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周濟:推進智能製造的主基調——數字化、智能製造1.0、2.0

[造奇新媒體]導讀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參加了兩個高級的會議,並發表了關於智能製造方面的重要演講:

1、5月10日下午在北京召開高級別的智能製造國際會議,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榮譽理事長的周濟做了《數字化製造、智能製造1.0和智能製造2.0》的報告。

2、5月13日,第三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在佛山召開,周濟院長做了《智能製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的特邀報告,強調「中國製造2025」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

兩次會議報告透:出了哪些重要信息?能否說明高層在智能製造頂層設計和推進策略上有了更為明確的主張?

智能製造的新高度

在製造業全球變局的當下,高層在不斷加碼智能製造領域的學術與智庫資源。

就在不久前的5月10日,工信部決定成立[智能製造專家諮詢委員會],定位於推進智能製造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專業性決策諮詢平台。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教授級高工朱森第擔任主任領銜,還包括了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研究所、大型企業等院士、教授和企業高管等35位豪華成員組成。

其實,去年12月24日,全國性的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在北京,這是一個由11家與智能製造相關的科協所屬全國學會發起成立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

在成立儀式上,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理事長周濟院長在講話中提到:這是順應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需要,是貫徹落實「科技三會」精神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將堅持建設高端智庫、搭建學術交流平台、協同創新服務平台和人才培養平台的職能定位,以智能製造工程為主線,致力於我國智能製造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有利於促進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在戰略層面的有效結合。

小資料

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儀器儀錶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11家學會共同發起成立。成員單位還包括15家企業、10家科研機構和11家高等院校。

據了解,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是中國科協成立的第五家學會聯合體,之前已陸續成立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軍民融合學會聯合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製造2025」出台的背後凝聚了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兩年多的研究成果——中國工程院「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為「中國製造2025」提供了堅實的科學支撐。而周濟院長,就是中國工程院的領頭人。

所以,周濟院長的講話具有很高的戰略意義和指導價值。

中國推進智能製造的三個階段發展策略

智能製造是一個大系統,筆者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探索其豐富內涵和廣闊邊界。總體上看,國內關於智能製造的探討也是在幾個層面交叉進行的。宏觀層面上,就是在製造強國總戰略下,瞄準「中國製造2025」的階段性目標,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以兩化深度融合為發展主線,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進企業數字化、網路化與智能化轉型。(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這四者的關係)

在企業微觀層面,從一開始鎖定「工業4.0」框架圖中的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到慢慢延伸出智能產品、智能物流及智能服務(服務型製造)幾個方面。同時,據筆者對行業的觀察,部分專家及機構也將工業互聯網納入思考模型,出現了工業4.0與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在內涵上趨同(筆者稱之為「合流」現象)、外延上差異的景象。

【獨立產業觀察】

但當你試圖深入產業內部,並與技術進行結合時,就會發現,事情的複雜程度超過想像。原來構建的思考模型與解決方案遇到某一具體行業和企業時,總有些「驢唇不對馬嘴」之感。離散行業與流程行業的巨大阻隔,不同流程行業之間的差異,都會讓理論黯然失色,而實踐卻是長青的。

所以,基於此種情況,筆者認為,有必要明確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的方針,這樣有利於各地和各行業根據針對性理解和把握,但同時,在執行策略上,要保持與時俱進的姿態,遇到與實踐不適應的時候進行調整。

針對中國製造業最廣泛的工業門類體系和區域、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周濟院士認為智能製造承載著三個系統,要從產品、生產、模式、基礎、系統五個維度深刻認識,系統推進。

周院長認為:智能製造系統(IMS)應該由數字化製造、智能製造1.0、智能製造2.0三個不同範式和層級的製造系統逐層遞進的組成。

第一個是數字化製造,它的目標是實現製造業數字化,對應著德國的工業3.0;第二個是智能製造1.0,目標是實現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對應工業3.0;第三個是智能製造2.0,即實現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對應工業4.0。

筆者認為,周院長的講話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智能製造系統與智能製造發展階段、智能製造發展階段與工業3.0、4.0的複雜關係,是一個可供指導實踐的發展路線圖。有必要進一步構建和豐富智能製造1.0與智能製造2.0的技術特徵。

「九十年代體現在以數字化製造為主,對應的是工業3.0的水平,現在大家正在推進或者大家認識的智能製造實際上是智能製造1.0,因為裡面基本上沒有用到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製造業的智能化基本還沒有開題,這種製造相當於工業3.5,今後真正的目標還是要實現智能製造2.0,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業4.0。」周院長如是說。

針對中國推進智能製造的發展策略,周院士總結到,中國製造2025技術發展戰略,在「十三五」期間應該是: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3.5試點示範,工業4.0研究探索。

關於智能製造的時間表,周院長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製造,這可能要用20年的時間,這是一個發展方向。

[獨立產業觀察]

從[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全局分析來看,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決策高層對於推進智能製造的深入思考,之後會逐漸豐富和完善數字化製造、智能製造1.0、智能製造2.0的理論框架和體系,並與智能製造標準、試點示範等進行緊密結合,形成具有指導意義兼具可操作性的階梯性推進路徑。

創新驅動,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第一動力

推進智能製造的最大變數,就是來自新興技術與現有技術、現有產業的融合。所以,非常有必要將更多技術新進展要素納入視野考察。周濟院長認為「科技創新是引領《中國製造2025》的第一動力」,提到了四種支撐動力,並且重點強調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工智慧2.0技術。

周院長指出:「人工智慧及其學習能力和執行任務的複雜度正以指數級增長,人工智慧2.0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速度將大大超過前幾次科技革命。在人工智慧2.0引領下的智能製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是中國製造2025的歷史性機遇。」

在這一點上,德國亦對此非常重視。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信息、軟體和電子自動化分會主任Rainer Glatz先生在不久前舉行的智能製造國際會議上提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增材製造,都已經進入工業4.0平台組的研究視野中,探討未來怎麼變成更加實用的機會。

在這場以技術為核心驅動的新工業革命征途上,中國製造必須要有創新的抓手,在人才教育、體制機制,知識產權等方面做出符合實際需求的改革。要奮起發力,充分利用好頂層智庫資源,持續構建起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平台,同時多種措施激發產學研一體化聯動,著力推動大企業的創新動力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

周濟院長:將來發展的人工智慧2.0的技術應用和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產生新的智能製造系統,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製造2.0系統,實現製造業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製造,引領新一輪的工業革命走向高潮。

筆者相信,在這次以全球為背景的製造業競爭格局中,只要紮實推進既定製造戰略,並在實踐中與時俱進,一批領先的裝備製造企業、大數據、雲計算公司將躍然於世界舞台的中央。

——————————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國內第一家正式成立並開展運營的智能製造產業新媒體機構,聚焦工業4.0與智能製造時代的價值創造,以「深度影響智能製造進程,守望智能製造產業成長」為使命,聯接產業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政府、資本等產業核心力量,通過創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觀察、行業洞見、豐富資訊於一體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平台。


推薦閱讀:

TAG:智能工廠 | 第四次工業革命 | 中國工程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