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連體背後 我們該如何對待傳統優秀文化
剛剛過去的2017年,大家印象記憶猶新的莫過於年底由佛系青年引發的「三連體」了,「三連體」藉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掀起了一場「佛系」、「道系」、「儒系」……等處世觀的大討論。佛系「都行、可以、沒關係」三連一出,結果扁鵲、華佗、曹操、劉備等歷史人物也被網友發揮瘋狂想像,一時間好不熱鬧。
「佛系三連」也引來了《人民日報》的關注,以「也說『佛系青年』」刊文稱,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那隻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
雖然說「佛系三連」就是借個符號,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講的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但是對宗教的傷害卻不可小視。
宗教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褒貶不一。普通人說到佛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說到道教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果真是這樣嗎?事實上,誤讀很深。
佛教雖然是「舶來品」,卻在中華大地發揚光大,特別是唐宋時期達到頂峰。佛教的八個宗派都有非常深的歷史文化背景,並不是一句「都行、可以、沒關係」所能概括的。
反而最能概括「佛系」的是佛教創立者釋迦牟尼在《金剛經》里展現的「三句義」思維方式。
「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這種「三句義」思維方式,是在肯定的同時否定,在否定的同時又肯定,解釋「無相」的妙義,展現出無限的哲思智慧,給人啟發,讓人開悟。唐代禪宗六祖慧能就是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在聽聞《金剛經》里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悟,最終成為一代祖師的。
著名學者、作家費勇指出,《金剛經》從意識上徹底扭轉我們慣性的生活方式,讓我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和自己。不再執著,不再焦慮,熱愛這個世界,但不被這個世界帶著走。享受這個世界的生活,但又不被這個世界的生活把自己淹沒。
這就和「佛系三連」的隨大流有本質區別了。
除此之外,佛家是有原則,也會說「NO」的。出家人必須持戒律,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等。
另外,佛家是有脾氣的,「當頭棒喝」這個成語就是來自佛教。據《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記載,「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當然這涉及到佛家促使醒悟的頓悟法門。
所以,「都行、可以、沒關係」不能代表佛家。可以想像,「道系三連」同樣不能代表道家的處世觀。
道教是我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宗教,從遠古的始祖軒轅黃帝開始,到春秋時期道祖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再到東漢教祖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幾千年來伴隨中華文明綿延不絕。
與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外來宗教文化不同,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衍化於古人的天神崇拜、方仙之說以及道家哲學。
中國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正一派傳度道長、高功大法師、天卦法事始創者、廣州狐仙樓主持晨派瀅尊法師指出,「所有的宗教都教人向善,給人們提供一種洞察人生真諦的方式,只是終極目的不同。」
中國道教正一派高功大法師晨派瀅尊法師
作為道門中人以及二十年參玄悟道經歷,晨派瀅尊法師對人們的精神文化信仰以及各類宗教,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佛教講求了生脫死,修來世;基督教思想綱領是愛;道教追求長生久視、率真自然、福地洞天。」
道教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為宗旨,處世觀是入世和出世兼修,既修人道又修仙道。放開人我觀念、是非觀念;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使事務繞心,使本心處於常清常靜的寂然境界。初真十戒是道家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要求教徒「十惡不生,無思無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為師」。
值得「道系」驕傲的是,歷史上的名人如范蠡、張良、華佗、諸葛亮、王羲之、魏徵、孫思邈、吳道子、李白、賀知章、劉伯溫、李時珍等等都是道士,就連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也是道士,而且是正一派道士。
晨派瀅尊法師認為,道教文化是民間信仰的根本所在。當今社會文化正處於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和道教文化要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增強大眾的「文化自信」。
作為道門高功法師,晨派瀅尊並沒有「道系」所謂的高冷。在眾多信眾眼裡,她道功高深、行事低調,既慈悲和善、又道骨仙風,既簡單又知性,既單純又恬靜。在自己開設的道場——廣州狐仙樓,經常以通俗接地氣的方式,經常為信眾慈悲開示,教導信眾敬天地、知是非、懂善惡、積福報。
廣州狐仙樓狐仙雷壇
廣州狐仙樓作為正宗中國道教正一派唯一狐仙雷壇,在晨派瀅尊法師的主持下,以「弘法、化育、服務、利生」為理念,以「天卦法事」為核心,服務信眾。包羅萬象,化解世間難解之事;引渡群迷,利益一切善根之人。不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道教文化,力願每一位善信萬事遂願。多年來,廣州狐仙樓香火鼎盛,靈驗無比,有求必應,已發展成為繁華都市中的一片清靜福地。
對於「儒系三連」的「稍等、抱歉、對不起」來講,也有戲謔之嫌,更像出自某飯店的服務員之口。不過儒家的卻講究君子言行規範,持續「自省」檢討,「吾日三省吾身」,擁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氣度和雅量。
儒家所做的不是「道歉」,而是有大志向。追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的人格美德,最終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立世宏願,「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就是佐證。
在千年的時光流轉中,知書達理的「儒系」都是讀書人,雖一度被罵為「臭老九」,但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理想,每個中國人自小就在受儒家思想的熏染,為人處世,也無不彰顯儒家的文化精髓和修養。
千年之後,儒釋道已經在中華大地相互影響,相互融合,這在《西遊記》里展現的非常清楚。而今天人生在世,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不管「佛系」、「儒系」還是「道系」,網路流行的無疑多是快餐文化。晨派瀅尊法師表示,對待真正的文明,我們應多一份敬畏之心,切莫逞一時之快,把傳統優秀文化當做遊戲,一笑而過。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善為本,弘法利生,薪火相傳。
「佛系三連」已成笑談,其實快到傳統的新春佳節了,回家過年的「過年三連」才是要認真思考的,不是嗎?!
推薦閱讀:
※佛系留學生,我們為自己代言
※佛系青年:喪並快樂著
※繼佛系養蛙,佛系養貓之後,現在可以在《小怪魚》里養魚了
※如何做一個佛系青年?
※所謂佛系,更像是一種自嘲!
TAG:佛系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