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識付費」有多水?及怎麼抽干「水分」?

從去年底到今年,我在「知識付費」上花了近4000元。雖然不算瘋狂,但也深度地體驗了一番幾個主流平台、各種形式的知識付費。客觀地說,這4000多元錢里,約40%的錢是交了學費的。所以,特別想寫篇文章,談談火熱的「知識付費」領域都有哪些「水分」,及怎麼抽干「水分」?

換句話說,本文有兩個意義:第一,讓你在越發廣袤的「知識付費」海洋里,慎重選擇對你真正有價值的知識。第二,「知識付費」和去年流行的直播一樣,當一窩蜂扎堆的火爆勁過去後,做什麼樣的「知識付費」有前途呢?

三種「含水量高的知識」

一、碎屑知識

從字面上解讀「知識付費」,就是為「知識」買單。那麼,早已有之的買書、參加線下的各種培訓班,算不算「知識付費」呢?當然算。如今的「知識付費」,算是新瓶裝老酒吧,將「知識」打包成各種符合現代人,特別是年輕白領習慣性的移動端閱讀方式。近年來,「知識付費」之所以火爆,也是源於其「買單主體」:白領、年輕人的心態。這個群體的焦慮感激發的渴望速成。

另一方面,我們大力提倡「碎片化閱讀」。「知識付費」發生的場景大多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比如:等車、等電梯、等人,等等。

但是,當你用碎片化時間讀著付費的知識時,你會發現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你吸收的知識也變成了「碎屑知識」。注意:我這裡用的是「碎屑」,也就是比「碎片」還要碎。為什麼這麼說?

「知識付費」的「知識」有個最大的弊端:不成體系。打個通俗的比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就是說:你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希望快速獲取「拿來就用」的知識。表面看:你漲知識了;但是深層次看,你仍無法構築自己的知識體系。

比如:你購買了某個專門講「營銷」的知識付費專欄。專家今天寫怎麼進行用戶調研?明天又來談談怎麼起文章標題?後天再說說短視頻的重要性?……你堅持聽了N天,發現掌握了一些具體的知識,但總覺得自己在這個專業領域的層次並沒有提高。當這個領域又出現新鮮事時,你依然很焦慮。因為你就如一隻蜜蜂,忙著在每朵花上采蜜,卻看不清花園的整體格局。

如果你過於倚賴「知識付費」,也就是說,除了「付費的知識」,你不會去進行「經典書籍」的閱讀;那麼,你不但無法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你所掌握的知識會被撕得越來越碎,成了「碎屑知識」。更何況,這些「碎屑知識」也不是篇篇都是精華。好進行知識炫耀的人最喜歡「碎屑知識」了,比如:在某個場合時不時引經據典;但是,他們永遠難登大雅之堂。

二、口水知識

當「知識付費」的浪潮湧起時,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包裝自己,擠入「知識付費」的行列;但是,他們能提供的價值知識到底有多少?

現在市面上「賣知識」的人有兩類:第一類,他們吐故,但不納新。用自己的名氣炒存貨,也就是炒剩飯。把存量知識進行花式輸出。總之,你聽來聽去,都是講的一個道理、一件事情。第二類,邊嚼邊吐型。不可否認,有些人一邊吸收知識,一邊吐出知識,他們消化知識的能力很強大,產出的新知識也比較優質。但有些人,就是知識的二道販子,一邊往肚子里塞知識,再揉吧揉吧,擠出來。

「口水知識」之所以有生存空間,還有個原因:人們的選擇太多,耗不起時間成本。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依靠一種渠道,一網打盡知識。但是,當「知識付費」領域魚龍混雜時,我相信你的「知識付費清單」里,一定有你購買即悔之的內容吧。如果是這樣,及時止損吧。

三、偏見知識

「知識付費」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時代個人的品牌價值,但是只要是人就會有天生的主觀立場,甚至是偏見。當你閱讀一個人的「知識付費」產品越久,你就越會對他產生認同感、信任感。這時,建議你一定要從「知識付費」里跳出來,想一想:他講的到底客觀嗎?我還可以從別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么?

之所以有「偏見知識」,大多源於人們的「拔苗助長」及「選擇成本」的心理。想速成,就認準一個專家不加選擇地吸收。既然是自己選擇,就認定這個選擇,不想再花時間、精力更換選擇。

抽干水分後的「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越來越火熱,也必將走向冷卻。接下來,「知識付費」將朝著這三大方向發展:

一、昂貴知識平民化

如今火熱的「知識付費」發源於互聯網。互聯網的精神是:去中心化、開放、互聯。「知識付費」讓普通人也可以以極低的成本,零距離地學習那些高大上的知識。比如:EMBA/MBA課程、高雅藝術、深奧的科學知識等。未來,這一塊仍有廣闊的市場。

但是,這些習慣了線下掏大錢來上課的頂級專家們,怎麼適應互聯網用戶的期待?怎麼放下身段,為大眾用戶也量身定做內容?這點是個考驗。

二、偏門知識大眾化

和「昂貴知識平民化」相反,也正是因為互聯網,每個在細分領域特別牛的普通人能倚靠知識賺錢。比如:怎麼做好PPT?怎麼用手機拍美照?怎麼整理衣櫃?怎麼釣魚?怎麼做好吃的西紅柿炒雞蛋?等等。

但是,這些知識一定要足夠細分、足夠專利。比如:我做的西紅柿炒雞蛋就是能與眾不同。

三、固化知識流動化

來自書本的知識最大的好處是:體系化;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更新不及時。在如今的「知識付費」領域,我們看到了知識的流動性、更新性。未來,我比較看好「社群型的知識付費」。這種形式能讓原本固化的知識得到有效的流動、自我更新。

但是,怎麼管理「知識付費社群」的知識質量?避免人多嘴雜?這是個問題。

以下這張圖表明了未來「知識付費」的發展方向:呈金字塔型。能勝任「昂貴知識平民化」的是少數人,是知識界的精英,是頂級專家。「偏門知識大眾化」要挖掘那些在細分領域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是實踐型專家。金字塔的底部是「學習型人才」。他們善於學習、能盤活知識,讓知識流動起來。


推薦閱讀:

知識付費時代以到來,一勞永逸輕輕鬆鬆年入百萬
知識付費年賺百萬是謊言還是事實,她只用半年實現從零到百萬!
關於付費應用「悠然一指」的一點思考及建議
知付費變現工具有哪些?
月收入15萬甚至100萬的的知識付費生意是如何練就的?

TAG:知識付費 |