確認識「落地」這件事。
我想問問,你為啥會落地?有人肯定會說,這不是廢話嘛,我雖然是跑步老鳥,但是跑步老鳥≠鳥啊,我們又沒辦法一直在空中飛,跑步當然每一步都必須要落地了。
沒錯,無論走路、跑步,都必須在地上,為啥?
因為有重力。哈哈,這個答案是不是很驚喜?
正因重力的存在,我們跑步騰空之後,必然會落地,無論你願不願意。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重力場里,無時無刻不被它影響著,即使你從來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我們承擔著它對我們施加的壓力——自己的體重、物體的重量,也享受著它帶給我們的福利——重力加速度,這也是我們能夠跑起來的根本動力來源。
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在外太空漂浮,想要發生位移,你只能藉助外力,比如踹某物體一腳,你才能夠移動。是的,位移的發生,必然是因為外力的作用——重力就是作用於我們跑步的外力。
當我們騰空時,必然會落地,是重力使然;當我們前傾時,會加速「倒下」,也是重力使然。
完成落地,是一個被動的結果——重力讓我們不得不落地。因此,「主動落地」一定是錯誤的。(此句相當關鍵!)
落地,讓我們獲得短暫的平衡。當我們的身體重心與支撐腳的連線呈鉛錘角度時,我們處於一個獲得平穩支撐的平衡狀態。雖然轉瞬即逝,但這是每個跑者都必須經過的狀態,無論快跑還是慢跑。姿勢跑法也將這個狀態叫做「關鍵跑姿Pose」。
落地,讓我們獲得加速的前進。雖然當我們落地時,腳黏在地上,並沒有位移,但是我們騰空前進的加速度是在落地階段獲得的——當我們開始前傾,身體重心與支撐腳的連線偏離了鉛錘狀態,由此產生加速度。前傾的角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在姿勢跑法中,這個過程叫做「落下Fall」。
落地,讓我們獲得跑得更輕鬆的彈性勢能。隨著腳步的落地,地面會給予我們身體衝擊力,大多數運動傷痛也正是在此環節產生,根本原因就在於用不好的姿勢承載了這些衝擊力,詳情可以見第七節:什麼樣的跑步落地方式是正確的?
以好的落地方式承載體重——在重心正下方以前腳掌自然的落地,跟腱、足弓等肌腱可以第一時間完成緩衝,它們像拉開的弓弦一樣,充分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緊接著當進入前傾加速時,它們又快速收縮,釋放能量,讓腳可以迅速離開地面,讓身體迅速進入前傾落下——這也正是我們能夠暢快奔跑的生理結構基礎。更好地獲得並利用彈性勢能,是讓步頻輕鬆達到180步/分以上的必要條件,也是最大程度減少運動傷害的關鍵,也是能跑得更快更遠的前提。
所以,「落地」是我們與大自然的互動。
當你開始主動去感受重力的存在時,一切就會變得很好玩。你會發現,跑步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事兒,而是你和大自然的共舞——你的每一步,都是在重力場里,你需要跟大自然進行友好密切地互動,並且將自己視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你的身體構造也是大自然的傑作,需要恰當地發揮好每一個零件的作用,才能夠跑得行雲流水,像你想像中的那麼帥氣。
是不是步頻越快,落地時間就越短?
落地,是我們每一步跑步動作循環的起點,也是終點。正因為需要更大的騰空、更有效率的前進,所以我們需要更完美的落地。
當我們跑起來,左腿落地,騰空,右腿落地,騰空,左腿落地……就像一個輪子一樣,不斷變換支撐點,不斷向前移動。看起來是非常自然的一個過程,實際上在生物力學上有著非常精妙的設計——當然,這都是大自然進化的偉大結果。
那麼,減少落地時間,就意味著要打磨轉換支撐的這個過程,讓它變得更加順暢、自然。
有人會說,那我提升步頻,是不是就可以達到減少落地時間的效果了呢?
並不是。
步頻也是影響跑步技術效率的一個重要參數,它代表的是每分鐘落地轉換支撐的次數。步頻越快,轉換支撐的次數越多,能夠獲得加速度的機會也就越多,騰空前進的次數也會越多,所以基本上,優秀的跑姿都會達到180步/分以上的自然步頻。但是,它僅僅代表次數多而已,並不代表你每一次轉換完成的效率高。
換個角度看,同樣跑10公里,兩個人的步頻都是180,一個人用時60分鐘,一個人用時40分鐘,相差的20分鐘在哪裡?
就在觸地時間這裡。如果仔細分析兩個人的跑步動態數據,兩個人每步用時都是333毫秒,4分配速的跑者每步觸地時間為200毫秒,騰空時間為133毫秒;6分配速的跑者每步觸地時間為250毫秒,騰空時間為83毫秒。
跑得慢的跑者,是因為每一步的觸地時間更長,騰空時間更短,每一步的位移(也就是步幅)自然也就更小,跑出的速度自然也慢。而跑得快的跑者,並不是因為步頻更快,而是落地的時間更短。
(這裡要注意:步幅是騰空自然帶來的,不應該是刻意跨步跑出來的,刻意跑更大的步幅反而會降低技術效率)
所以,觸地時間與步頻並沒有絕對關聯。如果想要減少觸地時間,需要提升的是轉換支撐的技術水平。
如何有效地降低落地時間?
想要減少落地時間,就需要看清楚你在落地時到底在做什麼,和精英跑者有哪裡不同。
改「主動落地」為「被動落地」
在我帶訓和講課的經驗中,90%以上的跑者都存在主動跨步、主動落地的問題。有人看到這裡,肯定在心裡嘀咕:「我肯定沒有。」
先不要急著下結論,我會建議大家在跑步時,把手機放在路邊,自拍一段跑步視頻,對照檢查一下。
假如你發現自己和以下視頻中的跑者一樣,當你在騰空階段、落地之前,膝蓋以下的小腿「不由自主」地往前伸的話,你就和她一樣,存在主動跨步的問題。(這是我跑姿訓練課的一位學生,在上課之前拍的跑姿視頻,經過知覺訓練,她已經基本上糾正了跨步錯誤)
https://www.zhihu.com/video/948583699537739776雖然這個「主動」跨步,不是你真的有意識去做的(但確實是肌肉主動發力而為),但相比自然落地的動作而言,它是低效甚至會帶來運動傷害的。
正因為你有意無意地將腳向前邁,導致了你的腳在身體前方以腳後跟落地。那麼,當你落地之後,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重心重新移回支撐腳的正上方——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這個平衡態是每個跑者必經的。
而這件事,就是精英跑者們不需要做的,也是他們比大眾跑者更節省觸地時間的關鍵點之一。
因為技術優秀的跑者落地時,重心幾乎就在支撐腳的正上方。也就呈現出大家所看到的前掌落地的跑法——不是因為他們刻意而為,而是因為他們完美做到了「被動落地」,把落地這件事交給重力,不去主動做任何事。
所以,如果想縮短觸地時間,首先要做到:盡量在重心的正下方自然落地,不要做多餘的事。這一點也是修鍊跑步技術的入門第一步。
改「被動上拉」為「主動上拉」
當你做到不在到達平衡狀態浪費時間時,你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大多數業餘跑者通過糾正主動跨步的錯誤,就可以將觸地時間縮短10-20毫秒。
將鏡頭依然聚焦在落地的這隻腳,當我們將重心移至支撐腳正上方後,按理講,就應該開始前傾加速。但是,你會發現,還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將落在身後的另一腳拉回來。
https://www.zhihu.com/video/948585530980593664這也是精英跑者們不需要去做的。因為他們在離地騰空時,就已經完成了這個動作。
技術優秀的跑者,當他們落地後,不僅重心在支撐腳的正上方,而且兩條大腿幾乎是重合的,擺動腿可以輕易通過重心下方,進入前傾加速,不需要等待落後的「腿尾巴」。
事實上,這一步滯後的上拉,病根在上一步的落地環節。當我們將重心移出鉛錘線之後,加速已經開始,當我們獲得配速所需的前傾角度之後,加速理應到此終止,上拉落地的支撐腿,進入下一個騰空階段,這樣的效率是最高的。
但是,大多數人忘記了這一步,將粘在地面上的那隻腳遺忘在了身後,甚至到了落地以後也沒有想起來。那麼,大多數人此刻在做啥呢?在想著怎麼把擺動腿往前伸,想要向前邁出更大的步伐。如果此時,你還妄圖想要蹬地,那麼恭喜你,你的落地時間又會增加。(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而這恰恰正是多數跑者跑姿錯誤的根源——主動落地,被動上拉。
所以,想要減少觸地時間,第二點要做到的是,在你的意識里,落地後立刻將支撐腿的腳踝直接拉向重心正下方的鉛垂線位置,至於上拉的高度與你的速度有關。但是,一定是有意識地主動、直接上拉。
這是修鍊跑姿技術的進階第二步。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技術優秀的跑者,在他們的知覺里,擺動腿從來沒有落在身後過,一直在臀部正下方做活塞運動。當你意識到腿落在後面需要拉回來時,其實已經錯過了最佳的上拉時機。
增強彈性勢能,更有效地加速
如果將落地的時間做拆分,就是平衡時間+加速時間。當我們縮短了到達平衡態的時間之後,還可以再做提升的就是更有效地進行加速。
在這裡需要留意的是,落地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獲得加速度的時機。有些跑者,為了主動上拉、提升步頻、縮短觸地時間,一落地到平衡態就開始上拉,將前傾落下的時間壓縮,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我們都知道,跑步的過程由落地平衡(pose)、前傾加速(fall)、上拉騰空(pull)這三個環節循環構成,缺一不可。而從本質上來講,跑步修鍊的是放開身體讓它自由落下的技藝。無論是自然落下還是主動上拉,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在更省力的前提下跑得更快——沒錯,我們要的結果是跑得更快,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前傾落下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我們要做到的是更有效地進行加速。
首先,要糾正基本的體態錯誤。如果你跑步時候,有彎腰、低頭、探肩、駝背等習慣,都會產生剎車效應,讓加速效應減分。這些不良的習慣,不僅本身就會給脊椎帶來多餘的壓力,而且不會幫助你跑得更好。
其次,加強後側肌肉動力鏈的力量。尤其是臀部,並且增強髖關節的靈活度,能夠實現充分的伸髖。當我們需要獲得加速度時,需要將重心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臀部向前移動,此時對背部、臀部的肌肉控制能力以及髖關節的靈活度就會有要求。這也是跑者力量訓練當中的重點功課。
再次,強化你的肌腱。通過跳繩、快步跑等訓練,增強你的跟腱、足弓的彈性,讓他們像彈簧一樣,能夠在落地時充分吸收能量,在離地時充分地釋放勢能,幫助你更快地前傾、上拉。
由此,你會發現,在跑步中「落地」這件事真的是一項技術活。好的轉換支撐技術,會讓你在奔跑時,如蜻蜓點水一般,可以輕鬆自由地飛翔。
祝願大家2018年快樂飛奔,在跑步道路上的所有努力都能夠得到回報!
(謝絕轉載,感謝厚愛!愛跑步的知友們有跑步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交流~)
「科學跑」系列往期文章供君翻閱
肯亞玲:第十七節:冬天不想出門跑步?你只是缺一件趁手的戰衣肯亞玲:第十六節:下雪天跑步不摔跤的秘訣是什麼?肯亞玲:第十五節:提高配速,心率不變甚至下降,是不是很逆天?肯亞玲:第十四節:冬天這麼冷,我該怎麼跑?肯亞玲:第十三節:跑步多少步頻才合適?如何才能提高步頻?肯亞玲:第十二節:當跑步遇到生理期,到底該怎麼跑?肯亞玲:第十一節:業餘跑者應該穿什麼跑鞋?越貴的鞋保護性越好嗎?肯亞玲:第十節:跑步機訓練應該怎麼跑?肯亞玲:第九節:如何讓跑步數據幫你改進跑姿、提高成績?肯亞玲:第八節:我該如何安排訓練計劃?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肯亞玲:第七節:什麼樣的跑步落地方式是正確的?肯亞玲:第六節:怎樣才能跑得更好?你的短板在哪裡?肯亞玲:第五節:跑步減肥該怎麼跑?跑了不瘦,哪裡出錯了?肯亞玲:第四節(下):我該如何進行心率跑?實踐篇肯亞玲:第四節(上):你跑步從來不看心率?怪不得跑錯!肯亞玲:第三節:人人都會跑步嗎?怎樣提升跑姿技術?肯亞玲:第二節:我每次跑步應該跑多遠?還在pk跑量就out了肯亞玲:第一節:我究竟應該跑多快?速度不是你想跑,想跑就能跑
推薦閱讀:
※儘管再進行一場背靠背 我依然選擇做那三萬分之一——記2016北馬
※2018年值得關注的新晉馬拉松賽事
※尖貨Opinion | adidas Alphaskin 緊身衣 不同天氣下的舒適體驗
※【心得篇】我的第一次全程馬拉松
※57歲左岸大叔百日百馬首戰成功!一口氣拿下519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