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醫療助力中國心電好病例,全國總決賽圓滿落幕
以學術促進臨床醫療發展,鼓勵和倡導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臨床使用為徵集目的的「中國心電好病例」,於2017年10月15日在第二十八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現場,舉辦了2017年度總決賽。
中國心電好病例人工智慧基因足,展現智能醫療已經開始落地發芽
歷時2個半月的徵集,從全國15個主要省市範圍內徵集到500餘份病例,其中合格病例356份,眾多病例中超過8成使用了各類智能心電監測設備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其中半數以上使用了攜帶型單導聯長程心電監測設備。臨床應用中攜帶型單導聯長程心電監測的使用越來越多:從心律失常·房顫篩查到藥物療效驗證再到術後隨訪等方面攜帶型單導聯長程心電監測設備的身影無處不在。
1) 心律失常·房顫篩查
只需要通過一個攜帶型單導聯長程心電監測設備搭配智能手機就可以實時記錄、傳輸、分析患者的心電信號,及時了解患者的心臟情況對預防心臟病發生、制定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例如,陣發性房顫患者使用攜帶型單導聯長程心電監測能夠有效及時發現短陣房顫及無癥狀性房顫。
2)藥物療效驗證
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監測中, 使用攜帶型單導聯長程心電監測, 隨時根據患者在用藥期間的心電圖變化,了解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 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或更換藥物類型,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治療;
3)術後隨訪
在術後隨訪方面,攜帶型單導聯長程心電監測設備廣泛應用在心臟領域手術術後的康復管理、心房顫動或其他心律失常射頻消融後的隨訪,通過前後心電數據的對比了解術後恢復狀況,及時發現惡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保障康復運動的安全有效。另外在起搏器術後患者的監測中,通過定時發送的患者心電圖信息,實時了解起搏器的功能狀態以及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及時程式控制起搏器參數,有效減少患者門診的隨訪次數。
2017年度中國心電好病例全國總決賽於長城會現場舉行,碩果累累圓滿落幕
356份合格病例經過嚴苛的初審選拔,最終遴選出16份優秀病例晉級總決賽。「中國心電好病例」邀請我國心律及心臟領域的領軍人物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海澄教授共同擔任評審主席。2017年度總決賽由張海澄教授與全國心血管領域的6位知名專家—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紅宇教授、北京安貞醫院劉念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元生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許原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菁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張媛教授共同擔任評委。
總決賽共分為上下兩個半場進行,16位參賽選手通過抽籤的形式決定出場順序,並按照「選手演講+現場問答+評委點評」的方式進行比賽。選手們經過各具特色的病例展示、嚴謹的評委提問,最終來自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聶連濤選手摘得桂冠,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曾迪、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廉誠、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閆書妹、同煤集團總醫院武英、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白旭鵬獲得二等獎,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董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戴雯莉、河南省人民醫院宋衛鋒、河南南陽市中心醫院劉儒、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高奮、北京王府中西醫結合醫院王浩、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胡金柱、成都軍區總醫院李枚嶺、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張曉敏、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龐宇坤獲得三等獎。
張海澄教授在比賽後表示,「中國心電好病例」作為全國相關領域的首次大賽,本屆比賽中選手對於攜帶型長程監測設備等新技術的應用大大超出預估,此舉將大大增強醫生對物聯網+醫療的信心,對智慧醫療發展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將更好的鼓勵以學術促進臨床醫療發展,倡導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臨床使用,為廣大的臨床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借鑒空間。
「中國心電好病例」作為中國心臟領域的開放式、綜合學術比賽,具有權威性、開放性、綜合性特點,專家牽頭、高科技支撐,不限參賽人員資格,不僅限於心電圖,是一個綜合性、專業性的比賽,希望通過比賽提高和普及長程動態心電監測在臨床的價值和意義,促進和推動智能硬體、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和發展,為心律、心電領域的學者、醫生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選手們的卓越表現以及專家評委們的精彩點評,為現場觀眾提供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知識盛宴!至此,2017年度「中國心電好病例」全國總決賽圓滿落幕。
「中國心電好病例」面向全國各級醫療機構的心血管醫生及相關領域工作者,徵集與心臟電生理有關的精彩病例,並組織專家評選,遴選出對臨床和科研工作最有參考價值的優秀病例,與全國同道分享,為心律、心電領域的學者、醫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活動由北京鷗橋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和心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心臟協會和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協辦的心電領域的專業性病例比賽活動。第二屆「中國心電好病例」在本屆比賽結束後開啟(活動時間: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待廣大臨床醫生踴躍參與。如果您是一名心血管相關的醫療工作者,有興趣分享您的經驗,請與「中國心電好病例」組委會取得聯繫。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